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級衛視運營成本透析:2018年奮鬥在路上

文丨老鳥智庫專家媒體長安街授權傳媒圈首發

省級衛視是中國電視媒體發展的風向標,是衡量電視行業是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參考值。

省級衛視發展狀況到底如何,僅看他們的創收情況是不夠的,頻道的運營成本是重要評價指標。成本的大小決定著省級衛視是否有利潤空間,決定著省級衛視的財務狀況和生存狀況。實現頻道制的電視臺比較容易核算出省級衛視的成本,未實現頻道制的電視臺也可能通過成本構成法核算出頻道的成本。

在媒體融合和轉型時期,處於對頻道經營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核算頻道成本,必不可少。

一、省級衛視基礎成本構成

省級衛視頻道基礎成本由六大塊構成:購劇成本、欄目成本、覆蓋經費、人員經費、技術保障經費、管理費用。其中購劇成本、欄目成本、覆蓋經費、人員經費四塊是核心費用。

為了便於核算和橫向比較,我們不考慮省級衛視臨時性節目調整和節點晚會成本,

後晚間和午間節目粗略化併入劇場和欄目編排核算,按照線性播出最基本要求進行成本核算,以便洞察省級衛視運營情況和趨勢。

二、一線衛視基礎成本情況

1.電視劇成本

一線衛視的電視劇成本包括三部分:購獨播成本、購首播劇成本、購二輪劇成本。一線衛視非常重視發揮在獨播劇和首輪劇上的優勢競爭,特別注重晚黃金時間段劇場的電視劇品質。

一線四家衛視對電視場有著不同的編排,我們簡單化的分為晚間黃金段首播或獨播劇場和白天首播或二輪劇劇場。晚間黃金段首播或獨播劇場按一週六天計算約為624*200萬/集=12.4億元,購二輪劇成本約為1.2億。一年購劇成本需要13.6億。

2.欄目成本

綜藝節目是二線衛視的跛腿項目,也是一線衛視與二線衛視之間的一道門檻。二線衛視欄目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季播大綜藝成本、920節目帶普通綜藝成本、新聞類節目成本。

綜觀二線衛視的表現,他們在大綜藝節目上經過數輪的“力爭上游”,最終多是無果而終。但二線衛視為了保住現有的競爭格局,不至於落到三線衛視,必須在綜藝節目上有所展示,同時也是為廣告創收提供空間。

二線衛視一般會安排二檔較有影響力節目,每檔節目投資額度在0.5億到1億之間。920節目帶上幾十檔欄目,一般投入都比較小,

甚至以包盤方式對外合作,這些節目的總投入應在2億元左右。二線衛視一年欄目成本應在4億元左右。

3. 覆蓋成本

二線衛視覆蓋費用,與一線衛視相比略低,約在1.2億元。

4. 人員經費

人員臃腫是二線衛視比較突出問題之一,用人規模不會比一線衛視少,但平均的人頭費用會比一線衛視低,按800人的頻道用人規模和人均15萬元人頭費用標準計算,人員經費一年需要1.2億元。

5. 技術保障經費和管理費用

這兩項費用與一線衛視相比,出入不大,也可參考一年衛視的標準,一年兩項成本約為1.5億。

四、三線衛視基礎成本情況

1.電視劇成本

2.欄目成本

3.覆蓋成本

三線衛視覆蓋策略是,一是通過對等覆蓋獲得省會城市的覆蓋,二是對地級城市處放任態度。但對等覆蓋也是要向本省網路支付費用的,這塊費用不會少於0.1億元。

4.人員經費

三線衛視用人規模少,人均經費較低,按400人的用人規模和人均10萬的人頭經

費計算,一年人員經費需要0.4億元。

5.技術保障經費和管理費用

技術保障經費包括上星費用、播出費用、設備維護費用等,這些是硬支出,一年約為0.5億元。管理費用按0.1億算,二項費用一年也需要0.6億元。

五、省級衛視盈利能力分析

按上面粗線條式的板塊化成本核算,一線衛視一年運營基礎成本約為43.9億元。二線衛視一年運營成本約為21.5億元。三線衛視一年運營基礎成本約為3.1億元。如果創收低於基礎成本,頻道一定是處於虧損狀態。拖欠電視劇公司的電視劇款,是一些衛視負債運營的一種方式。

從目前的廣告市場來看,二線衛視的壓力最大:一是成本支出難以降低,大劇和大綜藝仍是編排選項,否則會進入又一輪收視和創收反螺旋下滑態勢;二是二線衛視基本是處於虧損狀態下運行,轉型方向舉足難定。運營成本高企、創收乏力、大綜藝優勢弱化、二線衛視窮追不捨,是一線衛視的痛點。

2017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系列抑制演員價格的政策,這是一項為省級衛視減負的利好政策。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資料來看,宏觀經濟的向好,為省級衛視的廣告市場注入活力,會改變行業的未來預期。

2018年,綜藝節目轉型是省級衛視重要謀求點,投入小、成本低、客戶喜愛、有爆點的“小而美”節目,是綜藝節目的方向。如果本年度“一劇四星”放開,將解決省級衛視購劇成本壓力問題。

品效合一問題是省級衛視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支點,讓廣告傳播力形成市場銷售力是落腳點。5G很快到達,AI風口正興,新一輪的創新和洗牌,誰做到了未雨綢繆,誰就是贏家。

這兩項費用與一線衛視相比,出入不大,也可參考一年衛視的標準,一年兩項成本約為1.5億。

四、三線衛視基礎成本情況

1.電視劇成本

2.欄目成本

3.覆蓋成本

三線衛視覆蓋策略是,一是通過對等覆蓋獲得省會城市的覆蓋,二是對地級城市處放任態度。但對等覆蓋也是要向本省網路支付費用的,這塊費用不會少於0.1億元。

4.人員經費

三線衛視用人規模少,人均經費較低,按400人的用人規模和人均10萬的人頭經

費計算,一年人員經費需要0.4億元。

5.技術保障經費和管理費用

技術保障經費包括上星費用、播出費用、設備維護費用等,這些是硬支出,一年約為0.5億元。管理費用按0.1億算,二項費用一年也需要0.6億元。

五、省級衛視盈利能力分析

按上面粗線條式的板塊化成本核算,一線衛視一年運營基礎成本約為43.9億元。二線衛視一年運營成本約為21.5億元。三線衛視一年運營基礎成本約為3.1億元。如果創收低於基礎成本,頻道一定是處於虧損狀態。拖欠電視劇公司的電視劇款,是一些衛視負債運營的一種方式。

從目前的廣告市場來看,二線衛視的壓力最大:一是成本支出難以降低,大劇和大綜藝仍是編排選項,否則會進入又一輪收視和創收反螺旋下滑態勢;二是二線衛視基本是處於虧損狀態下運行,轉型方向舉足難定。運營成本高企、創收乏力、大綜藝優勢弱化、二線衛視窮追不捨,是一線衛視的痛點。

2017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系列抑制演員價格的政策,這是一項為省級衛視減負的利好政策。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資料來看,宏觀經濟的向好,為省級衛視的廣告市場注入活力,會改變行業的未來預期。

2018年,綜藝節目轉型是省級衛視重要謀求點,投入小、成本低、客戶喜愛、有爆點的“小而美”節目,是綜藝節目的方向。如果本年度“一劇四星”放開,將解決省級衛視購劇成本壓力問題。

品效合一問題是省級衛視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支點,讓廣告傳播力形成市場銷售力是落腳點。5G很快到達,AI風口正興,新一輪的創新和洗牌,誰做到了未雨綢繆,誰就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