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24歲本命年,我媽生了弟弟”

01

最近在家附近的健身房辦了一張卡,平時上班不太忙的時候會去練練瑜伽和跑跑步,

於是結識了幾個經常一起鍛煉的姐姐。

其中有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大姐,身材高瘦,皮膚白皙,說話談吐都不像庸俗的女人。她說自己的大女兒已經15歲了,而小兒子才兩歲。聽她這麼說完,我以為這一定是一個重男輕女的故事,無非是現在二胎開放了,她剩下兒子無非是為了圓全家人的男孩夢想。

但是完全不是,她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孩子,

一直想要兩個,但是那時候政策不允許,去年二孩政策剛下來她就說服老公準備再要一個。調理了半年身體才如願以償,現在姐弟倆親的不得了。

雖然弟弟才兩歲,但是跟姐姐最親,每天睡覺醒來只要姐姐在家,就一定會找姐姐抱抱,讓姐姐給自己穿衣服拿玩具,晚上甚至還要姐姐講故事哄睡覺。她說看到這些,她雖然忙點累點卻打心眼兒裡覺得滿足。

甚至因為有了弟弟,一向叛逆的大女兒變得比以前懂得體諒她了,丈夫下班之後再也不在外面和朋友喝酒聊天了,甚至半夜起來的奶粉和哄睡都是他來進行。雖然她比原來忙了,但是現在的生活卻讓她打心眼兒裡覺得滿足。

有的時候生男孩或者是要二胎,並不是別人眼中“一定就是重男輕女”,“一定就是需要傳宗接代”的目的,或許別人只是需要多一個孩子來疼愛,而這種跟性別無關。

02

最近在某個論壇上看到一個故事。

一個已經大學畢業的女孩,本命年的一天,就在全家人為她慶賀生日的時候,媽媽帶給她一個天大的消息:自己懷孕了,而且托人檢查是個男孩。

那一瞬間她覺得自己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尤其是當她聽到“男孩”這兩個字的時候,

從小潛藏在內心裡的憂慮又一次被發掘了出來。

她清晰地記得自己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去爺爺奶奶家裡,爺爺不無遺憾地摸著她的頭說:“我家囡囡什麼都好,但是要是個男孩就更好了!”那種遺憾的眼神和語氣一直伴隨了她很多年。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她才第一次知道作為女孩,是會讓人有遺憾的。

雖然父母都是受過教育的人,懂得說話的分寸感,

倒是從來沒有在她面前表現出本分的異常,甚至父親那麼多年對她疼愛有加,是出了名的“女兒奴”。但是有時候爸爸的同事聚在一起喝酒的時候,偶爾還是會聽到有人奚落他“沒有後”。那時候的她就很憤怒,她覺得她並不比任何男孩差,為什麼會有人拿這個來取笑爸爸。

如今她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一年,而且已經有了固定的男朋友,倆人甚至決定再過兩年就結婚,這個時候母親卻告訴她自己懷孕了。尤其是“男孩”那兩個字雖然她們說得雲淡風輕,還是微微刺痛了她的心。

自從知道消息以後,她就藉口搬出了家,全家人都沉浸在母親懷孕的喜悅裡,一時間竟然沒有人注意到她有一段時間都沒有回家了。

母親順利生下了弟弟,她回去的時候弟弟已經從產房裡被抱了出來,粉粉嫩嫩的小臉蛋兒,已經年邁八十歲的奶奶破天荒地從老家奔波了過來,接過弟弟又看了看她說:“跟我們囡囡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都是白白淨淨的。”

她抱著弟弟,曾經擔心這個新來的小傢伙會奪走屬於自己的愛,卻不曾想到如今抱在手裡,感覺確實如此的親近。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他從此就是自己最親的人了。那一瞬間,她竟然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

現在她28歲,弟弟4歲,有一天她帶著他去遊樂場裡玩。有個老婆婆指著她問弟弟,“她是誰啊?”沒想到弟弟仰著小臉自豪地說:‘“這是我的姐姐,我最親的姐姐。”不知道為什麼,那一瞬間她的眼圈紅了。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她才開始慶倖父母在四十多歲那年歷盡千辛萬苦給她生下這個弟弟意味著什麼。她知道,父母是否是重男輕女,是否為了延續香火,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餘後的生命裡因為有了這個小小的人兒而不再孤單,因為她們身上留有相同的血脈。

03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的降生都是希望被接納和祝福的,如果你的父母或身邊的同事朋友生了二胎,或者是生了一個男孩,請不要拿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或許別人只是覺得生兩個孩子是一種幸福,只要當事人不抱怨,旁觀者有什麼權利去揣測呢?

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別人的生活。你自己欣賞不了高雅的音樂,就斷定別人聽了交響樂就一定會睡著,這是一種狹隘。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重男輕女,至少我身邊的人很少看到,他們都是兒子女兒都疼愛至極,給予了同樣多的關愛,未曾以為性別的原因而薄待哪一個。

假如文中的故事,都是二胎又生了一個女兒呢,會不會面臨這樣的指責?如果只是針對“生了男孩”這樣一個事實就去斷定別人的家裡就“重男輕女”,那麼這本身也是一種性別歧視。

這個時候母親卻告訴她自己懷孕了。尤其是“男孩”那兩個字雖然她們說得雲淡風輕,還是微微刺痛了她的心。

自從知道消息以後,她就藉口搬出了家,全家人都沉浸在母親懷孕的喜悅裡,一時間竟然沒有人注意到她有一段時間都沒有回家了。

母親順利生下了弟弟,她回去的時候弟弟已經從產房裡被抱了出來,粉粉嫩嫩的小臉蛋兒,已經年邁八十歲的奶奶破天荒地從老家奔波了過來,接過弟弟又看了看她說:“跟我們囡囡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都是白白淨淨的。”

她抱著弟弟,曾經擔心這個新來的小傢伙會奪走屬於自己的愛,卻不曾想到如今抱在手裡,感覺確實如此的親近。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他從此就是自己最親的人了。那一瞬間,她竟然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

現在她28歲,弟弟4歲,有一天她帶著他去遊樂場裡玩。有個老婆婆指著她問弟弟,“她是誰啊?”沒想到弟弟仰著小臉自豪地說:‘“這是我的姐姐,我最親的姐姐。”不知道為什麼,那一瞬間她的眼圈紅了。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她才開始慶倖父母在四十多歲那年歷盡千辛萬苦給她生下這個弟弟意味著什麼。她知道,父母是否是重男輕女,是否為了延續香火,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餘後的生命裡因為有了這個小小的人兒而不再孤單,因為她們身上留有相同的血脈。

03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的降生都是希望被接納和祝福的,如果你的父母或身邊的同事朋友生了二胎,或者是生了一個男孩,請不要拿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或許別人只是覺得生兩個孩子是一種幸福,只要當事人不抱怨,旁觀者有什麼權利去揣測呢?

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別人的生活。你自己欣賞不了高雅的音樂,就斷定別人聽了交響樂就一定會睡著,這是一種狹隘。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重男輕女,至少我身邊的人很少看到,他們都是兒子女兒都疼愛至極,給予了同樣多的關愛,未曾以為性別的原因而薄待哪一個。

假如文中的故事,都是二胎又生了一個女兒呢,會不會面臨這樣的指責?如果只是針對“生了男孩”這樣一個事實就去斷定別人的家裡就“重男輕女”,那麼這本身也是一種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