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哈爾濱神經外科高峰論壇在哈召開

國內外神經外科大咖齊聚冰城 “頭腦風暴”分享國際前沿技術理念

腦膠質瘤的診療是神經外科世界性難題,

其多為惡性傾向,易復發且預後不良。為了更好地規範和提高黑龍江省腦膠質瘤診療效果,1月19-20日,由黑龍江省醫師協會主辦、哈醫大二院承辦的“2018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哈爾濱神經外科高峰論壇”在哈召開,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袁重勝、黑龍江省醫師協會副會長王太和、哈醫大二院副院長吳江、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主任蔣傳路為大會致辭。
本次會議邀請了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多名國際知名專家、臺灣地區和國內神經外科各領域的二十餘位頂級專家進行講座,150餘位黑龍江省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了本次學術盛宴,會議開幕式由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五病房(顱底與功能神經外科疾病中心)主任胡韶山教授主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李文斌教授為大會致辭

日本醫科大學山口文雄教授為大會致辭

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林乾閔教授為大會致辭

腦膠質瘤是源於神經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0%-50%,其發病原因複雜,在十大常見腫瘤中致死率高居第二位,致殘率高居第四位,堪稱惡性腦腫瘤之首。

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袁重勝致辭

蔣傳路教授介紹,每年哈醫大二院都會如期召開年會,旨在為黑龍江省腦膠質瘤研究診療搭建學術交流的平臺,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水準,增進跨學科、跨專業學術交流,促進黑龍江省腦膠質瘤診療水準規範化,進而更好的服務於腦膠質瘤患者。本次會議與以往相比規模更大、外請的國內外專家級別更高、講座內容更豐富,

使我省神經外科的醫生能夠全面、系統、準確的掌握國際前沿的治療理念和技術。

黑龍江省醫師協會副會長王太和致辭

在大會上,來自日本醫科大學山口文雄教授、日本帝京大學大山健一教授、展廣智教授、俄羅斯巴普洛夫醫科大學奧列格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葉淇台教授、北京協和醫院馬文斌教授、北京醫科大學邱曉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李文斌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建民教授、福建醫大附屬一院康得智教授、西安交大醫學院附屬一院王茂德教授、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屈延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康春生教授等國內頂尖專家圍繞腦膠質瘤在基礎研究、發生發展相關機制、臨床診療等方面進行討論,包括膠質瘤的放化療治療,腫瘤瘤周水腫的發生機制,光動力、靶向綜合治療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案、鎖孔鐳射微創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經驗、功能區腦膠質瘤的神經功能保護、神經電生理監測在微創手術中的應用等方面深入探討神經外科領域的熱點問題,會議氣氛熱烈,參會人員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吳江致辭

令人談之色變的腦癌,你要知道這幾件事

腦膠質瘤是惡性腫瘤,被人稱為“腦癌”,目前的臨床資料顯示,經過綜合治療後,低級別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8年至10年之間;間變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年至4年之間;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4.6個月至17個月之間。

偏愛中年大叔與兒童

腦膠質瘤已成為除胰腺癌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原發性腦瘤中,腦膠質瘤發病率位居首位。研究發現,該病的高發年齡在45歲~55歲,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此外,兒童的患病人數每年也在不斷遞增。

發病部位不同則症狀各異

臨床上膠質瘤的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腫瘤占位引起的高顱壓症狀,即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另一類症狀,是腫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區,導致的不同功能障礙。比如發生在額葉的膠質瘤會表現為精神行為的改變,尤其是老年人的額葉膠質瘤,會出現反映遲鈍、精神行為異常,甚至隨地大小便等;顳葉主管人體的語言和聽覺中樞,如果膠質瘤發生在此處,就可能出現感音性失語,就是別人說話,患者聽不懂,答非所問;發生在枕葉的膠質瘤會導致患者出現視野缺損;還有一種膠質瘤發生在大腦運動功能區,患者會出現感覺障礙或者運動障礙,也就是偏癱或半身麻木等。有腫瘤出現後,可引起顱內電傳到信號受到影響,可產生腦細胞異常放電,進而引發癲癇發作。

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主任蔣傳路致辭

抽血檢查早期無法發現腦膠質瘤

頭顱CT和核磁共振是目前最為常用和有效的無創輔助診斷方式,可以從中瞭解病變組織的代謝狀況,起到腫瘤的鑒別診斷作用。但膠質瘤的最終明確診斷需由手術或活檢病理診斷而定。抽血是無法檢查出腦膠質瘤的。

絕大多數膠質瘤是不可治癒的

如何攻克惡性膠質瘤一直是全球醫療期待解決的世紀難題,除極少數低級別膠質瘤可以實現手術根治性全切除以外,絕大多數膠質瘤是不可治癒的。因此,膠質瘤治療的核心理念是以手術治療為主,最大範圍地安全切除腫瘤組織,輔以放療和(或)化療,提高患者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

會議開幕式由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五病房(顱底與功能神經外科疾病中心)主任胡韶山教授主持

膠質瘤會遺傳給下一代嗎?尚無定論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有醫學報導稱腦膠質瘤可能有遺傳傾向,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觀點。當然,關於腦膠質瘤是否會遺傳還有待進一步的醫學研究。你的家族中如果有人患腦膠質瘤,最好還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定期做好防癌體檢,其他也無需太擔心。

有人說電話打多了會生腦癌?尚無定論

目前來講,膠質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從基因研究成果來看肯定與基因突變、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異常表達有關係;電話打多導致腦癌只是在一些動物實驗上得出的“小眾研究結果”,尚不能定論于人,尚存商榷。

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合影

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而預防疾病

1、 少接觸有害物質。睡覺時手機儘量關機,遠離頭部。

2、 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合理飲食、有規律鍛煉。

3、 一定要有良好心態正面應對壓力,勞逸結合。

大會現場

文|李華虹 曹玥

攝影|曹玥

編輯|楊嘉安

包括膠質瘤的放化療治療,腫瘤瘤周水腫的發生機制,光動力、靶向綜合治療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案、鎖孔鐳射微創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經驗、功能區腦膠質瘤的神經功能保護、神經電生理監測在微創手術中的應用等方面深入探討神經外科領域的熱點問題,會議氣氛熱烈,參會人員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吳江致辭

令人談之色變的腦癌,你要知道這幾件事

腦膠質瘤是惡性腫瘤,被人稱為“腦癌”,目前的臨床資料顯示,經過綜合治療後,低級別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8年至10年之間;間變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年至4年之間;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4.6個月至17個月之間。

偏愛中年大叔與兒童

腦膠質瘤已成為除胰腺癌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原發性腦瘤中,腦膠質瘤發病率位居首位。研究發現,該病的高發年齡在45歲~55歲,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此外,兒童的患病人數每年也在不斷遞增。

發病部位不同則症狀各異

臨床上膠質瘤的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腫瘤占位引起的高顱壓症狀,即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另一類症狀,是腫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區,導致的不同功能障礙。比如發生在額葉的膠質瘤會表現為精神行為的改變,尤其是老年人的額葉膠質瘤,會出現反映遲鈍、精神行為異常,甚至隨地大小便等;顳葉主管人體的語言和聽覺中樞,如果膠質瘤發生在此處,就可能出現感音性失語,就是別人說話,患者聽不懂,答非所問;發生在枕葉的膠質瘤會導致患者出現視野缺損;還有一種膠質瘤發生在大腦運動功能區,患者會出現感覺障礙或者運動障礙,也就是偏癱或半身麻木等。有腫瘤出現後,可引起顱內電傳到信號受到影響,可產生腦細胞異常放電,進而引發癲癇發作。

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主任蔣傳路致辭

抽血檢查早期無法發現腦膠質瘤

頭顱CT和核磁共振是目前最為常用和有效的無創輔助診斷方式,可以從中瞭解病變組織的代謝狀況,起到腫瘤的鑒別診斷作用。但膠質瘤的最終明確診斷需由手術或活檢病理診斷而定。抽血是無法檢查出腦膠質瘤的。

絕大多數膠質瘤是不可治癒的

如何攻克惡性膠質瘤一直是全球醫療期待解決的世紀難題,除極少數低級別膠質瘤可以實現手術根治性全切除以外,絕大多數膠質瘤是不可治癒的。因此,膠質瘤治療的核心理念是以手術治療為主,最大範圍地安全切除腫瘤組織,輔以放療和(或)化療,提高患者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

會議開幕式由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五病房(顱底與功能神經外科疾病中心)主任胡韶山教授主持

膠質瘤會遺傳給下一代嗎?尚無定論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有醫學報導稱腦膠質瘤可能有遺傳傾向,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觀點。當然,關於腦膠質瘤是否會遺傳還有待進一步的醫學研究。你的家族中如果有人患腦膠質瘤,最好還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定期做好防癌體檢,其他也無需太擔心。

有人說電話打多了會生腦癌?尚無定論

目前來講,膠質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從基因研究成果來看肯定與基因突變、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異常表達有關係;電話打多導致腦癌只是在一些動物實驗上得出的“小眾研究結果”,尚不能定論于人,尚存商榷。

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合影

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而預防疾病

1、 少接觸有害物質。睡覺時手機儘量關機,遠離頭部。

2、 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合理飲食、有規律鍛煉。

3、 一定要有良好心態正面應對壓力,勞逸結合。

大會現場

文|李華虹 曹玥

攝影|曹玥

編輯|楊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