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政府關門3天再開張,美國兩黨誰才是真正贏家?

當地時間1月22日傍晚,美國國會參議院兩黨最終達成協議,最終以81票支持(民主黨貢獻33票支持),18票反對,通過了短期政府撥款法案,讓美國聯邦政府從“關門危機”中短暫脫離。據悉,

民主黨的同意是共和黨在移民問題上的讓步換來的。此前僵持不下的兩黨都在呼喊獲得了勝利,可誰才是這場談判中的贏家?

▲短期預算法案將會支援美國政府運行到2月8日,並延長“兒童健康保險專案”(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6年,削減若干項醫保稅。但是短期預算法案並不是長久之計,

兩黨還是要繼續協商,通過全年預算。

聯邦政府關門3天,共和黨“讓步”打破僵局

在兩黨打破僵局之前,美國聯邦政府已自20日起關閉了3天時間。這一尷尬局面,是由於在上週五晚參議院兩黨互相僵持,未能在最後時限通過短期預算案支援政府運行。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共和黨全面掌控國會兩院加上白宮卻讓政府關門的事件。

▲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民主黨將維護非公民的服務和安全放在美國公民之前。他在推特中寫道:“民主黨的極左傾向讓我們的政府關門了。他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們太弱了。”

兩黨一邊在相互指責推諉關門責任,一邊也在“加班”談判,儘快讓聯邦政府恢復正常運行。據美聯社報導,

隨著時間推移,共和黨對談判越發自信,因為他們認識到民主黨在政府關門期間承擔的壓力更大。

上周日晚,共和黨黨魁參議員麥康奈爾表示讓步,若兩黨在移民問題上仍不能達成共識,將會在2月8日後考慮針對“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畫”(DACA)議案進行投票。

民主黨黨魁參議員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週一表示接受共和黨在移民問題的讓步,同意讓短期預算案通過。這一法案將在眾議院同意後,交由總統簽字生效。

民主黨大動干戈,卻“撿了芝麻”?

與共和黨此前經歷過的幾次政府關門相比,此次恢復運行所需的時間不過3天,可以說是一大“勝利”。他們的戰略——堅決不在政府關門的情況下與民主黨商討移民問題——顯然起了作用,儘管這也是2013年政府關門時民主黨人的手段。

但是,他們對於民主黨“將非法移民置於美國公民前”的指控,也給民眾留下了一個“民粹主義”的形象。

那麼獲得了共和黨讓步,並且拉攏4名共和黨投出反對票的民主黨,贏了嗎?民主黨此次確實為選民們展示了一個“強硬”的姿態,但媒體評論認為,民主黨此次以“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畫”(DACA)為藉口阻止預算案通過,非但不高明,而且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民主黨僅僅獲得了共和黨口頭同意對一份保護童年入境非法移民子女不受遣返的法案進行公開辯論投票,反而為此背負了讓政府關門的“駡名”,是“大輸家”。《華盛頓郵報》評論員安博·菲力浦斯(Amber Philips)撰稿稱,為了讓政府開門運行,民主黨妥協的遠比共和黨要多,“民主黨人獲得的僅僅是共和黨的口頭承諾,幾乎就在原地踏步。”

亦有評論將民主黨此次大動干戈歸咎到了黨魁舒默身上,稱“舒默是華盛頓最差勁的談判家,比特朗普還差”。前阿肯色州州長,特朗普的支持者,麥克·哈克比(Mike Huckabee)則在推特上嘲諷,此次政府關門事件是“舒默的‘坍塌’”。

就連一些民主黨參議員也承認,這仗“輸了”。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20年總統大選潛在候選人、民主黨參議員卡馬拉·哈裡斯(Kaala D. Harris)表示:“我根本不覺得麥康奈爾做出了任何承諾,我也認為相信他做出了承諾非常愚蠢。”而另一位民主黨參議員戴安娜·費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也對這一結果表示“非常失望”,因為共和黨並沒有“保證一定會保護‘追夢人’(Dreamers)”。

政府開年關門,2018年美國政治僵局難破?

儘管最初的民意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特朗普和共和黨的政策是導致政府關門的主要因素,但是有評論認為他們最終贏得了政治話語權。民主黨這次妥協,會不會讓掌控參眾兩院的共和黨未來的路更好走?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次政府恢復運行只是一次“短暫的勝利”,通過的僅是一份不到3周的短期預算案。兩黨在移民問題、國防支出(包括在美墨邊境修牆的費用)與非國防支出等問題上的分歧仍未消解。原本應該在去年10月就應該通過的2018年財年預算案仍未見蹤影,至今通過的4份短期預算案僅為“緩兵之計”。為此,分析人士對兩黨能在2月8日前彌合分歧,達成一份長期預算案的可能性表示消極,美國政府下一次關門可能近在眼前。

《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稱,美國政府新年開年即關門,預示著2018年美國政府的“不作為”,以及兩黨“僵局難破”。除了兩黨國會上的對峙,特朗普自己喜好“單打獨鬥”的作風,也會增添不少“變數”——畢竟他已經不止一次語出驚人,拆自己下屬的台,也不喜歡和國會打配合,常常給共和黨出難題。

但媒體評論認為,民主黨此次以“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畫”(DACA)為藉口阻止預算案通過,非但不高明,而且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民主黨僅僅獲得了共和黨口頭同意對一份保護童年入境非法移民子女不受遣返的法案進行公開辯論投票,反而為此背負了讓政府關門的“駡名”,是“大輸家”。《華盛頓郵報》評論員安博·菲力浦斯(Amber Philips)撰稿稱,為了讓政府開門運行,民主黨妥協的遠比共和黨要多,“民主黨人獲得的僅僅是共和黨的口頭承諾,幾乎就在原地踏步。”

亦有評論將民主黨此次大動干戈歸咎到了黨魁舒默身上,稱“舒默是華盛頓最差勁的談判家,比特朗普還差”。前阿肯色州州長,特朗普的支持者,麥克·哈克比(Mike Huckabee)則在推特上嘲諷,此次政府關門事件是“舒默的‘坍塌’”。

就連一些民主黨參議員也承認,這仗“輸了”。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20年總統大選潛在候選人、民主黨參議員卡馬拉·哈裡斯(Kaala D. Harris)表示:“我根本不覺得麥康奈爾做出了任何承諾,我也認為相信他做出了承諾非常愚蠢。”而另一位民主黨參議員戴安娜·費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也對這一結果表示“非常失望”,因為共和黨並沒有“保證一定會保護‘追夢人’(Dreamers)”。

政府開年關門,2018年美國政治僵局難破?

儘管最初的民意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特朗普和共和黨的政策是導致政府關門的主要因素,但是有評論認為他們最終贏得了政治話語權。民主黨這次妥協,會不會讓掌控參眾兩院的共和黨未來的路更好走?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次政府恢復運行只是一次“短暫的勝利”,通過的僅是一份不到3周的短期預算案。兩黨在移民問題、國防支出(包括在美墨邊境修牆的費用)與非國防支出等問題上的分歧仍未消解。原本應該在去年10月就應該通過的2018年財年預算案仍未見蹤影,至今通過的4份短期預算案僅為“緩兵之計”。為此,分析人士對兩黨能在2月8日前彌合分歧,達成一份長期預算案的可能性表示消極,美國政府下一次關門可能近在眼前。

《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稱,美國政府新年開年即關門,預示著2018年美國政府的“不作為”,以及兩黨“僵局難破”。除了兩黨國會上的對峙,特朗普自己喜好“單打獨鬥”的作風,也會增添不少“變數”——畢竟他已經不止一次語出驚人,拆自己下屬的台,也不喜歡和國會打配合,常常給共和黨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