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暖寶橫行的年代裡,為什麼灌水的傳統熱水袋今天依然堅挺?

文 | 大唐雷音寺專欄作家葉克飛

大降溫!據說這周全國大範圍地區出現6-10℃不等的降溫幅度,局部地區降溫幅度甚至達到10-14℃。這麼冷,如何讓自己不凍著?

自從有人類以來,跟嚴寒做鬥爭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保暖工具成了生存的必需品,這些不起眼的發明,伴隨人類走過漫長歲月,熱水袋便是一例。

別以為如今有了暖氣有了空調,人們就不再需要熱水袋了,去各大電商平臺一搜,就會發現熱水袋品種豐富,銷量可觀。前不久有資料顯示,

熱水袋線上市場最近12個月總銷售額(淘寶天貓)約7.94億元,年同比增長率為370.88%。其中充電熱水袋最近12個月總銷售額(淘寶天貓)約6.31億元,年同比增長率為359.88%。2017年10月,電熱水袋銷售額約1.71億元,占整個熱水袋市場的86.6%。

人類為了取暖發明了許多東西

自有人類以來,禦寒就是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人們住進房子,擁有了床和被子後,就開始嘗試在被子裡放東西取暖。三百年前,

法國有人使用鐵瓶裝熱水暖腳,堪稱熱水袋的雛形,但鐵瓶顯然很難保持水的溫度。還有人用石頭做容器裝水來暖腳,效果可想而知。17世紀,歐洲人用陶質器皿灌裝熱水作為保暖工具,所以熱水袋在英文裡被叫做Hot Water Bottle,當時主要出現在皇室和貴族中。

英國早期的暖水壺

中國古人放在被窩裡的取暖之物也比較精巧,因為主要目的是暖腳,所以就叫“足爐”。這是一種銅或錫製成的扁瓶,裡面灌上熱水,可放在被子內暖腳,與現代的熱水袋類似。

足爐別稱也多,有腳婆、暖足瓶、湯媼和湯婆子等。湯婆子的叫法很有意思,始于宋代。古代人喜歡給一些普通器具取擬人化名字,錢叫孔方兄,足爐就叫湯婆子。

湯婆子

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不少家庭保留著這樣的舊物,可惜近三十年中國變化太快,能留下來的想必已經不多。

橡膠的發明使得人類終於擁有了熱水袋,這個扁圓的傢伙勝在柔軟,人們可以將之舒服地放在身體各部位,比如放在腹部,不再只是放在腳邊。

歷久彌新的熱水袋

大航海時代後,歐洲擁有了大量盛產橡膠的殖民地,橡膠貿易也始終持續。這種輕便又便宜的材料很快成為了熱水袋的原料。1903年,一位克羅埃西亞工程師發明第一款橡膠熱水袋,並註冊了專利。直到現在,橡膠熱水袋的技術仍然沿用,可謂歷久彌新。

這位工程師名叫愛德華·潘卡拉(Eduard Penkala),生於1871年,去世於1922年。他名氣雖然不大,但卻是名副其實的發明家。除了熱水袋之外,他還有八十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機械鉛筆,即自動鉛筆的雛形,還有一種使用固體墨水的鋼筆——所以,他也是圓珠筆誕生過程中的一個過客。他與人合資的筆廠,據說至今仍存。除此之外,他還開辦了一家化學品製造公司,發明過一種洗滌劑和一種陽極電池。他居然還涉足了航空事業,是克羅埃西亞第一架單翼機的設計者和製作者。當然,橡膠熱水袋絕對是公司裡最重要的發明。

沒有潘卡拉,你可能冬天要得凍瘡

起初,橡膠熱水袋是醫用資源,主要用於熱敷。將熱水袋推廣至民用領域的居然是義大利輪胎商 Pirelli 。這名字看著眼熟不?沒錯,中文譯法就是倍耐力,意甲國際米蘭隊長期贊助商。它將橡膠熱水袋推廣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迅速引發熱潮。

倍耐力的熱水袋廣告

熱水袋進入中國,第一站當然是當年的遠東第一名城上海。當時,全球品牌商品都可以在上海見到,好萊塢電影在美國上映一個月內,必會登陸上海,熱水袋也作為西式生活的一部分傳入上海灘。1949年後,橡膠熱水袋走入千萬家,成了每家每戶必備之物。

eBay上銷售的早期熱水袋

最著名的國產熱水袋,當屬上海產的永字熱水袋。據說當年一些國營單位給員工發勞保用品,選用的都是永字牌。永字牌其實是上海永和橡膠總廠所生產,這家企業向上追溯的話,已有八十多年歷史。

傳統熱水袋,還是得看德國貨

這些年,社會發展太快,很多東西都漸漸被時代所淘汰。反倒是在歐美和日本,你仍可以找得到一些舊物。傳統熱水袋在國內仍然有極大銷量,但電熱水袋對這一市場的衝擊相當之大。

當然,所謂“傳統熱水袋”,傳統的只是形態(灌水)而非材料。傳統的橡膠熱水袋是主要材料就是橡膠,而橡膠熱水袋生產過程中除原料天然膠以外、還添加了碳酸鈣、白炭黑、硫磺、防老劑、促進劑等,多少都有點氣味。也正因此,PVC熱水袋應運而生。

在德國,40%的傢俱都用PVC為表面材料。 PVC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來增強其耐熱性、韌性和延展性等。它防雨、耐火、抗靜電、易成型,而且無毒無味,對人體皮膚或是呼吸系統沒有刺激。PVC熱水袋耐高溫且不變形,表面傳熱緩慢,即使裝入高溫熱水也不會燙手,保溫時間也橡膠熱水袋長得多。夏天時,PVC熱水袋還可以放進冰箱,當成冰枕使用。

德國市場的熱水袋,半數以上為Fashy(費許)公司製造,這家塑膠和橡膠製品企業生產熱水袋已有七十年歷史,也是全球份額最大的熱水袋生產商。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一度窘迫,但戰後的工業高速增長恰恰也從此時開始。如今我們熟悉的許多德國品牌,創始人都從那時開始長創業。1948年,工程師弗雷德里希·克勞斯(Friedrich Kraus)敏銳發現塑膠和橡膠製品將是未來日用品領域的主流,於是在斯圖加特創辦了主營橡膠及塑膠製品的Fashy公司。

多家德國熱水袋公司都聲稱,自家熱水袋抗碾壓

Fashy的主要市場在德國本土,而德國另一大品牌Hugo Frosch則在歐洲市場極為暢銷,被視為歐洲最頂級的熱水袋。Hugo Frosch的品牌創始人就叫雨果·弗羅施(Hugo Frosch)。

Hugo Frosch的熱水袋為了保證全部都密封不漏水,最出名的一次產品測試選擇用汽車去軋熱水袋的內膽。在這樣的強力碾壓之下,熱水袋依然不漏水。當然,多家德國公司也聲稱自己的產品能被碾壓而不漏水。

日本的熱水袋主要產自同志(DOSHISHA )株式會社,主要生產家居日用品,專為女性設計的熱水袋Pocatan採用矽膠材質,以造型迷你可愛著稱。最特別之處在於注水口口徑很大,而且裝水後可以放入微波爐加熱,省去反復加熱水的麻煩,也可以放入冰塊後當做冰袋使用。

大家很熟悉的無印良品,其實也有生產熱水袋。與無印良品的其他產品一樣,熱水袋也造型簡單,沒有多餘裝飾。

電暖寶雖新潮,也需注意安全

說完傳統熱水袋,我們再說說電暖寶。電暖寶外觀時尚,使用方便,已經逐漸成為冬季最重要的輔助取暖工具。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電暖寶是最近幾十年發明出來的。恰恰相反,它的出現比灌水式熱水袋晚不了多久。

20世紀初,美國的居民住宅還沒有普及中央供暖系統。一到冬天,結核病患者苦不堪言。當時的美國企業家波普·羅素(Pop Rusell)為了給這些用戶做理療,發明了電熱絲套石棉的“電暖墊”,意圖代替熱水袋提供更高溫度的供暖。1930年代,電暖寶商家將裝置改大,發明了電熱毯。

早期電暖寶最大隱患是安全問題。之前的貼身電取暖裝置線路容易老化而引發火災。1940年代之後,飛行員的軍用電熱背心技術進入民營市場刺激產品改進後,貼身電取暖設備的起火問題就已經被控制住了。

大哥,你的取暖方式很銷魂

直到今天,還時不時能看到中國市場上銷售的電暖寶著火甚至爆炸的新聞。之所以會出事,一是許多電暖寶都是三無產品,無牌小作坊出品,專走農村管道。二是早期電暖寶分為電極式和電熱絲式兩種,電極式風險極大,2010年就被國家禁止銷售。當時,《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儲熱式電熱暖手器的特殊要求》正式實施,對電暖寶的承重能力、溫度升高情況、斷電情況、密封程度等都作了相關具體規定。電極式電暖寶因為不符合此標準的要求,且容易發生漏電和爆裂危險被禁止生產銷售。

現在市面上主流的電熱絲式熱水袋,需要注意“低溫燙傷”風險。專家介紹,使用熱水袋的時候,皮膚如果接觸70℃持續一分鐘,或者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5分鐘以上,就有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與熱水袋散熱效率有關,這一項上,橡膠熱水袋達成率一直不算高。另外,由於材料強度相對較低,如果水溫過高、外力強擠壓、空氣未排盡等情況都有可能導致熱水袋爆炸。此外,很多電暖寶仍使用橡膠材料,並且添加劑超標,或無聚合單體超標,會揮發對人體有害的刺鼻氣味。

一般來說,橡膠熱水袋和PVC熱水袋標準都沒有規定熱水袋的使用年限,但實際上高分子材質都會隨著時間溫度的變化而老化導致性能下降。普通國產熱水袋需在生產日期三年內使用,使用過的熱水袋隔年不再使用。德國產品基本能達到五年的使用壽命,國產熱水袋大多只通過國內的檢測公司認證,品質參差不齊。

在我看來,電暖寶雖然在國內熱水袋市場佔據了大半份額,但老外更喜歡用傳統熱水袋自有其道理。電暖寶畢竟有安全隱患,作為長時間放在被窩裡貼身之物,杜絕隱患很有必要。

另外,可別以為電暖寶多了個“電”字,就比傳統熱水袋貴。去電商平臺看看就知道,好牌子的傳統熱水袋,隨時賣到一二百元,比普通的電暖寶還貴。如果國內廠商能研發更美觀,材料更耐用且環保無害,整體品質能與德國貨日本貨相若的傳統熱水袋,即使售價高,也能討得人們歡心。畢竟,這是一個強調“器物之美”的時代。

他還有八十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機械鉛筆,即自動鉛筆的雛形,還有一種使用固體墨水的鋼筆——所以,他也是圓珠筆誕生過程中的一個過客。他與人合資的筆廠,據說至今仍存。除此之外,他還開辦了一家化學品製造公司,發明過一種洗滌劑和一種陽極電池。他居然還涉足了航空事業,是克羅埃西亞第一架單翼機的設計者和製作者。當然,橡膠熱水袋絕對是公司裡最重要的發明。

沒有潘卡拉,你可能冬天要得凍瘡

起初,橡膠熱水袋是醫用資源,主要用於熱敷。將熱水袋推廣至民用領域的居然是義大利輪胎商 Pirelli 。這名字看著眼熟不?沒錯,中文譯法就是倍耐力,意甲國際米蘭隊長期贊助商。它將橡膠熱水袋推廣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迅速引發熱潮。

倍耐力的熱水袋廣告

熱水袋進入中國,第一站當然是當年的遠東第一名城上海。當時,全球品牌商品都可以在上海見到,好萊塢電影在美國上映一個月內,必會登陸上海,熱水袋也作為西式生活的一部分傳入上海灘。1949年後,橡膠熱水袋走入千萬家,成了每家每戶必備之物。

eBay上銷售的早期熱水袋

最著名的國產熱水袋,當屬上海產的永字熱水袋。據說當年一些國營單位給員工發勞保用品,選用的都是永字牌。永字牌其實是上海永和橡膠總廠所生產,這家企業向上追溯的話,已有八十多年歷史。

傳統熱水袋,還是得看德國貨

這些年,社會發展太快,很多東西都漸漸被時代所淘汰。反倒是在歐美和日本,你仍可以找得到一些舊物。傳統熱水袋在國內仍然有極大銷量,但電熱水袋對這一市場的衝擊相當之大。

當然,所謂“傳統熱水袋”,傳統的只是形態(灌水)而非材料。傳統的橡膠熱水袋是主要材料就是橡膠,而橡膠熱水袋生產過程中除原料天然膠以外、還添加了碳酸鈣、白炭黑、硫磺、防老劑、促進劑等,多少都有點氣味。也正因此,PVC熱水袋應運而生。

在德國,40%的傢俱都用PVC為表面材料。 PVC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來增強其耐熱性、韌性和延展性等。它防雨、耐火、抗靜電、易成型,而且無毒無味,對人體皮膚或是呼吸系統沒有刺激。PVC熱水袋耐高溫且不變形,表面傳熱緩慢,即使裝入高溫熱水也不會燙手,保溫時間也橡膠熱水袋長得多。夏天時,PVC熱水袋還可以放進冰箱,當成冰枕使用。

德國市場的熱水袋,半數以上為Fashy(費許)公司製造,這家塑膠和橡膠製品企業生產熱水袋已有七十年歷史,也是全球份額最大的熱水袋生產商。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一度窘迫,但戰後的工業高速增長恰恰也從此時開始。如今我們熟悉的許多德國品牌,創始人都從那時開始長創業。1948年,工程師弗雷德里希·克勞斯(Friedrich Kraus)敏銳發現塑膠和橡膠製品將是未來日用品領域的主流,於是在斯圖加特創辦了主營橡膠及塑膠製品的Fashy公司。

多家德國熱水袋公司都聲稱,自家熱水袋抗碾壓

Fashy的主要市場在德國本土,而德國另一大品牌Hugo Frosch則在歐洲市場極為暢銷,被視為歐洲最頂級的熱水袋。Hugo Frosch的品牌創始人就叫雨果·弗羅施(Hugo Frosch)。

Hugo Frosch的熱水袋為了保證全部都密封不漏水,最出名的一次產品測試選擇用汽車去軋熱水袋的內膽。在這樣的強力碾壓之下,熱水袋依然不漏水。當然,多家德國公司也聲稱自己的產品能被碾壓而不漏水。

日本的熱水袋主要產自同志(DOSHISHA )株式會社,主要生產家居日用品,專為女性設計的熱水袋Pocatan採用矽膠材質,以造型迷你可愛著稱。最特別之處在於注水口口徑很大,而且裝水後可以放入微波爐加熱,省去反復加熱水的麻煩,也可以放入冰塊後當做冰袋使用。

大家很熟悉的無印良品,其實也有生產熱水袋。與無印良品的其他產品一樣,熱水袋也造型簡單,沒有多餘裝飾。

電暖寶雖新潮,也需注意安全

說完傳統熱水袋,我們再說說電暖寶。電暖寶外觀時尚,使用方便,已經逐漸成為冬季最重要的輔助取暖工具。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電暖寶是最近幾十年發明出來的。恰恰相反,它的出現比灌水式熱水袋晚不了多久。

20世紀初,美國的居民住宅還沒有普及中央供暖系統。一到冬天,結核病患者苦不堪言。當時的美國企業家波普·羅素(Pop Rusell)為了給這些用戶做理療,發明了電熱絲套石棉的“電暖墊”,意圖代替熱水袋提供更高溫度的供暖。1930年代,電暖寶商家將裝置改大,發明了電熱毯。

早期電暖寶最大隱患是安全問題。之前的貼身電取暖裝置線路容易老化而引發火災。1940年代之後,飛行員的軍用電熱背心技術進入民營市場刺激產品改進後,貼身電取暖設備的起火問題就已經被控制住了。

大哥,你的取暖方式很銷魂

直到今天,還時不時能看到中國市場上銷售的電暖寶著火甚至爆炸的新聞。之所以會出事,一是許多電暖寶都是三無產品,無牌小作坊出品,專走農村管道。二是早期電暖寶分為電極式和電熱絲式兩種,電極式風險極大,2010年就被國家禁止銷售。當時,《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儲熱式電熱暖手器的特殊要求》正式實施,對電暖寶的承重能力、溫度升高情況、斷電情況、密封程度等都作了相關具體規定。電極式電暖寶因為不符合此標準的要求,且容易發生漏電和爆裂危險被禁止生產銷售。

現在市面上主流的電熱絲式熱水袋,需要注意“低溫燙傷”風險。專家介紹,使用熱水袋的時候,皮膚如果接觸70℃持續一分鐘,或者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5分鐘以上,就有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與熱水袋散熱效率有關,這一項上,橡膠熱水袋達成率一直不算高。另外,由於材料強度相對較低,如果水溫過高、外力強擠壓、空氣未排盡等情況都有可能導致熱水袋爆炸。此外,很多電暖寶仍使用橡膠材料,並且添加劑超標,或無聚合單體超標,會揮發對人體有害的刺鼻氣味。

一般來說,橡膠熱水袋和PVC熱水袋標準都沒有規定熱水袋的使用年限,但實際上高分子材質都會隨著時間溫度的變化而老化導致性能下降。普通國產熱水袋需在生產日期三年內使用,使用過的熱水袋隔年不再使用。德國產品基本能達到五年的使用壽命,國產熱水袋大多只通過國內的檢測公司認證,品質參差不齊。

在我看來,電暖寶雖然在國內熱水袋市場佔據了大半份額,但老外更喜歡用傳統熱水袋自有其道理。電暖寶畢竟有安全隱患,作為長時間放在被窩裡貼身之物,杜絕隱患很有必要。

另外,可別以為電暖寶多了個“電”字,就比傳統熱水袋貴。去電商平臺看看就知道,好牌子的傳統熱水袋,隨時賣到一二百元,比普通的電暖寶還貴。如果國內廠商能研發更美觀,材料更耐用且環保無害,整體品質能與德國貨日本貨相若的傳統熱水袋,即使售價高,也能討得人們歡心。畢竟,這是一個強調“器物之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