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四大直轄市經濟PK:重慶GDP增速領先 京滬津渝經濟分化明顯

中商情報網訊:目前四大直轄市已經全部發佈了2017年經濟資料,四個城市經濟增長各有千秋。2017年四大直轄市經濟出現分化,上海GDP總量超越3萬億。重慶趕超天津,天津同重慶經濟差距拉大。

北京和上海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天津和重慶則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需要加快結構升級。

經濟:經濟出現分化 重慶趕超天津

四大直轄市2017年的經濟情況與往年相比差別較大。2017年上海實現了自我突破,GDP總量超越3萬億。但是北京同上海經濟差距縮小,2016年上海GDP比北京多2566.85億元,2017年經濟差距縮小至2133.46億元。據悉,近幾年北京和上海經濟增速放緩,GDP增速多年維持在在7%以下。2017年京滬兩地經濟增速分別為6.7%、6.9%,

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而2017年全國經濟增速為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上海經濟放緩是由於動能轉換。北京經濟增速比全國水準略低,最大的原因是其正在推進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很多企業外遷,拖累經濟增速,但這也是北京主動的選擇。

2017年天津經濟被重慶趕超,2017年前三季度重慶GDP比天津多859.68億元,截至2017年年底,差距擴大至904.89億元,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兩城經濟差距將突破1000億元。

據悉,1993年以來,天津多年持續經濟兩位數增長,從2010年到2013年,天津曾連續三年保持全國GDP增速第一,增速為12.5%-17.4%之間。然而近幾年,天津GDP增速持續放緩,2017年GDP增速腰斬至3.6%。天津經濟放慢,與過剩行業去產能有一定關聯。此外,環比風暴讓天津經濟雪上加霜。

重慶經濟雖然趕超天津,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最近幾年重慶經濟增速有所放慢。重慶從2002年以來多年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

2014-2016年重慶經濟增速持續為全國第一,增速在10.7%-12.5%之間。2017年GDP增速僅9.3%,GDP增速十年來首次降到兩位數以下。據悉,目前重慶傳統行業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競爭比較大,需要加快結構升級,電腦等新的產業也還需要提升研發和創新能力。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工業所研究員陳耀認為,四大直轄市本身條件就各不一樣,所以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在新時代四個城市要抓住機遇,

在品質和效益上下功夫,在高端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方面要為全國做出表率。

產業結構:北京上海更為優化 天津重慶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慢

目前北京、上海產業結構相對更加優化。2017年北京、上海第一產業占GDP比重不足0.5%,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均超60%以上,

北京和上海分別占比80.6%和69%,並且兩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7%以上。但是第二產業,北京則不敵上海,2017年北京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僅19%,上海則為30.7%。

重慶第一產業占比較大,為6.9%,天津僅1.2%,兩城與北京、上海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天津第二產業占比叫較高。成也蕭何敗蕭何,一些傳統的重化工業又受到環保限產各方面的影響,天津經濟增速放緩。第三產業,天津較重慶依舊有領先優勢,但是天津的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慢,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較重慶慢。2017年天津和重慶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58.0%和49.1%。重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9.9%,然而天津僅增長6.0%。

投資:天津增速腰斬 重慶增速放緩

投資促進經濟增長。近幾年,天津和重慶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多,2017年天津和重慶固定資產投資超萬億,分別為11274.69億元和17440.57億元。重慶依舊保持高增長,但是增速下滑,2017年重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0%,然而2016年則為12.1%,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由於產能過剩、環保高壓,天津固定資產投資腰斬,2016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0%,2017年驟降為0.5%。

北京和上海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雖不及天津和重慶。2017年北京固定資產投資8948.1億元,同比增長5.7%。上海固定資產投資7246.6億元,同比增長7.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在持續下降,由2013年的8.8%跌至5.7%。上海則相對穩定,據悉,在國務院今年出臺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5號檔”)指導下,上海出臺政策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入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

消費:上海持續高增長 天津總量增速雙低

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再看四地消費情況。去年魔都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億,今年依舊高漲,共計113125.26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同比提高了4個百分點。消費成為上海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重慶也保持高速增速,2017重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排名第二,增速11.0%。天津總量和增速雙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67億元,同比增長1.7%。

進出口:上海突破3萬億 重慶潛力大

在全球貿易形勢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口岸貿易近年來占全球和全國的比重穩步上升。2017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3萬億,共計3223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增速同比提高9.8個百分點。據悉,外資已成為上海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指出,約有30%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通過上海口岸進入中國市場。

北京略遜色,據北京海關統計,2017年北京地區(包含中央在京單位)進出口2.1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7.5%,高於全國14.2%的整體增速。隨著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持續顯現,“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北京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更趨強勁。

天津作為港口城市,外貿經濟不敵北京、上海,但是2017年依舊取得不錯的成績。2017年天津進出口總額7646.85億元,同比增長12.8%。據悉,今年以來,天津海關認真落實海關總署“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壓縮貨物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的要求,疊加實施多項便捷通關措施,進一步挖掘潛力,不斷提升通關效率。效率提高,未來天津進出口總額有望進一步增長。

作為西部城市,重慶外貿潛力相當大。2017年重慶進出口總額4508.25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較北京、上海、天津仍然存在差距。

城市間不單是經濟競爭,據不完全統計,相較2017年初的經濟增長目標,天津、內蒙古、安徽、湖北、甘肅、西藏、江西、上海、北京、湖南、河南、新疆12省份紛紛調低了2018年經濟預期目標。

但是天津的產業結構調整速度慢,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較重慶慢。2017年天津和重慶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58.0%和49.1%。重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9.9%,然而天津僅增長6.0%。

投資:天津增速腰斬 重慶增速放緩

投資促進經濟增長。近幾年,天津和重慶固定資產投資比較多,2017年天津和重慶固定資產投資超萬億,分別為11274.69億元和17440.57億元。重慶依舊保持高增長,但是增速下滑,2017年重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0%,然而2016年則為12.1%,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由於產能過剩、環保高壓,天津固定資產投資腰斬,2016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0%,2017年驟降為0.5%。

北京和上海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雖不及天津和重慶。2017年北京固定資產投資8948.1億元,同比增長5.7%。上海固定資產投資7246.6億元,同比增長7.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在持續下降,由2013年的8.8%跌至5.7%。上海則相對穩定,據悉,在國務院今年出臺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5號檔”)指導下,上海出臺政策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入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

消費:上海持續高增長 天津總量增速雙低

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再看四地消費情況。去年魔都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億,今年依舊高漲,共計113125.26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同比提高了4個百分點。消費成為上海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重慶也保持高速增速,2017重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排名第二,增速11.0%。天津總量和增速雙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67億元,同比增長1.7%。

進出口:上海突破3萬億 重慶潛力大

在全球貿易形勢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口岸貿易近年來占全球和全國的比重穩步上升。2017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3萬億,共計3223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增速同比提高9.8個百分點。據悉,外資已成為上海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指出,約有30%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通過上海口岸進入中國市場。

北京略遜色,據北京海關統計,2017年北京地區(包含中央在京單位)進出口2.1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7.5%,高於全國14.2%的整體增速。隨著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持續顯現,“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北京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更趨強勁。

天津作為港口城市,外貿經濟不敵北京、上海,但是2017年依舊取得不錯的成績。2017年天津進出口總額7646.85億元,同比增長12.8%。據悉,今年以來,天津海關認真落實海關總署“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壓縮貨物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的要求,疊加實施多項便捷通關措施,進一步挖掘潛力,不斷提升通關效率。效率提高,未來天津進出口總額有望進一步增長。

作為西部城市,重慶外貿潛力相當大。2017年重慶進出口總額4508.25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較北京、上海、天津仍然存在差距。

城市間不單是經濟競爭,據不完全統計,相較2017年初的經濟增長目標,天津、內蒙古、安徽、湖北、甘肅、西藏、江西、上海、北京、湖南、河南、新疆12省份紛紛調低了2018年經濟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