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豆瓣8.9的《塵埃落定》:一個藏族王者的“阿甘正傳”|小遠讀書

在歷史的滾滾大潮中,表面上威風八面的土司,也不過是一隻螻蟻,

一粒塵埃而已。

骨頭裡冒泡泡,大抵是愛情的味道

2009年的時候,我在鎮上讀初中,在網路未普及的偏遠農村,豆瓣還只是吃飯的醬料,所謂的博覽群書,不過是多讀了幾本《讀者》。

真正打開視野,是家裡房頂安了口“鍋”之後。一次,拿著遙控器頻繁換台時,西藏衛視閃過一段少兒不宜的鏡頭—一個藏族少爺把身邊的丫鬟撲倒了。當時十幾歲,荷爾蒙正當年,我恨不得把鏡頭快慢再快慢(笑了)。

6年後,我去縣城讀高中,才從盜版書攤上得知,當時看的那部劇叫《塵埃落定》,是阿來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而那個少兒不宜的鏡頭,也正是故事的開始。

動人心魄的愛情,歷來很迷人,況且主人公還是個智商交白卷的傻瓜少爺。

傻瓜少爺一生懷戀侍女卓瑪,因為那是他朦朧的初戀。那是他13歲時,“這個早上,我第一次從女人身上感到令人愉快的心旌搖動”。

不同於當時漢族人“存天理,滅人欲”的禮教,在性這一點上,藏族人從不藏著掖著,因此在這部小說裡,隨處可見性描寫,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有一拼。

對於侍女卓瑪來說,那個早上不過是對土司權力的奉獻,由於西康地區比較封閉落後,這裡還保留著野蠻的封建奴隸制度,因此,土司在超乎婚姻之外拈花惹草,早已被藏族百姓視為理所當然。

然而,對於傻瓜少爺來說,這卻是人生的啟蒙,

是侍女卓瑪引導他走向成熟。在卓瑪請求下嫁給銀匠曲紮時,他的愛達到了頂峰,“淚水一下子流出了眼眶,我聽見自己用可笑的腔調說‘可我捨不得你呀’”。

很多人一生懷念初戀,並不只是懷戀那個人,更多的是難忘年少情愫的味道。

因此,在看到昔日初戀在下嫁銀匠後“卓瑪就要從一身香氣的侍女,變成臉上常有鍋底灰的廚娘”之後,那一刻,他感到人生無常,他和卓瑪的愛,

在那一刻就像牛角琴的絲弦一樣,啪一聲,斷了。

如果說卓瑪的愛是啟蒙的話,那麼和茸貢土司女兒塔娜的愛,對傻子少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小說中,作者阿來特別善於有趣新奇的比喻,比如傻瓜少爺對塔娜的愛,就像“骨頭裡”冒泡泡,第一次見到這個絕世美女時“對塔娜的愛意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

即便如此,塔娜和他在一起是不情願的,僅僅是因為茸貢鬧了饑荒,

需要麥其土司接濟糧食。她不過是政治的犧牲品而已,因此他一而再地背叛了傻瓜少爺,第一次是和大少爺調情,第二次是跟著汪波土司跑了,最後乾脆趕著國民黨殘軍潰逃了。

而卓瑪,她的侍女,卻一直跟隨著他,陪伴照顧終生。在她的身上,骨頭裡冒的泡泡才是愛情的味道,而在塔娜身上,不過是對情☆禁☆欲和權力的追逐而已。

丟開雜念,傻瓜也能把歷史望穿

傻瓜少爺是麥其土司在酒後和漢人太太生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不久,大家就發現他的智商有問題。

因為是個傻瓜,所有人都愛他。當他犯了錯,會被諒解,說了傻話,會被一笑了之,甚至他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個驍勇善戰的武士,也從未把他當做土司權位的競爭對手,他得到了哥哥無私的愛。他說“我的哥哥因為我是傻子而喜歡我,我也正因為自己是傻子而喜歡我哥哥。”

然而,傻瓜的頭腦中,卻隱藏著超越一般人的智慧。再一次播種時,所有的土司都在瘋狂種植暴利的罌粟,而他卻建議父親種植糧食,這和他聰明人哥哥不一樣。事實證明,他最後對了,當別的土司積壓大量鴉☆禁☆片無處銷售時,他家的糧食卻吸引來大量投奔的饑民,使麥其家的領土和人口達到極盛。

這已經引起了哥哥的仇視,不過好戲還在後頭。當哥哥在南部邊界,用戰爭的方式殺伐四方遭到失敗時,他卻在北部邊境建立了一個市鎮,用生意的方式財富暴漲籠絡人心,這也是古老的西康第一次出現商業市鎮。

它逐漸成為土司之位的搶奪者,這引起了哥哥的仇視,以至於做出了勾引塔娜的舉動。相比哥哥對權力的欲望,傻瓜少爺卻超乎尋常地意識到土司制度的終結,最後他又一次預言成功,在解放軍的炮聲中,堅固的麥其土司官寨化為塵埃。而別的土司呢,也都在梅毒和炮火中潰爛了。

傻瓜少爺雖然傻,但他也因禍得福,少了聰明人常有的貪欲、詭計和習慣約束,這讓他往往能從事情的本質出發,把歷史望穿。

整部小說,是傻瓜少爺目睹土司制度的衰亡史,也是他一步步印證自己預感的過程,“我當了一輩子傻子,鄰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傻子,只是在土司制度結束時,以一個傻子的面孔來這世上走了一遭。是的,上天讓我看見,讓我聽見讓我置身其中,又讓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

命運腳下,王者也不過是粒塵埃

在麥其土司的官寨被炮火轟塌後,有幸生還的傻瓜少爺是這樣描述的“我看到土司官寨傾倒騰起了大片塵埃,塵埃落定後,什麼都沒有了。是的,什麼都沒有了。塵土連個鳥獸的足跡我都沒看到。”

命運的鐵蹄踏的真是無情。仿佛麥其土司在大兒子死後精神煥發,想享受一下極盛時期的權威,還都是剛剛的事情。一刹那,整個土司制度就土崩瓦解了。

整本書的地理範圍不超過整個西康地區,置身其中,我們很難探究土司制度覆亡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把視野放開。

書裡交代過,雖然信奉拉薩的宗教權威,但是土司們的權力卻來源於北京的清朝廷。土司制度歸根結底,是中央王朝和地方豪強妥協的產物。中原王朝一旦強大,便會以各種理由“改土歸流”,也就類似於“削藩”。

傻瓜少爺多次預言,土司制度是時代的錯誤。因為就在駐藏大臣對土司們舉起屠刀時,清朝滅亡了,中國陷入軍閥割據,這才讓土司制度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表面上是世外桃源,其實卻受到國內政局千絲萬縷的牽連。小說中罌粟花的繁榮,便是由於1932年劉文輝劉湘發動“二劉爭川”戰爭,劉文輝敗退西康,由於經濟貧瘠,只能以種罌粟來充實軍費,把西康都快變成了“小金三角”。而大饑荒的原因,則是由於1939年,蔣介石在西昌設立西昌行轅,推行禁煙政策。

在歷史的滾滾大潮中,表面上威風八面的土司,也不過是一隻螻蟻,一粒塵埃而已。

在瑪律康有一座“卓克基”官寨,據稱正是小說中麥其官寨的原型。官寨的主人叫索觀瀛,他的太太柯玉霞是漢族女人,他們是麥其夫婦的原型。

索觀瀛曾經用鐵腕治理,使得瑪律康一派欣欣向榮,也依附於國民黨,獲得總隊司令的頭銜。在解放軍來了時,和別的土司激烈抵抗不同,他選擇了順應,建國後,他更是獻出大批珍寶支援建設,還發文章聲討達賴的叛逃。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順應時代的末代土司,在文革中,還是頻繁受到紅衛兵的批鬥,終於在1967年患腦溢血死了,從此土司制度也就徹底塵埃落定了。

丟開雜念,傻瓜也能把歷史望穿

傻瓜少爺是麥其土司在酒後和漢人太太生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不久,大家就發現他的智商有問題。

因為是個傻瓜,所有人都愛他。當他犯了錯,會被諒解,說了傻話,會被一笑了之,甚至他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個驍勇善戰的武士,也從未把他當做土司權位的競爭對手,他得到了哥哥無私的愛。他說“我的哥哥因為我是傻子而喜歡我,我也正因為自己是傻子而喜歡我哥哥。”

然而,傻瓜的頭腦中,卻隱藏著超越一般人的智慧。再一次播種時,所有的土司都在瘋狂種植暴利的罌粟,而他卻建議父親種植糧食,這和他聰明人哥哥不一樣。事實證明,他最後對了,當別的土司積壓大量鴉☆禁☆片無處銷售時,他家的糧食卻吸引來大量投奔的饑民,使麥其家的領土和人口達到極盛。

這已經引起了哥哥的仇視,不過好戲還在後頭。當哥哥在南部邊界,用戰爭的方式殺伐四方遭到失敗時,他卻在北部邊境建立了一個市鎮,用生意的方式財富暴漲籠絡人心,這也是古老的西康第一次出現商業市鎮。

它逐漸成為土司之位的搶奪者,這引起了哥哥的仇視,以至於做出了勾引塔娜的舉動。相比哥哥對權力的欲望,傻瓜少爺卻超乎尋常地意識到土司制度的終結,最後他又一次預言成功,在解放軍的炮聲中,堅固的麥其土司官寨化為塵埃。而別的土司呢,也都在梅毒和炮火中潰爛了。

傻瓜少爺雖然傻,但他也因禍得福,少了聰明人常有的貪欲、詭計和習慣約束,這讓他往往能從事情的本質出發,把歷史望穿。

整部小說,是傻瓜少爺目睹土司制度的衰亡史,也是他一步步印證自己預感的過程,“我當了一輩子傻子,鄰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傻子,只是在土司制度結束時,以一個傻子的面孔來這世上走了一遭。是的,上天讓我看見,讓我聽見讓我置身其中,又讓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

命運腳下,王者也不過是粒塵埃

在麥其土司的官寨被炮火轟塌後,有幸生還的傻瓜少爺是這樣描述的“我看到土司官寨傾倒騰起了大片塵埃,塵埃落定後,什麼都沒有了。是的,什麼都沒有了。塵土連個鳥獸的足跡我都沒看到。”

命運的鐵蹄踏的真是無情。仿佛麥其土司在大兒子死後精神煥發,想享受一下極盛時期的權威,還都是剛剛的事情。一刹那,整個土司制度就土崩瓦解了。

整本書的地理範圍不超過整個西康地區,置身其中,我們很難探究土司制度覆亡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把視野放開。

書裡交代過,雖然信奉拉薩的宗教權威,但是土司們的權力卻來源於北京的清朝廷。土司制度歸根結底,是中央王朝和地方豪強妥協的產物。中原王朝一旦強大,便會以各種理由“改土歸流”,也就類似於“削藩”。

傻瓜少爺多次預言,土司制度是時代的錯誤。因為就在駐藏大臣對土司們舉起屠刀時,清朝滅亡了,中國陷入軍閥割據,這才讓土司制度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表面上是世外桃源,其實卻受到國內政局千絲萬縷的牽連。小說中罌粟花的繁榮,便是由於1932年劉文輝劉湘發動“二劉爭川”戰爭,劉文輝敗退西康,由於經濟貧瘠,只能以種罌粟來充實軍費,把西康都快變成了“小金三角”。而大饑荒的原因,則是由於1939年,蔣介石在西昌設立西昌行轅,推行禁煙政策。

在歷史的滾滾大潮中,表面上威風八面的土司,也不過是一隻螻蟻,一粒塵埃而已。

在瑪律康有一座“卓克基”官寨,據稱正是小說中麥其官寨的原型。官寨的主人叫索觀瀛,他的太太柯玉霞是漢族女人,他們是麥其夫婦的原型。

索觀瀛曾經用鐵腕治理,使得瑪律康一派欣欣向榮,也依附於國民黨,獲得總隊司令的頭銜。在解放軍來了時,和別的土司激烈抵抗不同,他選擇了順應,建國後,他更是獻出大批珍寶支援建設,還發文章聲討達賴的叛逃。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順應時代的末代土司,在文革中,還是頻繁受到紅衛兵的批鬥,終於在1967年患腦溢血死了,從此土司制度也就徹底塵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