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朝8首經典懷古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在古代詩詞題材中,懷古詩是內容和思想都比較沉重的一種,讀懷古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知人論世,一是要品賞韻味。所謂知人論世就是你首先要瞭解詩人寫這首詩的社會背景和詩人自己當時的處境。

品賞韻味是在知人論世的前提下,去理解典故內容和它所包含的意義,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1、《登金陵鳳凰台》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二水 一作:一水)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是李白被排擠出長安後,遊覽金陵時所作,李白對被趕出朝堂一事一直耿耿於懷,自從離開長安後,很多詩作都是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這首詩也不例外。他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2、《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歎,用筆尤為曲折。

3、《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杜甫在四川瞻仰諸葛亮祠堂所作的一首詩,通篇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忠君報國思想的讚揚和其功業未遂的感慨。

這裡既有對歷史的評說,也有對現實的寄寓,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4、《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朝中期,社會矛盾尖銳,唐朝皇帝大多信奉佛教,大量修建寺廟,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杜牧來到江南,看到滿地的寺廟,不僅想起了南朝皇帝由於信奉佛教,最後不僅沒能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杜牧這首懷古詩是對唐王朝統治者委婉的勸誡。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5、《台城》

唐代: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詩人憑弔台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以古觀今。一股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本詩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6、《詠史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隱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首詩中,詩人根據歷史各朝的興亡教訓,概括為“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在以古鑒今的態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儘管李商隱受制於時代的限制,還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帝王的身上,但在他的詩中,大多數都是揭露他們敗壞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

7、《金陵懷古》

唐代:許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這一首七律,在選材和錘煉字句方面很見功力。例:“殘”和“空”,從文化生活和軍事設施兩方面反映陳朝的腐敗,一文一武,點染出陳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沒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壓頂之勢,表現隋朝大軍兵臨城下的威力:“王氣終”則與尾聯的“豪華盡”前後相應,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於盡的慨歎,讀來令人不禁悵然。

8、《金陵圖》

唐代: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看了六朝的金陵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將高蟾的《金陵晚望》“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和本篇作一比較,頗耐人尋味。一個感歎“一片傷心畫不成”,一個反駁說,現在不是畫出來了麼!其實,二人都是借六朝舊事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深憂,在藝術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在古代各種懷古詩作中,你最喜歡的哪一首?

以詩會友,以詞交心,分享中國詩詞知識,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喜歡就點贊關注吧!

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5、《台城》

唐代: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

詩人憑弔台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以古觀今。一股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本詩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6、《詠史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隱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首詩中,詩人根據歷史各朝的興亡教訓,概括為“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在以古鑒今的態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儘管李商隱受制於時代的限制,還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帝王的身上,但在他的詩中,大多數都是揭露他們敗壞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

7、《金陵懷古》

唐代:許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這一首七律,在選材和錘煉字句方面很見功力。例:“殘”和“空”,從文化生活和軍事設施兩方面反映陳朝的腐敗,一文一武,點染出陳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沒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壓頂之勢,表現隋朝大軍兵臨城下的威力:“王氣終”則與尾聯的“豪華盡”前後相應,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於盡的慨歎,讀來令人不禁悵然。

8、《金陵圖》

唐代: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看了六朝的金陵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將高蟾的《金陵晚望》“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和本篇作一比較,頗耐人尋味。一個感歎“一片傷心畫不成”,一個反駁說,現在不是畫出來了麼!其實,二人都是借六朝舊事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深憂,在藝術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在古代各種懷古詩作中,你最喜歡的哪一首?

以詩會友,以詞交心,分享中國詩詞知識,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喜歡就點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