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Today掀起江城便利店風潮,場景化購物帶來實體門店價值回歸

4月10日早上,陰雨連綿,從江漢路地鐵口出來的不少年輕人,鑽進了旁邊的一家Today便利店,熱騰騰的關東煮、包子成了他們手中的早餐,又匆匆走進了附近的寫字樓裡。

□楚天都市報記者董鳳龍謝玲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Today超市內,牆上的藝術畫很吸引人

從去年開始,很多鬧市街頭都出現了這家亮綠色門臉風格的便利店。在實體店遭遇“關店潮”衝擊的時候,85後創業者宋迎春將他的Today便利店拓展到200餘家,完成了傳統便利店需6年才能完成的事業。

小小便利店承載創業夢想

前不久,馬雲的湖畔大學開學,這一期的學員裡,來自實體行業的老總比例大幅上升。但在湖畔大學首期學員裡,來自實體零售行業的還只有宋迎春一人。日前,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了剛從湖畔大學開學典禮歸來的宋迎春,在他辦公室的桌上,放著和校長馬雲的合照。

2008年,當時擔任蒙牛華中大區經理的宋迎春辭職創業,在南寧創辦Today便利店,

2014年,他又來到武漢作為創業基地。時至今日,地鐵沿線大街小巷裡200餘家Today便利店已遍地開花,關東煮、霜淇淋、Q萌零食、便當小食等等,備受年輕人青睞。

在創業之初,便利店行業並非像今天一樣前景廣闊,放著大公司領導崗位不做,跑去開個小店鋪的舉動,也讓宋迎春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以前是蒙牛員工時他經常出差,寒冬季節裡燈火通明的小便利店總讓他感到溫暖。

他創辦的“今天”便利店,想給為夢想奔忙的年輕人點亮一盞燈。

這個創業夢想,也得到了牛根生的青睞,老牛對這位曾經的員工讚賞不已,以個人身份注資,成為Today的一名股東。新店開張,牛根生專門趕來剪綵。在宋迎春的辦公桌上,放著的另一張照片,是和牛根生的合影。

新零售是一種場景化購物

“花10元就能飽餐一頓,中午還可以在店裡休息,像咖啡廳一樣。”小川是漢街附近寫字樓的白領,

她和同事喜歡在這裡解決早飯或者午飯。

陳列整齊的商品、選擇多樣的鮮食、靈活多樣的促銷、快捷的電子支付……讓Today的顧客有一個愉快的購物體驗,這種體驗,正符合新零售的發展方向:線上線下融合,提升用戶消費體驗。

創業時,電商已經如火如荼,為何還對線下門店情有獨鍾?

在宋迎春看來,傳統零售業的服務是短板,在“貨—場—人”這三個要素中,把貨放在了首位,

忽略了人的感受。新零售理順了這種關係,變為“人—場—貨”,人的感受放在首位,進行場景化零售佈局。“便利店是線下經營的流量入口,也將成為線上流量的聚合點,未來是不分線上線下的,這就是新零售的方向。”宋迎春認為,未來的市場空間很大。

因此,在Today便利店裡,處處都是提升顧客體驗、滿足更多需求的創新。比如突破原有超市概念,打造出“一日五餐”,早餐、午餐、晚餐還是下午茶、宵夜,顧客都可以買到。

實體門店迎來價值回歸

作為實體店的代表,宋迎春意識到,位於線下零售領域風口的便利店行業,顛覆已經開始。隨著城市發展和消費升級,實體零售結合科技,提升用戶體驗,將提升零售業整體運營效率。

實體店的價值回歸,讓Today找到了轉型的契機。Today每週都要迎來100名左右申請加盟者,但宋迎春介紹,他們尋找的是聯合創業者,而非單純的加盟商。他並不太看重短期擴張的快,更看重的是單店營收與利潤的增長。

作為馬雲的學生,宋迎春覺得湖畔大學的最大收穫之一,是學會了如何面對失敗。而跟創業者一起挑戰,Today曾經失敗的經歷變成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養分。“Today 趟過很多坑,但還是活下來了,從失敗中學會成長。”正如他胸前工作卡上的這句話:“今天叫醒你的是夢想還是鬧鐘。”

顧客都可以買到。

實體門店迎來價值回歸

作為實體店的代表,宋迎春意識到,位於線下零售領域風口的便利店行業,顛覆已經開始。隨著城市發展和消費升級,實體零售結合科技,提升用戶體驗,將提升零售業整體運營效率。

實體店的價值回歸,讓Today找到了轉型的契機。Today每週都要迎來100名左右申請加盟者,但宋迎春介紹,他們尋找的是聯合創業者,而非單純的加盟商。他並不太看重短期擴張的快,更看重的是單店營收與利潤的增長。

作為馬雲的學生,宋迎春覺得湖畔大學的最大收穫之一,是學會了如何面對失敗。而跟創業者一起挑戰,Today曾經失敗的經歷變成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養分。“Today 趟過很多坑,但還是活下來了,從失敗中學會成長。”正如他胸前工作卡上的這句話:“今天叫醒你的是夢想還是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