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菲律賓挑戰百米深潛 成都潛水運動協會秘書長不幸遇難

楊曉光2015年在木格措試潛。生前的語音。”楊曉光生前的一位朋友說。

12日,楊曉光的好友組織成立成都治喪小組,及時通報最新情況。下午兩點過,治喪小組稱,楊曉光的兒子已到達菲律賓,並和大使館取得聯繫,現已確認楊曉光的身份,目前還不知道其發生不幸的具體原因。

據瞭解,楊曉光生前,是成都潛水運動協會秘書長、四川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專家顧問組成員、成都新青年山地救援隊副理事長。

熱衷公益

看到鯨被關起來供人觀賞都會難過

11日晚,新青年山地救援隊負責人彭勃得知楊曉光遇難的消息,大哭了一場。

“怎麼可能?”彭勃久久不敢相信,在他看來,楊曉光時時把安全掛嘴邊,不是個冒失的人,怎麼能說沒就沒了。兩三年前,在游泳老師的介紹下,彭勃認識了楊曉光,“英武、時尚的樣子,談吐不凡。”這是彭勃的第一感覺,細聊之下,才發現他還熱衷於公益,之後,就邀請楊曉光加入了新青年山地救援隊任副理事長。

“他無意中說起過,他不敢去海洋館,見不得有人把有些動物關起來供人觀賞。”彭勃說,他記得那次是從孟屯河谷徒步回來,大家一起吃火鍋,特別是看到鯨被關在狹小的空間內,他很難過。

彭勃上一次見他,還是在去年11月,因為楊曉光大部分時間在國外,兩人的交流主要就是朋友圈中的相互點贊。“我們在合編一本書,書還沒完成,他怎麼就走了。

”彭勃說。

提醒:

潛水最好經專業人員指導 潛得過深易患減壓病

就在事發後不久,成都潛友吳佰也收到這一消息。“成都的潛水圈子很小,都在傳,大家都很痛心。”吳佰說,成都共有四五家潛水俱樂部,主要開設相關的培訓課程,學員拿到初級學員證後,就可以潛水,但一般不能超過18米。

據介紹,潛水一般分為休閒潛水和技術潛水,楊曉光挑戰的100米在專業圈也少有人嘗試。“去年國外有人潛到了200米,

但是有一個團隊在作支援。”吳佰說,一般技術潛水大家都控制在40米左右。

談到為何國內的潛友為何喜歡到東南亞國家海域潛水,吳佰說,遇到淡季,包括機票住宿等所有費用,一個人一周只需要花1萬元左右,而國內從大連到三亞的海域,一般要花費兩萬元,“所以大家都喜歡帶著團隊到國外潛水。”

最後,作為名仕潛水訓練官的吳佰提醒說,一般來說,潛水時會掛很多減壓瓶,

這些瓶中裝的是壓縮空氣,產生的氮氣含量高。在下潛呼吸時,這些氮氣會通過呼吸道進入血液並形成氣泡,如果潛太深,不能及時浮出水面,部分氣泡可能會在身體裡膨脹,從而阻塞血液流通,造成減壓病。因此,他建議非專業人士潛水要適可而止,“不能潛太深,海底的風景在10多米都很好,沒必要冒險繼續下潛。”吳佰說,現在國內外的正規潛水,都需要有相關證書,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潛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柳鋒

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潛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