華文網

科技生活|微信編年史,怪不得馬雲讓支付寶做社交……

大概大家都聽過一個“江湖傳言”,人體的細胞在七年左右將會全部更新換代,所以七年後你認識的那個人可能已經變了。七年時間,說短也長,2018年微信已經七歲了。細看今天,“微信改變了中國”這句話好像並沒有錯。

作為微信“背後的男人”,在2010年,張小龍看到了未來——智慧手機橫空出世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劇烈改變,此時需當機立斷搶佔先機,否則會有其他免費聊天應用對QQ造成致命打擊。

2010年11月19日,微信項目正式啟動。張小龍召集這群“微信元老”基本上來自QQ郵箱團隊,對手機端應用的開發經驗約等於0。而張小龍本人對郵件也非常精通,1994年張小龍畢業後開發了一款優秀的電子郵件用戶端軟體,就是大名鼎鼎的Foxmail。這樣一個團隊奠定了微信的原型——快速短郵件。

馬化騰也曾在採訪中公開了這一秘密:

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 for iPhone正式上線。當時諾基亞還在賽班系統中苦苦掙扎,微信沒有落下賽班,迅速推出了微信的賽班測試版。

緊接著2011年微信“亮”出了“第一把劍”:語音對講功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並且深受用戶喜愛,大家對這種顛覆性的溝通方式愛不釋手。

2011年8月,微信“亮”出了“第二把劍”,【附近的人】功能上線了,

並為微信帶來了1000萬的新用戶,微信自此迅速壯大。

這還沒結束,2012年4月,微信“亮”出了“第三把劍”——朋友圈。這功能不再贅述,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方式之一。

2012年8月,無心插柳柳成蔭,本意為使用者提供消費內容的微信公眾號,卻揭開了轟轟烈烈的新媒體時代,這“第四把劍”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此之後,微信與支付寶之間的戰役正式打響,2013年上線掃一掃功能並支持綁定銀行卡;2014年上線紅包,再次掀起現象級用戶互動,搶紅包成為了國民娛樂活動。

微信紅包為“移動支付”做足了基礎,接受程度前所未有地高。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無現金生活”。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式上線。這一舉動被視為微信對應用市場的宣戰。

微信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號住了時代的脈搏,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而今天,生活繳費、看病掛號、路況停車、公共交通……凡是你想到,不是微信已經接入,就是在接入的路上。

七年後的今天,微信確實做到了,“與世界相連”。

再次掀起現象級用戶互動,搶紅包成為了國民娛樂活動。

微信紅包為“移動支付”做足了基礎,接受程度前所未有地高。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無現金生活”。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式上線。這一舉動被視為微信對應用市場的宣戰。

微信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號住了時代的脈搏,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而今天,生活繳費、看病掛號、路況停車、公共交通……凡是你想到,不是微信已經接入,就是在接入的路上。

七年後的今天,微信確實做到了,“與世界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