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政協委員丁武:應注重體現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綠色價值|新時代新面孔

↑ 點擊上方“四川發佈”關注我們

開篇語

1月24日,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成都開幕。865位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同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貢獻智慧和力量。865位委員中,

超六成是新任委員。他們帶著自己的提案,為四川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新點子”。2018四川“兩會”期間,四川發佈將持續推出“新時代新面孔”系列專訪,帶大家認識“兩會”上的履新人,見證他們為四川美好未來貢獻的新智慧。

首期專訪人物是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秘書長丁武。第一次參會的她帶來了什麼“新點子”呢?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秘書長 丁武

新面孔:首次參會 心情特別激動

關注民生、聚焦“三農” 提案涉及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綠色價值

丁武,現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秘書長。曾就讀于四川大學的丁武,在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元市工作,曾任職廣元市總工會副主席、劍閣縣副縣長,2008年調回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工作至今。

在本次政協會議中,

丁武帶來的個人提案是《通過農村土地流轉讓土地更有綠色價值的建議》。談及提出該提案的初衷,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九三學社是一個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我們的基本職能是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民生,特別是“三農”領域的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這一戰略之後,
九三學社就對一系列涉農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調研過程中,發現農村土地流轉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更進一步地組織了專家學者到基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調研。

丁武委員的提案

丁武透露,九三學社在本次大會中提出了包括集體提案和個人提案在內的超過20項提案,

關注領域十分廣泛,但“三農”問題始終是九三學社的重點關注領域。本次九三學社提出的提案中就涉及到鄉村基層法治建設、涉農資金整合等方面的議題。

“其中,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綠色價值問題是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所以我選擇了這樣一個議題。”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

在丁武的提案中她提到,由於一些投資者拿到所流轉土地之後,

追求短期內實現利益最大化,在種植中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酸化板結,土壤肥力下降。同時,一些投資者假借農業生產行非農業建設,使流轉而來的土地形成路面硬化。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會使土地成片,如果所流轉的土地不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土壤污染會越來越嚴重。

對此,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她將提出三點建議,包括探索建立流轉土地生態保護獎補政策;探索建立流轉土地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和對已流轉的土地實行嚴格的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和監管,做到始終堅持不懈地以綠色發展理念統領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丁武接受四川發佈記者採訪

新名詞:綠色價值

土地是農民“命根子” 新提案反映了來自基層的廣大需求

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注意到,丁武的提案中出現了一個全新名詞——綠色價值。對此,丁武的解釋是:土地是“三農”問題的關鍵和核心,也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地的價值,尤其是其綠色價值,應該主要體現在土壤、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這一方面。

丁武提出,如今很多鄉村所流轉的土地種植存在同種化現象。比如,大面積種植葡萄、獼猴桃等高價值經濟作物,種植同種化必將導致產能過剩,利潤空間狹窄。土地流轉的合理經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要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圍繞培育優勢專案,精心制定土地流轉區域綠色發展規劃。

在對農村土地流轉中,尚未流轉土地的綠色規劃問題上,丁武有三點設想:一是要對當地農業產業作出科學定位和規劃;二是流轉土地的綠色規劃要與精准扶貧相結合;三是規劃中要進一步強調流轉土地的風險控制。

同時,丁武也提到,對於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已造成流失的綠色價值,應該有相應的補償機制。她提出,由於對土地流轉中“綠色價值”的關注會更加注重對土壤的保護,其措施就體現在科學施肥、科學種植上,而這些舉措將導致農民生產週期延長、產量減少等問題。所謂的“補償機制”,就是政府為鼓勵土地流轉中的土壤保護,而對農民農業生活中因此所產生的問題所進行的相應補償。

據她介紹,目前為止四川還沒有與此提案相關的專案試點,但在調研過程中她發現,不論是當地老百姓,還是基層相關業務部門和政務部門,對此都有強烈的需求,希望通過九三學社這個平臺,在政協會議上反映相關情況。

“我的建議如果有一個部分,或者哪怕一點能夠得到採納和實施,都一定會對四川的農業和農民帶來福音。”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她最看好自己提案中關於綠色規劃的建議,一旦這一建議得到採納和實施,將打破當下四川省農業發展同質化的現象,真正為廣大農民帶去“看得見”的福利。

新方向:科技創新

“農村土地流轉+綠色價值”發展模式要靠科技創新

丁武指出,當前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產業化,對農村土地實行綠色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亟須將科技創新作為“農村土地流轉+綠色發展”的支撐點,加快培育和發展綠色戰略性新興農業產業,加快推進傳統農業產業優化升級。

她表示,要支撐“農村土地流轉+綠色價值”的發展模式,就要進行農產品品種改良與新品種創制、加快構建安全高效的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同時還要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如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旅結合,農村綜合體建設,拓展農業功能,發展農村經濟。

丁武接受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專訪

新期待:不辱使命 不負時代

關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

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除了提案中所涉及的領域,她還特別關注綠色發展、食品安全和生態環保這三個領域的議題。“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我關注的也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即對呼吸乾淨空氣、吃到安全食品、喝到乾淨水的基本需求。”

採訪最後,丁武談及自己對於本次“兩會”的期待。她說:“作為一名新委員,我希望自己能夠不辱使命、不負時代,能夠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好作用。能夠始終圍繞著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獻計出力。”

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 陳璐 彭宛聆 周宏揚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手戳下方圖片並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用戶端——四川發佈。

做到始終堅持不懈地以綠色發展理念統領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丁武接受四川發佈記者採訪

新名詞:綠色價值

土地是農民“命根子” 新提案反映了來自基層的廣大需求

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注意到,丁武的提案中出現了一個全新名詞——綠色價值。對此,丁武的解釋是:土地是“三農”問題的關鍵和核心,也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地的價值,尤其是其綠色價值,應該主要體現在土壤、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這一方面。

丁武提出,如今很多鄉村所流轉的土地種植存在同種化現象。比如,大面積種植葡萄、獼猴桃等高價值經濟作物,種植同種化必將導致產能過剩,利潤空間狹窄。土地流轉的合理經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要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圍繞培育優勢專案,精心制定土地流轉區域綠色發展規劃。

在對農村土地流轉中,尚未流轉土地的綠色規劃問題上,丁武有三點設想:一是要對當地農業產業作出科學定位和規劃;二是流轉土地的綠色規劃要與精准扶貧相結合;三是規劃中要進一步強調流轉土地的風險控制。

同時,丁武也提到,對於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已造成流失的綠色價值,應該有相應的補償機制。她提出,由於對土地流轉中“綠色價值”的關注會更加注重對土壤的保護,其措施就體現在科學施肥、科學種植上,而這些舉措將導致農民生產週期延長、產量減少等問題。所謂的“補償機制”,就是政府為鼓勵土地流轉中的土壤保護,而對農民農業生活中因此所產生的問題所進行的相應補償。

據她介紹,目前為止四川還沒有與此提案相關的專案試點,但在調研過程中她發現,不論是當地老百姓,還是基層相關業務部門和政務部門,對此都有強烈的需求,希望通過九三學社這個平臺,在政協會議上反映相關情況。

“我的建議如果有一個部分,或者哪怕一點能夠得到採納和實施,都一定會對四川的農業和農民帶來福音。”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她最看好自己提案中關於綠色規劃的建議,一旦這一建議得到採納和實施,將打破當下四川省農業發展同質化的現象,真正為廣大農民帶去“看得見”的福利。

新方向:科技創新

“農村土地流轉+綠色價值”發展模式要靠科技創新

丁武指出,當前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產業化,對農村土地實行綠色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亟須將科技創新作為“農村土地流轉+綠色發展”的支撐點,加快培育和發展綠色戰略性新興農業產業,加快推進傳統農業產業優化升級。

她表示,要支撐“農村土地流轉+綠色價值”的發展模式,就要進行農產品品種改良與新品種創制、加快構建安全高效的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同時還要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如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旅結合,農村綜合體建設,拓展農業功能,發展農村經濟。

丁武接受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專訪

新期待:不辱使命 不負時代

關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

丁武告訴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除了提案中所涉及的領域,她還特別關注綠色發展、食品安全和生態環保這三個領域的議題。“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我關注的也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即對呼吸乾淨空氣、吃到安全食品、喝到乾淨水的基本需求。”

採訪最後,丁武談及自己對於本次“兩會”的期待。她說:“作為一名新委員,我希望自己能夠不辱使命、不負時代,能夠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好作用。能夠始終圍繞著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獻計出力。”

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 陳璐 彭宛聆 周宏揚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手戳下方圖片並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用戶端——四川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