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茶山,遇到一位“故事大王”

事出反常必有妖,憑什麼天下大“漏”都讓你一個人撿了?

講故事人人都會,應該警惕的是那些把生意當故事講的。

某年在雲南訪茶,同行者中有位特別能侃的,一路口若懸河,著實讓大家開了眼界。

此君做新茶,也賣老茶,是那種能把一餅茶忽悠到數十萬元的高人。

此君的茶之所以賣得貴,原因在於每一款都“來路不凡”,充滿了傳奇色彩。

說是有一年到麗江旅遊,路遇一部滿載“過期茶”的拖拉機,正往河裡傾倒,“我一看,好傢伙!這可都是倉儲多年的普洱茶啊,已經轉化到位了。他們不懂,要當垃圾扔,我立馬整車買了下來,做了一批好茶,狠賺了一筆!”

說是有一年到倚邦尋茶,

遇大雨,匆忙跑到路邊一戶農家躲避。偶然發現這家人的籬笆牆與眾不同,“仔細查看之下,竹籬笆居然是用竹筒茶搭成,每根竹竿裡面都填滿了茶葉,不知有多少年頭了。我立馬掏錢把一面籬笆牆買下,撿到了一批稀世珍品,又狠賺了一筆!”

說是有一年到東北斗茶,自己帶的老茶征服了當地土豪,“一餅茶愣是賣了66萬元,對方當場刷卡,眼都不眨巴一下。”

說是……說得累了,

此君拎起隨身的塑膠太空杯,抿了一大口已辨不出顏色的茶水。

故事儘管動聽,卻經不起推敲。

且不論麗江產不產普洱茶,常年在茶山行走的,沒見過誰會捨得把茶葉往河裡倒,即使“過期茶”也有“過期茶”的用途;

竹筒茶在山頭並不稀奇,茶農也不可能奢侈到拿竹筒茶當籬笆牆的地步。

在農家收點茶可以理解,吹得過頭就容易穿幫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憑什麼天下大“漏”都讓你一個人撿了?

也是無知無畏。

不過,總有人吃這一套。聽者如癡如醉,講者似傻似狂。“故事大王”滿足了人們的想像力,常識已無足輕重。

有人說,你不吹會死啊?“故事大王”離開了吹確實會“死”——吹是精神支柱,吹是活著的要義,先感動自己,再感染他人,

才有生意可做。

同樣是講故事,講各種收茶傳奇、掌故,畢竟是“形而下者”的東西;善於講各種“氣感”、“體感”、“五次元”的“大師”們,則顯然要高明得多。

一旦把做茶上升到玄學層面,就是“故事大王”與“佈道者”的天壤之別了。

這個時代,從不缺少“故事大王”與“大師”,欠缺的恰恰是那些講常識的、尊重常識的。

彼姑妄言之,汝姑妄聽之!

文:老茶鬼 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