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沒有手紙這麼上廁所!

現在大家上廁所很方便,各種手紙,抵擋到高檔,那麼古代也用手紙嗎,肯定不是的,東漢時期才出現造紙術,並且紙在古代一向是奢侈品,一般人根本買不起。那麼古代基本都是用什麼上廁所呢?一起來看看。

在《尋秦記》提出了這一問題.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香港特警項少龍被時空穿梭機送到戰國時代的趙國,夜宿一居民家中,內急要上廁所,項少龍向老翁要“衛生紙”,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項說:“怎麼擦屁股”?老翁從茅坑邊拿起一塊竹片。

其實古代基本上廁所都是用的廁籌,廁籌在三國時期隨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那麼廁籌究竟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圖片。

大家看到了,廁籌就是這些竹片或木片組成。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記載北齊皇帝高洋“雖以楊愔為宰相,

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還有不少文獻有記載,古代使用廁籌。

這個怎麼使用呢,這裡小編就不好描述了,相信大家都懂的,使用完後在放在一起,然後用水洗乾淨,下次繼續使用。小編寫到這裡忽然有種心裡在翻騰的感覺,藍瘦香菇~!

在元朝已經開始有使用紙張來解決的記載了。《明史》志第五十職官三記載寶鈔司掌造粗細草紙,就是所謂管手紙的。

清朝人用紙拭穢,

有多處文獻可以考證。此處僅舉一例,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段劉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 忙的拉著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眾人又是笑,又 忙喝他“這裡使不得!”忙命一個婆子帶了東北上去了。這段描寫說明,在曹雪芹生活時期,無論是大觀園還是鄉下的人物,都已經使用手紙拭穢了。

雖然紙張早在漢朝就出現了,為什麼用手紙的上廁所的還是很少呢,因為第一個紙張很貴,一般家庭根本不會去買,再說買了用來上廁所,那就更加不可能了,第二個就是古代文人使用紙張寫字後,不管你寫沒寫好,這個紙張都不能亂扔,要畢恭畢敬的在“惜字亭”燒掉,這是文人的規矩。

從《惜字律》、《惜字新編》、《惜字征驗錄》、《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過律》等我們可以看出來,

古代對字的尊重,更別說拿來上廁所,這簡直是罪大惡極。

所以古代人基本用的都是廁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