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新經濟|打造西南地區首屈一指“郫都雲海”雲資料中心(三)

當前,大資料已經成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大資料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新時期啟動資料要素,催生經濟發展紅利,提升競爭力的迫切需要。近日,小編從區資訊資料中心瞭解到,

我區與中國聯通四川分公司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依託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功能區的產業優勢,遠期總投資百億元,打造西南地區規模首屈一指“郫都雲海”雲資料中心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提供10萬個資料機櫃服務能力,實現在郫都區納稅6億元以上,必將為郫都區乃至成都市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強化重大專案招引,

致力打造超百億元數字經濟強區

小編在區資訊資料中心“郫都雲海”雲資料中心專案推進情況記錄上看到,我區於2017年10月下旬開始與中國聯通就雙方可能合作的相關領域進行探討,到2018年1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是什麼促成了該項目的順利簽約?

“首先是郫都區作為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功能區這樣一個大環境,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聯通公司;同時,郫都區大力推進大資料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關聯企業已形成規模,亟需雲資料中心作為支撐,雙方共同看到了其中的商業價值。

”區資訊資料中心主任王成如是說。

另外,小編也瞭解到,我區相關的政策和發展環境具有較大吸引力,而以區資訊資料中心牽頭,各職能單位積極配合,切實加強專案跟蹤服務,快速協調解決各項訴求和問題,著實打動了對方,從而促使了該項目的順利簽約落地。“雖然我們不至於‘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但的確很多關鍵問題的協調、推進,往往都是在週末和晚上甚至淩晨解決的。

”王成說道。

據悉,隨著市委市政府大手筆規劃建設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功能區,著力培育萬億級電子資訊產業,大資料產業發展迎來爆發風口,面臨巨大潛力空間。我區依託四川省大資料特色產業基地和電子科大等主力高校,集中發展大資料產業,正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聚集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推動數位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聚力打造數字經濟強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資料產業基地。力爭到2022年,全區數位經濟規模超過100億元,帶動新經濟突破500億元。郫都區正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競相投資的熱土,孕育新經濟蓬勃發展的沃土,為廣大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提供了無限機遇和廣闊舞臺。

將提供10萬個資料機櫃,

促進電子資訊生態圈快速發展

根據協定,雙方遠期擬合作投資百億元建設雲資料中心,建成後將提供10萬個資料機櫃,年度總收入達100億元以上。郫都區作為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功能區,擁有涉電子資訊規模以上企業80家、電子資訊研發設計企業218家、從業人員1.5萬余人,產值約146億元。聚集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華大學等19所高校,擁有各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單位249個,其中國家級26個,具有強大研發、設計、試驗能力。

雙方圍繞郫都區產業佈局以及構建成都乃至全國領先的大資料產業生態,在郫都區合作打造雲資料中心。除此之外,在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以及電子政務、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教育、產業互聯網等行業應用方面雙方將通力協作,共創共用豐碩成果。同時,中國聯通將以混改為契機,在郫都區掛牌運行“中國聯通大資料中心”,同時,引進百度、阿裡、騰訊、京東(BATJ)等混改參股大型企業及相關業務入駐郫都區,進一步整合產業鏈資源、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促進郫都區電子資訊生態圈的進一步發展。

建成後將提供10萬個資料機櫃,年度總收入達100億元以上。郫都區作為成都電子資訊產業功能區,擁有涉電子資訊規模以上企業80家、電子資訊研發設計企業218家、從業人員1.5萬余人,產值約146億元。聚集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華大學等19所高校,擁有各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單位249個,其中國家級26個,具有強大研發、設計、試驗能力。

雙方圍繞郫都區產業佈局以及構建成都乃至全國領先的大資料產業生態,在郫都區合作打造雲資料中心。除此之外,在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以及電子政務、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教育、產業互聯網等行業應用方面雙方將通力協作,共創共用豐碩成果。同時,中國聯通將以混改為契機,在郫都區掛牌運行“中國聯通大資料中心”,同時,引進百度、阿裡、騰訊、京東(BATJ)等混改參股大型企業及相關業務入駐郫都區,進一步整合產業鏈資源、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促進郫都區電子資訊生態圈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