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市民對話一把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

市民對話一把手

1月24日晚“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邀請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的“一把手”聚焦文化中心建設,分別就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的民生話題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

市文化局局長陳冬: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市文化局局長陳冬

現在北京有很多劇場裡正上演一些高品位的劇作,怎麼能讓工薪階層也享受這些呢?

“2017年北京的營業性演出超過2.4萬場,觀眾突破1千萬人次,北京是當之無愧的演藝之都,

每天晚上北京演出不下70場。比如說今天晚上在國家大劇院、首都劇場、保利劇院都在上演著不同的劇碼。在推進文化市場繁榮的同時,我們始終關注民生,為了讓更多的市民能走進劇場,維護百姓的基本文化權益。今年我們出臺了低票價的補貼政策,這是惠民的文化舉措。政策規定在北京市的三千座以下的演出場所,開展營業性演出每場設置一定數量的100元以下的低票價,
比如說一般性的演出低票價要是總票數的30%,兒童類的演出要達到40%。對於低票價,政府每張補助100元,對於歌劇、交響樂等大型演出每張補貼200元。”

馬上要過年了,家家戶戶置辦年貨,籌辦年夜飯,陳局長也要準備過年的文化大餐了,今年有沒有讓大家感覺到北京年味更濃的舉措?

“為了滿足市民節日期間的文化活動,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文化大餐,希望廣大市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文化年。

一是舞臺藝術,可以說異彩紛呈,包括話劇、歌劇、舞劇、曲藝等11個門類280多場演出。一是有個特殊板塊叫“戲韻動京城”,京津冀三地連袂演出,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連演25場。有京劇、昆曲、河北梆子,名家名團都非常值得期待。二是群眾文化活動方面豐富多彩,全市四級聯動,有400余項各類文化活動,有民間花會、有講座、有電影放映、有展覽遊園、冰雪娛樂等等。最受歡迎的當屬北京的春節廟會,
我們還會按照前兩年的做法,精選了十大廟會,叫做“文化惠民逛廟會、歡歡喜喜過大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免費向市民提供30萬張廟會門票。

從2月8號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開始,通過掃描文化局的微信公眾號“文化北京”二維碼,還有北京衛視的“搖一搖”,參與搶票,一個二維碼可以換三張門票,以此來感受我們的廟會。”

看詳情請戳視頻↓↓↓

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

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

中軸線不光是一個文化景點,胡同裡的老百姓都在這裡生活,中軸線申遺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中軸線申遺和以往其他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太一樣,比如說故宮、天壇都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有明確的院牆和範圍,裡面沒有那麼多的百姓居住。中軸線附近有很多居民,有很多胡同四合院現在都有居民居住在裡面,所以中軸線申遺實際上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們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有一段話我非常贊成,就是,文物保護和改善民生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政府工作報告裡面講:通過保護還要改善民生,同時在改善民生過程當中實現更好的保護。我們在中軸線申遺過程當中,不僅要對文物實施本體的保護和修繕,同時還要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在環境整治過程當中也是一個改善民生的過程,讓大家居住得更舒適,更寬鬆。同時,這個也能實現我們更好的修繕和保護。所以這是相輔相成的。”

去年考古勘探一年2280萬平米,相當於很多個足球場,為什麼去年出現了一個考古的大高☆禁☆潮?

“北京考古面積急劇上升,不光是在2017年,這幾年都是如此,主要是因為市政府出臺了一個北京地下文物的管理辦法。凡是重要的建設工程,都要先期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所以在這個法規的規定之下,各個有關區和部門都非常支持,文物考古勘探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應該說在幾方面共同努力之下,考古工作在全國有聲有色,不但面積大,發現的文物遺跡也非常重要。像路縣故城遺址,這個遺址的發現獲得了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實際上也是我們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結果。今天已經是臘八了,冰天雪地,但是到今天為止,還有考古工作者還在考古工地正在發掘。”

看詳情請戳視頻↓↓↓

預告

1月25日“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聚焦生態環境保護

“市民對話一把手·以人民為中心”大型直播訪談節目今晚19:30-21:00將邀請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的“一把手”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分別就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攻堅戰、擴大綠色生態空間的話題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

節目將在北京發佈、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北京電臺FM107.3、AM1026頻道,首都之窗,千龍網和“北京時間”同步直播,歡迎廣大市民觀看。

節目回顧及更多視頻,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哦(點選連結頁面中的紅字看視頻)!

裡面沒有那麼多的百姓居住。中軸線附近有很多居民,有很多胡同四合院現在都有居民居住在裡面,所以中軸線申遺實際上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們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有一段話我非常贊成,就是,文物保護和改善民生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政府工作報告裡面講:通過保護還要改善民生,同時在改善民生過程當中實現更好的保護。我們在中軸線申遺過程當中,不僅要對文物實施本體的保護和修繕,同時還要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在環境整治過程當中也是一個改善民生的過程,讓大家居住得更舒適,更寬鬆。同時,這個也能實現我們更好的修繕和保護。所以這是相輔相成的。”

去年考古勘探一年2280萬平米,相當於很多個足球場,為什麼去年出現了一個考古的大高☆禁☆潮?

“北京考古面積急劇上升,不光是在2017年,這幾年都是如此,主要是因為市政府出臺了一個北京地下文物的管理辦法。凡是重要的建設工程,都要先期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所以在這個法規的規定之下,各個有關區和部門都非常支持,文物考古勘探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應該說在幾方面共同努力之下,考古工作在全國有聲有色,不但面積大,發現的文物遺跡也非常重要。像路縣故城遺址,這個遺址的發現獲得了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實際上也是我們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結果。今天已經是臘八了,冰天雪地,但是到今天為止,還有考古工作者還在考古工地正在發掘。”

看詳情請戳視頻↓↓↓

預告

1月25日“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聚焦生態環境保護

“市民對話一把手·以人民為中心”大型直播訪談節目今晚19:30-21:00將邀請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的“一把手”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分別就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攻堅戰、擴大綠色生態空間的話題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

節目將在北京發佈、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北京電臺FM107.3、AM1026頻道,首都之窗,千龍網和“北京時間”同步直播,歡迎廣大市民觀看。

節目回顧及更多視頻,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哦(點選連結頁面中的紅字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