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自帶一堵牆”到坐著喝咖啡,呼和浩特人的“急事”終於解決了

據呼和浩特本地媒體報導,2017年之前,偌大的市區內只有767個公廁,其中旱廁315個,大街上、小巷裡往往幾千米內難尋一個廁所。路邊、樹下、拐角處小便現象屢見不鮮,屢遭市民、遊客詬病。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曾經呼和浩特人是如何解決上廁所這件“急事”的。

三十年前,住樓房對於大多數呼和浩特人來說,還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那時候,住在四合院的老舊城人們,家裡一般都準備一個“泔水桶”或者尿盆用於晚上起夜,上“大號”的時候才會去每個院子裡面公用的“茅坑”。

街巷裡公廁算條件好一些的,但也只是那種“蹲坑”。偶爾還會聽大人說起,某個公廁裡面有人不小心掉進去了。

二十年前,住進樓房的呼和浩特人多了不少。許多人早已經可以在自己家裡使用蹲便了,條件好一點的更是已經用上了座便。

公廁之於呼和浩特人,對於女人們的作用遠遠大於男人們。畢竟,男人自帶一堵牆,況且當時隨便找個“個撈撈”就可以解決一時之急。那時候的小孩更是找個樓房或者涼房的角落,找張報紙就能解決大號。當時養狗的人遠沒有現在多,人們一不小心踩到的很可能不是狗屎。

十年前,呼和浩特也曾新建一批公廁,外表看上去乾淨整潔,但是慢慢卻成了擺設,很多公廁要麼衛生條件差,要麼就是大門緊鎖。

不光是在許多外地人印象中,就連呼和浩特本地人都深有感觸:“呼和浩特人”素質太低了,總是隨地大小便!儘管這裡面的“呼和浩特人”並非全部是本地人,但是足以說明呼和浩特的公廁數量之少,畢竟不到迫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在公共場合掏出自己最隱私的器官,被人在身後指指點點。

呼和浩特近些年大力發展旅遊,但是此前在許多旅遊景點甚至找不到好找的公廁。

2017年,呼和浩特的“公廁革命”可謂搞得轟轟烈烈。最初,核桃君與許多市民一樣,覺得這會不會只是一個“樣子工程”?會不會蓋好了之後僅僅是個擺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豪華”公廁實打實的給呼和浩特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不光可以解決最基本的如廁需求,許多公廁還解決了環衛工人無處休息的難題。

來聽聽核桃粉們是怎麼說的:

@核桃露:座標,錫林路碧海雲天青春驛站,早高峰,搭順車,堵車,尿急,旁邊青春驛站,下車解決,回到車上,頓時感覺人們投來羡慕的目光。@銀角大王:呼市的青城驛站現在別說上廁所,拍寫真都沒問題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呼和浩特的公廁,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發表觀點。

不光可以解決最基本的如廁需求,許多公廁還解決了環衛工人無處休息的難題。

來聽聽核桃粉們是怎麼說的:

@核桃露:座標,錫林路碧海雲天青春驛站,早高峰,搭順車,堵車,尿急,旁邊青春驛站,下車解決,回到車上,頓時感覺人們投來羡慕的目光。@銀角大王:呼市的青城驛站現在別說上廁所,拍寫真都沒問題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呼和浩特的公廁,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發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