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刷爆朋友圈的“青蛙旅行”,藏著2000萬人的孤獨

01

“我家蛙子不出門,背包都整理好了,看了一下午書,

一點動靜都沒有。老媽不需要你上清華北大,快出去浪啊!”

“沒有小朋友跟你玩嗎,不要這麼自閉,多認識些朋友有好處。”

“我家蛙兒出去了一天了,怎麼還沒回來,我這老母親擔心壞了。”

這是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最多的話語,起初,我不明白“蛙兒”為何物,直到朋友告訴我,是來自一款遊戲“青蛙旅行”。

我也立馬到應用商店下載了一個,打開APP,映入眼簾的是一隻小青蛙。

看著它一個人吃飯,

一個看書,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寫字……我腦海裡出現了兩個字:孤獨。

我很容易的投射到自己身上。我跟那只青蛙一樣,一個人呆在家看書寫稿,一個人做飯吃飯,整日整日沒人陪我說話。

很多人羡慕我自由職業,其實並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精彩。

我前段時間跟朋友說,我想出去找工作了,因為呆在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朋友說,你以為上班了就有人跟你說話嗎?

只是想找個能說話的人,

這是我的孤獨,也是你的孤獨,更是這個城市2000萬空巢青年的孤獨。

02

我們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尋找所謂的詩和遠方,最後發現這裡只有溫飽的工資和日益上漲的房價。

在別人眼裡,我們是光鮮亮麗的白領,拿著豐厚的薪水,出入在最繁華的高樓大廈,未來的藍圖一片美好。

可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脫下那身工作服,放下職業賦予我們的光環,我們不過是這個城市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萬千螻蟻之一。

今天作者群在討論在城市的窮酸時刻:

有人說自己點外賣會比對各個APP,一頓飯控制在10塊錢以內,有一次八塊錢點了一份外賣,開心了一整天;

有人說租不起房子,住了好幾個月的青年旅社,後來好不容易漲工資去租房子,卻被仲介坑了,吃了一個月的泡面;

有人說自己不敢和朋友在外面約飯,怕自己付不起飯錢……

可能有人會質疑,你們不是月入過萬嗎?如果你在一線城市待過,

你會發現月入過萬只不過能滿足基本溫飽罷了。

我們不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不敢買超過1000的衣服,我們不敢點配送費太高的外賣……這就是都市青年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我們掙扎著,努力著,希望有一天這個城市也有屬於我們的一盞燈。

03

我們的社交圈很窄,沒有太多朋友。即使我們微信好友有2000人,電話通訊錄有100人,我們想要找人幫忙,

也不知道該找誰。

我們怕打擾別人,更怕被別人拒絕。於是,我們學會了一個人去醫院,一個人搬家,一個人租房。

不麻煩別人,是我們共同的默契。

我們也常常笑著說:一個人清靜自在,多好啊。

可是,當想吃火鍋找不到人時,當下班回家發現早上踢飛的拖鞋還在原地時;當升職加薪無人分享時;

當難過淚流找不到一個肩膀時;當整晚失眠找不到一個人聊天時;當暴風暴雨找不到一個人送傘時……

那些孤獨的情緒如洪水般氾濫開來,直到把我們整個淹沒。

04

有時候,一切都很好,可是我們卻開心不起來,總覺得心裡缺了一塊。

缺的那塊叫做精神寄託,於是我們把它寄託在那只“蛙兒”上。

工作之餘,學習之餘,我們可以看看“蛙兒”的動態,就好像有人陪著我們一樣。

大古說她養了四隻青蛙,下課的時候看看,上課前看看,吃飯的時候看看,做作業累了看看,晚上睡覺前看看,心裡有了念想,孤獨感好像減了大半。

大羽說,那天她淩晨兩點還在寫作,看到蛙兒在看書,那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有一個人陪著自己加班。

彤彤說自己很久沒收到禮物了,看到自己的蛙兒旅行回來給自己帶了特產和明信片,雖然知道都是虛擬的,但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小小的蛙兒就跟自己的另一半一樣,我們時刻關注著他,時刻惦記著他,擔心他沒吃飯,擔心他回來太晚,擔心他工作太累,而“另一半”也會送禮物來表達愛意。

這恰恰滿足了我們的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當然如果能有那麼一個人,讓我們感受愛與被愛是極好的。

然而愛情是需要太多的緣分和運氣的東西,再沒有攢夠緣分和運氣前,有蛙兒陪著也不至於太孤寂。

我們總是嘮叨蛙兒:

“飯點到了,你怎麼還不吃飯?”

“你朋友都在門口了,你怎麼還不跟它們一起去玩?”

“都這個點了,你怎麼還不回來?”

“看書看了一天,你怎麼還不睡覺?”

我們叮囑蛙兒,又何嘗不是希望有人叮囑自己:要按時吃飯、要多去交朋友、要早點睡覺、要注意休息。

如果沒有,那你叮囑蛙兒的時候,也要關心自己好嗎?

05

這個城市的孤獨是真實存在的,它存在于全是風景的相冊;它存在於一個人的晚餐;它存在于無人與你看落日的黃昏裡;

它存在於沒有一盞屬於你的燈的萬家燈火裡;它存在於把情感寄託在一個虛擬遊戲裡。

我們就像那只孤獨的蛙兒一樣,一個人吃飯旅行,一個走走停停。

我們想要自由輕鬆的生活,又無力抗爭社會和現實的壓力,於是我們用“佛系遊戲”來獲得短暫的慰藉。

但是,在真實的生活面前,誰也無法逃避,語言更顯蒼白無力,甚至連安慰都顯得那麼空洞。

還好有那麼一隻蛙兒,我們和它的緣分不過是隔著螢幕的無聲惦念,看著它一次次出發,一次次回歸。

它用那小小的背影告訴你:孤獨旅人,我與你同在。

END.

那些孤獨的情緒如洪水般氾濫開來,直到把我們整個淹沒。

04

有時候,一切都很好,可是我們卻開心不起來,總覺得心裡缺了一塊。

缺的那塊叫做精神寄託,於是我們把它寄託在那只“蛙兒”上。

工作之餘,學習之餘,我們可以看看“蛙兒”的動態,就好像有人陪著我們一樣。

大古說她養了四隻青蛙,下課的時候看看,上課前看看,吃飯的時候看看,做作業累了看看,晚上睡覺前看看,心裡有了念想,孤獨感好像減了大半。

大羽說,那天她淩晨兩點還在寫作,看到蛙兒在看書,那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有一個人陪著自己加班。

彤彤說自己很久沒收到禮物了,看到自己的蛙兒旅行回來給自己帶了特產和明信片,雖然知道都是虛擬的,但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小小的蛙兒就跟自己的另一半一樣,我們時刻關注著他,時刻惦記著他,擔心他沒吃飯,擔心他回來太晚,擔心他工作太累,而“另一半”也會送禮物來表達愛意。

這恰恰滿足了我們的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當然如果能有那麼一個人,讓我們感受愛與被愛是極好的。

然而愛情是需要太多的緣分和運氣的東西,再沒有攢夠緣分和運氣前,有蛙兒陪著也不至於太孤寂。

我們總是嘮叨蛙兒:

“飯點到了,你怎麼還不吃飯?”

“你朋友都在門口了,你怎麼還不跟它們一起去玩?”

“都這個點了,你怎麼還不回來?”

“看書看了一天,你怎麼還不睡覺?”

我們叮囑蛙兒,又何嘗不是希望有人叮囑自己:要按時吃飯、要多去交朋友、要早點睡覺、要注意休息。

如果沒有,那你叮囑蛙兒的時候,也要關心自己好嗎?

05

這個城市的孤獨是真實存在的,它存在于全是風景的相冊;它存在於一個人的晚餐;它存在于無人與你看落日的黃昏裡;

它存在於沒有一盞屬於你的燈的萬家燈火裡;它存在於把情感寄託在一個虛擬遊戲裡。

我們就像那只孤獨的蛙兒一樣,一個人吃飯旅行,一個走走停停。

我們想要自由輕鬆的生活,又無力抗爭社會和現實的壓力,於是我們用“佛系遊戲”來獲得短暫的慰藉。

但是,在真實的生活面前,誰也無法逃避,語言更顯蒼白無力,甚至連安慰都顯得那麼空洞。

還好有那麼一隻蛙兒,我們和它的緣分不過是隔著螢幕的無聲惦念,看著它一次次出發,一次次回歸。

它用那小小的背影告訴你:孤獨旅人,我與你同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