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冷面笑匠”許冠文開創香港市民喜劇

“冷面笑匠”許冠文開創香港市民喜劇

網路圖片

《大軍閥》成功之後,

許冠文相繼在“邵氏”出演了《一樂也》、《聲色犬馬》等片,“冷面笑匠”之名紅遍香港。1973年,不甘心只做演員的他拿出了《鬼馬雙星》的劇本,並向邵逸夫表達了合資拍攝、利潤均分的意願。在以“劇本太差”為由被邵逸夫拒絕後,許冠文收到了鄒文懷的盛情邀請。對於成功實施了衛星公司和外判分紅製度的鄒文懷來說,均分利潤的要求完全不是問題,加上許冠傑已是鄒文懷公司的簽約藝人,
最終“冷面笑匠”許冠文順利轉投“嘉禾”旗下,並成立了許氏影業有限公司。

網路圖片

1974年10月17日,許氏影業有限公司的創業作《鬼馬雙星》上映。本片由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三兄弟主演,全片以貼近現實的情節、新奇有趣的風格、明快活潑的節奏、對民間不平事的諷刺,

以及由親切的粵語俚語抖出的包袱精准地擊中了觀眾的笑點,最終收賬625萬港元,打破了李小龍電影以及楚原《七十二家房客》所相繼創下的票房紀錄。對於剛剛痛失李小龍的“嘉禾”來說,許冠文和他的許氏影業有限公司成為鄒文懷再戰影壇的又一重要砝碼。得到分紅與創作自由的許冠文,自此與“嘉禾”展開了為期十多年的攜手生涯。

網路圖片

加入“嘉禾”後,許氏兄弟時而以個人身份與鄒文懷合作,時而以“許氏影業”聯手“嘉禾”共創作品。許冠文拿手的市民喜劇,歌神許冠傑的偶像演技,以及許冠英“倒楣蛋”式的搞笑迅速成為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香港喜劇片的代表。《鬼馬雙星》後,許氏兄弟為“嘉禾”拍攝的《天才與白癡》、《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等五部作品,

都無一例外獲得當年票房榜冠軍寶座,其中,除《半》及《摩》分別以850萬及1700萬港元兩度刷新票房紀錄。《賣》更在臺灣地區取得高達5000萬元新臺幣的收入,由此為許氏兄弟打開了另一個市場。1979年,《半》在香港重映,不僅在5天內收190多萬港元創下重映賣座紀錄,而且一度令許氏兄弟在日本大紅,而許冠文則被當地影迷喚為“布先生”(Mr.Boo)。

網路圖片

《摩登保鏢》大受歡迎後,許氏兄弟也隨之分道揚鑣,但獨闖江湖的許冠文卻經歷了數年的“低潮期”:1983年,他首次退居幕後,監製並編劇于仁泰導演的《追鬼七雄》,但票房僅400多萬港元。1984年,他以“一腳踢”身份拍出《鐵板燒》,非但親身演出過往皆由許冠傑負責的泡妞及動作戲,還取消了逢片必有主題曲的慣例。該年1月26日,《鐵》片與許冠傑的《女皇密令》同時公映,但《女》終以2900萬港元刷新票房紀錄,《鐵》卻只有1900萬港元,許冠文無疑輸給了弟弟。1985年,許冠文在打響招牌11年後首次以“只演不導”方式拍攝《智勇三寶》,反響也不太成功。1986年,他再推出編、導、演一腳踢的《歡樂叮噹》,本盼突出重圍,豈料惡評如潮,1300多萬港元的票房也註定是其80年代演出作品中最低的一部。

網路圖片

1986年是許冠文事業開始轉折的一年:以監製、編劇及主演身份與陳欣健合作的《神探朱古力》票房高達2200多萬港元,自此終於擺脫挫敗,重振聲威。然而因與“嘉禾”不和,許冠文於1988年轉與新寶院線合作,“許氏”亦成為“新寶”旗下的衛星公司。該年暑假,許冠文推出與高志森合作的《雞同鴨講》,除召回七年未有合作的許冠傑客串兼創作主題曲,再次出演老闆的許冠文,此番演繹了一個率領飯店夥計與速食店競爭求生存的正面形象。這部電影非但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亦是其反映社會現象的巔峰之作。最終《雞》片票房超過2900萬港元,連登香港金像獎十大華語電影之列,還榮獲拉斯維加斯國際喜劇展“最佳男主角”等獎項,許冠文個人更榮膺拿破崙商業奇才娛樂界榮譽獎,再度迎來事業巔峰。

網路圖片

1989年,許冠文與黃百鳴及高志森合作《闔家歡》大賣,收穫票房3100萬港元,為全年票房季軍。有趣的是,該年許冠文再於同檔期遇上弟弟的《新最佳拍檔》,但後者票房只有2000萬港元,與1984年相比可謂風水輪流轉。1990年,許氏兄弟終正式合體,推出《新半斤八兩》,但2600多萬港元的票房可謂亦成亦敗:“成”在許氏兄弟橫跨七八十年代後,到90年代仍受追捧;“敗”則在此時一部《賭聖》將周星馳推向了喜劇頭把交椅的位置,而許冠文代表的市民喜劇也正式向周星馳代表的無厘頭喜劇過渡。1991年,在那部擁有空前絕後的豪華陣容的影片《豪門夜宴》中,兩代笑星的短暫對手戲對這一過渡做了最後的總結,自此,“許氏影業”逐漸放緩步伐。

網路圖片

1992年,許冠文推出了迄今最後一部導演作品《神算》,並以不錯的3600萬港元票房為自己的導演生涯畫了一個不錯的句號。次年,“許氏影業”出品了最後一部作品——由電影人公司負責攝製的《搶錢夫妻》,這是許冠文的第一部悲喜劇,1300多萬港元的票房算是不過不失。

網路圖片

協和影業公司開創了“嘉禾”衛星公司的先河,而許冠文掌權的“許氏影業”則是衛星制度得以最終確立的一大功臣。許冠文開創的市民喜劇也成為“嘉禾”乃至香港電影非常寶貴的財富,時至今日,依然魅力不減。

還取消了逢片必有主題曲的慣例。該年1月26日,《鐵》片與許冠傑的《女皇密令》同時公映,但《女》終以2900萬港元刷新票房紀錄,《鐵》卻只有1900萬港元,許冠文無疑輸給了弟弟。1985年,許冠文在打響招牌11年後首次以“只演不導”方式拍攝《智勇三寶》,反響也不太成功。1986年,他再推出編、導、演一腳踢的《歡樂叮噹》,本盼突出重圍,豈料惡評如潮,1300多萬港元的票房也註定是其80年代演出作品中最低的一部。

網路圖片

1986年是許冠文事業開始轉折的一年:以監製、編劇及主演身份與陳欣健合作的《神探朱古力》票房高達2200多萬港元,自此終於擺脫挫敗,重振聲威。然而因與“嘉禾”不和,許冠文於1988年轉與新寶院線合作,“許氏”亦成為“新寶”旗下的衛星公司。該年暑假,許冠文推出與高志森合作的《雞同鴨講》,除召回七年未有合作的許冠傑客串兼創作主題曲,再次出演老闆的許冠文,此番演繹了一個率領飯店夥計與速食店競爭求生存的正面形象。這部電影非但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亦是其反映社會現象的巔峰之作。最終《雞》片票房超過2900萬港元,連登香港金像獎十大華語電影之列,還榮獲拉斯維加斯國際喜劇展“最佳男主角”等獎項,許冠文個人更榮膺拿破崙商業奇才娛樂界榮譽獎,再度迎來事業巔峰。

網路圖片

1989年,許冠文與黃百鳴及高志森合作《闔家歡》大賣,收穫票房3100萬港元,為全年票房季軍。有趣的是,該年許冠文再於同檔期遇上弟弟的《新最佳拍檔》,但後者票房只有2000萬港元,與1984年相比可謂風水輪流轉。1990年,許氏兄弟終正式合體,推出《新半斤八兩》,但2600多萬港元的票房可謂亦成亦敗:“成”在許氏兄弟橫跨七八十年代後,到90年代仍受追捧;“敗”則在此時一部《賭聖》將周星馳推向了喜劇頭把交椅的位置,而許冠文代表的市民喜劇也正式向周星馳代表的無厘頭喜劇過渡。1991年,在那部擁有空前絕後的豪華陣容的影片《豪門夜宴》中,兩代笑星的短暫對手戲對這一過渡做了最後的總結,自此,“許氏影業”逐漸放緩步伐。

網路圖片

1992年,許冠文推出了迄今最後一部導演作品《神算》,並以不錯的3600萬港元票房為自己的導演生涯畫了一個不錯的句號。次年,“許氏影業”出品了最後一部作品——由電影人公司負責攝製的《搶錢夫妻》,這是許冠文的第一部悲喜劇,1300多萬港元的票房算是不過不失。

網路圖片

協和影業公司開創了“嘉禾”衛星公司的先河,而許冠文掌權的“許氏影業”則是衛星制度得以最終確立的一大功臣。許冠文開創的市民喜劇也成為“嘉禾”乃至香港電影非常寶貴的財富,時至今日,依然魅力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