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橋樑施工“巨無霸”破世界紀錄,相當一次性吊起2千多台小汽車

海上整孔吊裝現場。吳金霞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2日訊 1月22日16時28分,堪稱中國橋樑施工作業“巨無霸”的3600噸級“大橋海鷗”號起重船,將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重達3400噸的鋼桁梁整孔成功起吊架設,相當於一次性吊起2000多台小汽車,打破世界橋樑整孔鋼桁梁架設的最重紀錄。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福州至平潭高速鐵路的重要跨海通道,全長16公里,中鐵大橋局承擔的標段長11.15公里,橋址處自然條件十分惡劣,風大、水深、浪高、湧激,據氣象部門統計,每年六級以上大風天數超過316天,七級風以上達200多天。

為克服惡劣自然環境,大橋施工採取鋼桁梁整孔全焊接製造,在工廠整體製造總拼,然後裝船從江蘇如皋歷經約1000公里海上運輸至橋位處,現場海上浮吊整孔架設,為國內首創,填補了我國斜拉橋大節段鋼桁梁整孔吊裝架設的技術空白。

同時,為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風險,大橋局花鉅資打造國內起重量最大(可起重3600噸)、起升高度最高(130米)的“大橋海鷗”號起重船。這一超級鋼桁梁長96.25米,寬36.8米,相當於8個籃球場;高15.35米,相當於5層樓;設計重量達3150噸,相當於2100台小汽車的重量。

此外,這艘船還很智慧,可以對一公里以外的船舶發送信號以避免其他船舶誤撞自己,可以在超過八級風時自動報警停機。

橋址海域長時間為8級風、2米以上的浪高,作業“天窗”期非常少,海上架梁精確定位十分困難。對此,大橋人利用風浪監測雲技術、臨時緩衝裝置、鋼樑吊點四點測平裝置、吊船姿態智慧監測等技術手段,動用“大橋海鷗”號這一“巨無霸”完成海上整孔吊裝,開創了複雜海域大節段鋼桁梁整孔架設的先例。

中鐵大橋局負責人介紹,超級工程必用重器,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保證品質安全。今年平潭海峽大橋墩身等基礎工程將全部完工,正在進行鋼樑製造安裝和架設,確保2019年6月底達到鋪軌條件。(記者韓瑋 實習生游宇 通訊員饒潤東 劉佩婭)

【編輯: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