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達沃斯|龐中英:裂變中的世界還有“達沃斯黨”嗎?

當地時間2018年1月24日,瑞士達沃斯,達沃斯論壇舉行第二天會議。

視覺中國 圖

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可是最值得一看的。為什麼?因為這一論壇的人氣正在走高,許多國家領導人和明星人物來了,而且還包括最具爭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間國際組織開會,例如聯合國大會,往往一下子到不了這麼多國家領導人。我不知道具體資料,但感到,聯合國千年大會和成立七十周年的聯合國峰會也不過這麼多世界領袖。一個非政府的全球論壇比聯合國大會還有吸引力,

且是真正的吸引力,講的話有人聽,上新聞,而聯合國大會則往往是官樣文章,講者諄諄,聽者昏昏。

在分裂的世界中展現包容

曾幾何時,以達沃斯為總部基地的世界經濟論壇被極端地概括為代表著“新自由主義”或者“全球化”,因為到這裡聚會的領袖人物高唱“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很多,達沃斯論壇與各國的全球化政策密不可分。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全球化之間的關係,或者世界經濟論壇在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扮演的角色,倒是一個重要的學術和政策研究課題。

更有甚者,他們把世界經濟論壇說成是“全球化黨”或者“達沃斯黨”(the party of Davos)。這樣主張的典型人物是因為特朗普當選而一舉成名的美國民粹主義戰略家斯蒂芬班農。班農在著名的全球化機構——如華爾街高盛集團幹過。他離開特朗普的白宮後,

到了香港和北京,賺取不菲的演講費。不難看出,班農也生活在全球化時代,極盡利用全球化。他在2017年11月在日本東京的演講,一方面攻擊全球化,一方面享受著全球化的利益。他在東京的演講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正是因為他強調了“達沃斯黨”(“Party of Davos”,班農一語雙關:用“達沃斯聚會”說明在全球化上擁有共同世界觀和利益的集團)。特朗普參與達沃斯,班農自然少不了對之的評論。

既然用的是“達沃斯黨”,世界經濟論壇就被抬舉到最高水準了,也被批評得最嚴重了。

根據“達沃斯黨”的邏輯,來達沃斯聚會的,就是“達沃斯党”的成員或者支持者。而那些在達沃斯外面示威反全球化的,則是另一種勢力。所謂世界的分裂,被認為是如此黑白分明。全球化讓世界變得更加複雜,而人物如班農者,化繁為簡,把世界一分為二——“達沃斯黨”和非“達沃斯黨”。

有意思的是,

今年在達沃斯會場外面示威的,與往年略微不同,多了反對特朗普的人群。

在過去20多年,世界經濟論壇確實是傾向於全球化,推動全球化的。但是,一個好的論壇,尤其是人氣高過聯合國大會的論壇,是因為其包容。特朗普來了。他的政綱、政策與以往在達沃斯論壇演講的人和如今在達沃斯演講的人很不一樣。特朗普能來,不就是代表著世界經濟論壇也是容納不同的嗎?

世界經濟論壇早已不再只有全球化的主張者的聲音,而是如同這個世界的其他地方,關於全球化的各種觀點都有。世界經濟論壇在轉型。一年前,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就是“治理全球化”(governing globalization)。這樣的主題,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的關頭,很是及時。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主題,更是想在承認世界充分分歧和分裂的情況下,探討世界的共同未來。

中國與世界分享共同的未來

有意思的是,一年前,中國領導人在這個論壇談“人類命運共同體”。當時,中國官方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翻譯是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演講的10個月後,2017年12月1日,中共在北京舉行與世界政黨對話大會,就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翻譯改成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而這次達沃斯年會的主題“在裂變的世界創造共同的未來”(Creating a Shared Future in a Fractured World)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翻譯分享著同樣的東西(shared future)。在這個依然是全球化的世界裡,話語之間都相互影響著。如果僅從用語來看的話,中國與“達沃斯黨”的關係確實是密切的。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經濟論壇在國內鮮有知者,我的已故導師羅元錚教授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論壇的先驅。他當時不僅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而且是國際經濟協會——世界經濟學家的最高學會的副主席。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化到中國,分別在中國大連、天津等設立了論壇。

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參加了論壇。他闡述的中國經濟政策及其未來受到了論壇的高度關注。劉鶴在達沃斯表達了中國的“共商共建共用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共同發展和進步”。這一中國的世界觀顯然與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世界觀有大的差異。

特朗普會產生“化學反應”嗎?

美國仍然是超級大國,對世界的超級影響猶在。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大國崛起”尚未完成。寫這篇評論時,特朗普剛抵世界經濟論壇,我不知道他將要在達沃斯講什麼,但是,特朗普登臺演講無疑是今年達沃斯論壇的高☆禁☆潮。

先於特朗普在達沃斯演講的,無論官民人物,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阿裡巴巴老闆馬雲,等等,對特朗普代表的經濟民族主義或者保護主義,似乎都發出了有所針對的聲音:“全球化不可能被停下來”。

本文最想指出的是,達沃斯論壇並不是那麼絕對地代表著“全球化黨”。特朗普的到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這樣的論壇叫做“去全球化黨”?“全球化黨”抑或“去全球化黨”,都是太過偏激,太過極端,太過絕對的。

不要這樣去隱喻一個論壇。假如特朗普在達沃斯為自己辯護,甚至自我表揚,那些不同意特朗普的,會被說服嗎?如果沒有,他們會繼續與特朗普對抗嗎?特朗普喜歡說“化學反應”,特朗普在達沃斯會與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執政一年後的特朗普與世界的關係是否正在發生著預料之外的變化?而它又是否已經與“班農們”的極端經濟民族主義立場拉開了距離?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國際關係特聘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

而是如同這個世界的其他地方,關於全球化的各種觀點都有。世界經濟論壇在轉型。一年前,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就是“治理全球化”(governing globalization)。這樣的主題,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的關頭,很是及時。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主題,更是想在承認世界充分分歧和分裂的情況下,探討世界的共同未來。

中國與世界分享共同的未來

有意思的是,一年前,中國領導人在這個論壇談“人類命運共同體”。當時,中國官方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翻譯是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演講的10個月後,2017年12月1日,中共在北京舉行與世界政黨對話大會,就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翻譯改成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而這次達沃斯年會的主題“在裂變的世界創造共同的未來”(Creating a Shared Future in a Fractured World)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翻譯分享著同樣的東西(shared future)。在這個依然是全球化的世界裡,話語之間都相互影響著。如果僅從用語來看的話,中國與“達沃斯黨”的關係確實是密切的。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經濟論壇在國內鮮有知者,我的已故導師羅元錚教授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論壇的先驅。他當時不僅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而且是國際經濟協會——世界經濟學家的最高學會的副主席。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化到中國,分別在中國大連、天津等設立了論壇。

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參加了論壇。他闡述的中國經濟政策及其未來受到了論壇的高度關注。劉鶴在達沃斯表達了中國的“共商共建共用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共同發展和進步”。這一中國的世界觀顯然與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世界觀有大的差異。

特朗普會產生“化學反應”嗎?

美國仍然是超級大國,對世界的超級影響猶在。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大國崛起”尚未完成。寫這篇評論時,特朗普剛抵世界經濟論壇,我不知道他將要在達沃斯講什麼,但是,特朗普登臺演講無疑是今年達沃斯論壇的高☆禁☆潮。

先於特朗普在達沃斯演講的,無論官民人物,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阿裡巴巴老闆馬雲,等等,對特朗普代表的經濟民族主義或者保護主義,似乎都發出了有所針對的聲音:“全球化不可能被停下來”。

本文最想指出的是,達沃斯論壇並不是那麼絕對地代表著“全球化黨”。特朗普的到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這樣的論壇叫做“去全球化黨”?“全球化黨”抑或“去全球化黨”,都是太過偏激,太過極端,太過絕對的。

不要這樣去隱喻一個論壇。假如特朗普在達沃斯為自己辯護,甚至自我表揚,那些不同意特朗普的,會被說服嗎?如果沒有,他們會繼續與特朗普對抗嗎?特朗普喜歡說“化學反應”,特朗普在達沃斯會與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執政一年後的特朗普與世界的關係是否正在發生著預料之外的變化?而它又是否已經與“班農們”的極端經濟民族主義立場拉開了距離?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國際關係特聘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