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京東大數據:26

“你離美好生活還有多遠?” 1月22日,京東資料研究院聯合新華指數、21京東BD研究院、南都京東消費研究所、中傳-京東大資料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在“為美好生活建模”主題下發佈的系列資料產品中展現的消費趨勢,

揭示目前消費等領域存在的人群、地域等差異。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生活美滿 家庭是最重要幸福來源

如果用語言來描述美好生活,可能是這樣的:身體健康、愛情甜蜜、家庭和睦、事業進步……

而透過大資料,我們可以清楚衡量出自己與美好生活的距離,南都?京東消費研究所對大量線上線下消費者進行了《美好生活調研》。結果顯示,2017年,67%的受訪者認為生活比較美滿,

為2017生活打分超過7分,幸福感明顯高於五年前。其中,70後是幸福指數最高的一代人、其次是80後。從對生活比較滿意的人群來看,西南、西北地方比例最高,其次是華南、華東,最後是東北、華北、華中。

對幸福的不同界定,恰恰體現出“追求”與“現實”的不平衡。調查資料顯示,家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幸福來源,其次是“穩定的財產”和“事業進步”,健康出現在第二梯隊的最後。

近幾年,人們對健身、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這基於2個出發點,人民的追求一是健康、二是健美。

在調研中,超過80%的受訪者認識到生活中存在不均衡的問題,近50%的受訪者認為資訊均衡問題很重要。超過80%的受訪者在2個以上的城市生活過,其中,超過90%的受訪者感受到了不同城市的消費差異。他們認為,城市消費差異主要表現在商品豐富度、品牌豐富度和服務健全度上,買得貴、與買不到是城市消費差異的最大痛點。

地域間資訊均衡差距收窄 26-35歲對電商的依賴性最強

資訊意味著機遇,影響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傳-京東大資料聯合實驗室發佈的《2017資訊均衡報告》顯示,資訊化發展的主要矛盾依然主要集中在資訊化工具的基本滿足和使用層面,

反映出當前我國資訊均衡的主要矛盾點依然集中於基礎性的通訊手段和通訊裝備之上。

從地域上分析,各省之間漸近均衡,差距收窄,發展速率接近,但因為基礎差異較大,不均衡態勢還將繼續維持。資訊消費和獲取在1-3線和4-6線城市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均衡狀況。為了進一步縮小與一二三線城市之間的差距,4-6線城市居民的資訊商品使用興趣和忠誠度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從年齡上看,各年齡段的全品類資訊消費均衡大多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說明電商行業整體仍處於一個快速發展通道中,其中26-35歲對電商的依賴性最強,其次是16-25歲和36-45歲。同時,年齡越低,對資訊類商品的粘性就越高。

電商突破人群差異 智慧硬體成老年人新寵

隨著科技發展與應用技術的革命,互聯網深刻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中傳-京東大資料聯合實驗室發佈的《2017消費均衡年度報告》顯示,消費環境的不斷變化,中產人群的擴大,老齡化趨勢的顯現,這些的改變都在影響著消費模式。而電商已經從初期對傳統市場的補充和替代,轉變成為滿足和創造新的消費需求而服務的新階段。同時,在電商等零售模式的推動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趨勢正從品質化走向個性化和平衡,更先進的消費觀、成熟的消費行為正無界地滲透進各個人群、各個地域。

四川消費者買進全國第五 是前十中唯一上榜的西部省份

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平衡,發展落差仍然存在。21京東BD研究院依據京東大資料平臺,對2017年各省電商消費總額排行,前十名對應的地區與人口數量前十基本吻合。而消費主力軍主要以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這些電商產業發達的“包郵區”領銜。四川省是前十中唯一上榜的西部省份,位列全國第五。

通過綜合分析區域和城市電商產業的“吞吐”量,在350個城市中,只有27個城市是上行規模大於消費規模的電商“順差”城市。出現“順差”,意味著這些城市都是電商銷售節點上的重要發源地,是電商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和行業節點城市。“順差”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其2017年上半年的GDP占全國的25%多,而其電商上行與銷售總量占比超過全國的63%,形成了中國的電商產業帶。

由於電商效應不斷消除零售的空間差異,優勢產業、特色產品得到消費者認可和走出區域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的管道成本大大降低,可能性也大大加強,尤其對於擁有特色農產品的農村地區,電商帶來的管道成本降低,將會大大促進以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

天府早報記者 冷宏偉

中傳-京東大資料聯合實驗室發佈的《2017消費均衡年度報告》顯示,消費環境的不斷變化,中產人群的擴大,老齡化趨勢的顯現,這些的改變都在影響著消費模式。而電商已經從初期對傳統市場的補充和替代,轉變成為滿足和創造新的消費需求而服務的新階段。同時,在電商等零售模式的推動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趨勢正從品質化走向個性化和平衡,更先進的消費觀、成熟的消費行為正無界地滲透進各個人群、各個地域。

四川消費者買進全國第五 是前十中唯一上榜的西部省份

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平衡,發展落差仍然存在。21京東BD研究院依據京東大資料平臺,對2017年各省電商消費總額排行,前十名對應的地區與人口數量前十基本吻合。而消費主力軍主要以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這些電商產業發達的“包郵區”領銜。四川省是前十中唯一上榜的西部省份,位列全國第五。

通過綜合分析區域和城市電商產業的“吞吐”量,在350個城市中,只有27個城市是上行規模大於消費規模的電商“順差”城市。出現“順差”,意味著這些城市都是電商銷售節點上的重要發源地,是電商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和行業節點城市。“順差”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其2017年上半年的GDP占全國的25%多,而其電商上行與銷售總量占比超過全國的63%,形成了中國的電商產業帶。

由於電商效應不斷消除零售的空間差異,優勢產業、特色產品得到消費者認可和走出區域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的管道成本大大降低,可能性也大大加強,尤其對於擁有特色農產品的農村地區,電商帶來的管道成本降低,將會大大促進以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

天府早報記者 冷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