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1月26日,浙江日報刊登《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一、2017年和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省政府收官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

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和十九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認真執行省十二屆人大歷次會議作出的各項決議,圓滿完成了本屆省政府和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省生產總值達到51768億元,增長7.8%,品質效益進一步提高。

(一)著力抓改革促活力

大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省級“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665項,設區市本級平均達到755項,縣(市、區)平均達到656項,全省“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到87.9%,辦事群眾滿意率達到94.7%。

積極推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深化企業投資專案審批制度改革。

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制定實施“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準”改革指導意見,開展德清“標準地”改革試點。創建湖州、衢州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積極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並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和首屆世界油商大會。積極謀劃“一帶一路”捷克站,義新歐班列全年雙向運行168列。

(二)著力抓轉型促升級

堅決打破罎罎罐罐。淘汰2690家企業落後產能,整治4.7萬家髒亂差小作坊。不良貸款率由2.17%下降到1.64%。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11個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完成拆違2.7億平方米、“三改”4.7億平方米。

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深入實施“10+1”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計畫,積極推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和小微企業園區建設,啟動實施紹興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

減輕企業負擔和成本1250億元。新增10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

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組建之江實驗室,籌建西湖大學。研發經費支出預計1260億元,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28742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1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8856家,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96家。新增“浙江製造”標準129個。 “三新”經濟增加值預計達到1.25萬億元。

(三)著力抓民生促和諧

統籌推進穩定就業、居民增收、全民社保。新增城鎮就業127.2萬人。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1%,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新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3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4萬人。

積極推進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文化等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浙江大學入選“一流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寧波大學入選“一流學科”。新建農村文化禮堂1389個。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我省運動員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扎實推進平安浙江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完成地質災害避讓搬遷人數6.2萬人、農村危房改造17.6萬戶、城鎮危房解危2752幢。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6.3%和19.2%。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全省命案實現當年100%偵破。

2017年聚焦改革、聚焦發展、聚焦民生的積極成效,為本屆省政府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5年來,我們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幹成了許多既該幹又能幹成的大事:出色完成G20杭州峰會保障任務,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率先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消除“4600以下”貧困現象,全面建成“基層治理四平臺”。全省生產總值邁上5萬億臺階、財政總收入跨過1萬億大關,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一)堅定不移把改革作為關鍵一招,體制機制優勢顯著提升。以政府自身改革為突破口,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全省在冊市場主體達到593.4萬戶,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507家,浙江成為最具發展活力的省份之一。

(二)堅定不移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轉型升級取得重大成就。處置“僵屍企業”959家、淘汰企業落後產能1.3萬家、整治髒亂差小作坊11.8萬家。八大萬億產業加快發展,農業提質增效,經濟發展品質效益大幅提升。

(三)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效。研發經費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43%,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0.3萬件,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技術發明一等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四)堅定不移把協調發展作為內生特點,城鄉區域深度融合。2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城市化水準達到68%。四大都市區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山區和海島綠色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2.05∶1。

(五)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從64.3%提高到82.4%。完成所有大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新增珍貴樹木450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61%。完成拆違9億平方米、“三改”13.9億平方米。

(六)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中國(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先後獲批。寧波舟山港貨物輸送量突破10億噸。

(七)堅定不移把共用作為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縣縣建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8.2%。國家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創建實現滿堂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3846元、15806元增加到51261元、24956元。

(八)堅定不移發揮人文優勢,文化建設成果豐碩。8個設區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建成農村文化禮堂7916個。橫店影視基地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文藝精品創作成績喜人,文化產業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九)堅定不移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設再上新臺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水準顯著提升,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不斷健全,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14年位居全國前列。

二、今後五年發展的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大全面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領袖,浙江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情發自內心、特別深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輝旗幟和偉大真理。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做好今後五年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續寫“八八戰略”新篇章。

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精神,今後五年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闊步前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品質發展,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突出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人才強省工作導向,統籌推進富強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麗浙江、清廉浙江建設,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水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實現上述目標要求,必須聚焦聚力高品質,聚焦聚力競爭力,聚焦聚力現代化,全面實施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畫,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加快推進“一窗受理”“一證通辦”,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經濟體制改革,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

(二)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產業和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加快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加快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打造現代化先行區。突出接軌上海,聚焦杭州寧波一體化發展,做強做大杭州灣。加快建設美麗浙江。加快建設杭嘉滬創新大通道、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浙東南海洋經濟大通道、浙西南生態旅遊大通道。加快建設四大都市區。

(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爭創鄉村振興示範區。

(五)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力爭到2020年,全省設區市環境空氣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徹底消除劣Ⅴ類水體。

(六)堅持以“一帶一路”為統領,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全力爭取自由貿易港落地浙江。加快建設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探索實行“海關特殊監管區+開發區”建設和管理模式。

(七)高品質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全面實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動計畫。高品質普及15年基礎教育,超常規發展高等教育。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現高品質就業。推動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八)深入推進文化建設,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弘揚紅船精神、科學精神、時代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大力發展具有浙江特點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力爭實現全國文明城市設區市全覆蓋。

(九)強化“四個意識”、做到“五個過硬”,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

三、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省政府的開局之年。綜合分析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我省的發展態勢,建議2018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節能減排降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著力抓好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攻克跨越關口的難事、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爭取更高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果。

(一)以更大勇氣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廣“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實現“一次辦結”。加快推行企業投資專案審批由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相關部門由發改部門代跑、環評能評等審批中間環節由職能部門代辦,年底前全面實現企業投資專案開工前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加快推行企業對標競價的“標準地”制度,各地新批工業用地的30%按照“標準地”制度供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涉企證照由工商部門通辦。全面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更多行政執法機構合署辦公、綜合執法。積極推進政府運行體制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推動更多政府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加快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創自由貿易港。加快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和“16+1”經貿合作示範區規劃建設,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捷克站和迪拜站。啟動實施“海關特殊監管區+開發區”整合。深入推進優進優出戰略,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全力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

(二)打好跨越關口的三大攻堅戰

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攻堅戰,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和“兩鏈”風險化解,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實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專項行動,力爭年底不良貸款率下降到1.5%左右。

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鞏固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成果,努力解決因病致貧問題。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畫,力爭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100個化工等重點行業廢氣清潔排放技術改造項目,啟動100座城鎮汙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完成100個入海排污口整治,啟動100個重點污染地塊和垃圾填埋場的生態修復。

(三)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加強科技創新,在人工智慧、柔性電子、量子通信、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專案,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八大萬億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6000家,“品字標”企業達到500家。加快推進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啟動新興金融中心建設。

實施投資新政,全面推進省市縣長專案工程,力爭有一大批100億、50億、20億產業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開工。

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新增500個“浙江製造”標準,啟動100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標準化+”“機器人+”技術改造。實施小微企業質效提升和商品交易市場轉型提升專項行動,新增200個小微企業園區。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整治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的低小散企業,處置200家“僵屍企業”,淘汰1000家企業落後產能,整治10000家髒亂差小作坊小企業。

加大實體經濟降成本力度,力爭全年為企業減輕負擔1500億元。

(四)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戰略舉措

積極推進之江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建設若干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學裝置。支援浙江大學等加快“雙一流”建設,高水準建設西湖大學,實施重點高校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積極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力爭引進100個“國千”“省千”創業創新團隊。

抓好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開局。高水準編制“多規合一”大灣區規劃,開工建設杭州西站,加快規劃寧波西站,啟動杭甬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抓好大花園建設,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和錢塘江唐詩之路,加快建設浙江名山“十大公園”,啟動浙西南景區化高速公路規劃,著力打造現代化通景交通體系。高水準構築大通道,繼續抓好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嘉興科技城建設,聯動推進世界級港口集群打造、義新歐班列常態化市場化運行和金甬鐵路建設,加快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綫和沿海產業平臺建設。編制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建設規劃,發揮四大都市區在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平臺作用。

高起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兩區”建設,建好一批糧食高產示範區,新增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打造一批電商鎮、電商村,培育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啟動實施百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6000公里,建設服務站、港灣式停靠站3000個。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新增2000個以上A級景區村莊。統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打造2000個“三治”結合的善治示範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100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

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新政。完善河長制,實施湖長制,探索灣(灘)長制。完善四種主要污染物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省對縣(市、區)財政收費制度,每噸提高至4000元。完善生態功能區縣市環境年金制度,穩步提高獎勵幅度。探索建立省內流域生態獎優懲劣的保護補償機制,啟動實施以單位能耗為基礎的用能權交易制度和獎懲政策。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業畝均稅收低於全省平均水準的,適當減少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啟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行動,支持湖州、衢州、麗水等市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扎實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以人才、產業、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為重點,建設一批省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和特色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爭取佈局一批重大軍民融合項目。

(五)著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工程建設。建成浙江自然博物園核心館區、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加快建設農村文化禮堂,不斷提高運行管理水準。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大力推進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加快大運河(浙江)文化帶規劃建設。

推進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八大計畫”。組建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加快影視演藝、數位內容、文化創意設計、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發展,大力發展絲綢、茶葉、青瓷等歷史經典產業。加快建設之江文化中心,積極打造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集群。

(六)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創新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消除大班額三年專項行動和班額控制專項行動。擴大中高職一體化規模,開展中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工程,支援慶元開展農村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試點。

加快提高就業品質和人民收入水準。認真做好就業創業服務工作,新增城鎮就業8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和3.5%以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管道,提高低保人群保障水準。

加快健康浙江建設。推進醫保、醫療、醫藥、醫院、中醫、醫生“六醫”統籌,加快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完善“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對全省0—3歲兒童開展早期識別發育風險和發育異常篩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工程,辦好省第十六屆運動會。

加強社會保障。加大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力度,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大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公益慈善事業、優撫安置制度,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發展殘疾人事業。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積極推進醫養護一體化和護理保險制度全覆蓋。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更加注重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和購房行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提高租賃住房供地比例。開工建設棚改安置住房29.2萬套、建成19.5萬套。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大力加強平安浙江建設。堅決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颱、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等四大紅線。籌辦好“楓橋經驗”紀念活動,積極推廣“G20安保經驗”,加強“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打造社會治理浙江樣板。扎實抓好治危拆違、除險安居工作,完成農村危房治理改造12.2萬戶,減少地質災害隱患點1000處以上,完成重大隱患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專案400個以上。加強防汛防颱、森林消防等工作,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百姓安寧。

按照民生實事“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的理念,認真辦好食品安全監管、學前教育品質提升、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基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家庭屋頂光伏建設、市場消費環境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和“廁所革命”等十方面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

完成地質災害避讓搬遷人數6.2萬人、農村危房改造17.6萬戶、城鎮危房解危2752幢。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6.3%和19.2%。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全省命案實現當年100%偵破。

2017年聚焦改革、聚焦發展、聚焦民生的積極成效,為本屆省政府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5年來,我們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幹成了許多既該幹又能幹成的大事:出色完成G20杭州峰會保障任務,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率先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消除“4600以下”貧困現象,全面建成“基層治理四平臺”。全省生產總值邁上5萬億臺階、財政總收入跨過1萬億大關,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一)堅定不移把改革作為關鍵一招,體制機制優勢顯著提升。以政府自身改革為突破口,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全省在冊市場主體達到593.4萬戶,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507家,浙江成為最具發展活力的省份之一。

(二)堅定不移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轉型升級取得重大成就。處置“僵屍企業”959家、淘汰企業落後產能1.3萬家、整治髒亂差小作坊11.8萬家。八大萬億產業加快發展,農業提質增效,經濟發展品質效益大幅提升。

(三)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效。研發經費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43%,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0.3萬件,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技術發明一等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四)堅定不移把協調發展作為內生特點,城鄉區域深度融合。2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城市化水準達到68%。四大都市區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山區和海島綠色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2.05∶1。

(五)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從64.3%提高到82.4%。完成所有大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新增珍貴樹木450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61%。完成拆違9億平方米、“三改”13.9億平方米。

(六)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中國(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先後獲批。寧波舟山港貨物輸送量突破10億噸。

(七)堅定不移把共用作為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縣縣建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8.2%。國家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創建實現滿堂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3846元、15806元增加到51261元、24956元。

(八)堅定不移發揮人文優勢,文化建設成果豐碩。8個設區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建成農村文化禮堂7916個。橫店影視基地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文藝精品創作成績喜人,文化產業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九)堅定不移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設再上新臺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水準顯著提升,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不斷健全,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14年位居全國前列。

二、今後五年發展的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大全面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領袖,浙江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情發自內心、特別深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輝旗幟和偉大真理。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做好今後五年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續寫“八八戰略”新篇章。

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精神,今後五年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闊步前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品質發展,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突出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人才強省工作導向,統籌推進富強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麗浙江、清廉浙江建設,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水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實現上述目標要求,必須聚焦聚力高品質,聚焦聚力競爭力,聚焦聚力現代化,全面實施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畫,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加快推進“一窗受理”“一證通辦”,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經濟體制改革,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

(二)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產業和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加快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三)加快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打造現代化先行區。突出接軌上海,聚焦杭州寧波一體化發展,做強做大杭州灣。加快建設美麗浙江。加快建設杭嘉滬創新大通道、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浙東南海洋經濟大通道、浙西南生態旅遊大通道。加快建設四大都市區。

(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爭創鄉村振興示範區。

(五)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力爭到2020年,全省設區市環境空氣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徹底消除劣Ⅴ類水體。

(六)堅持以“一帶一路”為統領,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全力爭取自由貿易港落地浙江。加快建設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探索實行“海關特殊監管區+開發區”建設和管理模式。

(七)高品質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全面實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動計畫。高品質普及15年基礎教育,超常規發展高等教育。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現高品質就業。推動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八)深入推進文化建設,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弘揚紅船精神、科學精神、時代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大力發展具有浙江特點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力爭實現全國文明城市設區市全覆蓋。

(九)強化“四個意識”、做到“五個過硬”,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

三、2018年重點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省政府的開局之年。綜合分析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我省的發展態勢,建議2018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節能減排降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著力抓好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攻克跨越關口的難事、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爭取更高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果。

(一)以更大勇氣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廣“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實現“一次辦結”。加快推行企業投資專案審批由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相關部門由發改部門代跑、環評能評等審批中間環節由職能部門代辦,年底前全面實現企業投資專案開工前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加快推行企業對標競價的“標準地”制度,各地新批工業用地的30%按照“標準地”制度供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涉企證照由工商部門通辦。全面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更多行政執法機構合署辦公、綜合執法。積極推進政府運行體制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推動更多政府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加快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創自由貿易港。加快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和“16+1”經貿合作示範區規劃建設,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捷克站和迪拜站。啟動實施“海關特殊監管區+開發區”整合。深入推進優進優出戰略,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全力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

(二)打好跨越關口的三大攻堅戰

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攻堅戰,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和“兩鏈”風險化解,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實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專項行動,力爭年底不良貸款率下降到1.5%左右。

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鞏固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成果,努力解決因病致貧問題。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畫,力爭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100個化工等重點行業廢氣清潔排放技術改造項目,啟動100座城鎮汙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完成100個入海排污口整治,啟動100個重點污染地塊和垃圾填埋場的生態修復。

(三)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加強科技創新,在人工智慧、柔性電子、量子通信、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專案,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八大萬億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6000家,“品字標”企業達到500家。加快推進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啟動新興金融中心建設。

實施投資新政,全面推進省市縣長專案工程,力爭有一大批100億、50億、20億產業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開工。

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新增500個“浙江製造”標準,啟動100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標準化+”“機器人+”技術改造。實施小微企業質效提升和商品交易市場轉型提升專項行動,新增200個小微企業園區。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整治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的低小散企業,處置200家“僵屍企業”,淘汰1000家企業落後產能,整治10000家髒亂差小作坊小企業。

加大實體經濟降成本力度,力爭全年為企業減輕負擔1500億元。

(四)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戰略舉措

積極推進之江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建設若干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學裝置。支援浙江大學等加快“雙一流”建設,高水準建設西湖大學,實施重點高校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積極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力爭引進100個“國千”“省千”創業創新團隊。

抓好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開局。高水準編制“多規合一”大灣區規劃,開工建設杭州西站,加快規劃寧波西站,啟動杭甬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抓好大花園建設,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和錢塘江唐詩之路,加快建設浙江名山“十大公園”,啟動浙西南景區化高速公路規劃,著力打造現代化通景交通體系。高水準構築大通道,繼續抓好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嘉興科技城建設,聯動推進世界級港口集群打造、義新歐班列常態化市場化運行和金甬鐵路建設,加快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綫和沿海產業平臺建設。編制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建設規劃,發揮四大都市區在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平臺作用。

高起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兩區”建設,建好一批糧食高產示範區,新增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一批田園綜合體,打造一批電商鎮、電商村,培育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啟動實施百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6000公里,建設服務站、港灣式停靠站3000個。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新增2000個以上A級景區村莊。統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打造2000個“三治”結合的善治示範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100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

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新政。完善河長制,實施湖長制,探索灣(灘)長制。完善四種主要污染物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省對縣(市、區)財政收費制度,每噸提高至4000元。完善生態功能區縣市環境年金制度,穩步提高獎勵幅度。探索建立省內流域生態獎優懲劣的保護補償機制,啟動實施以單位能耗為基礎的用能權交易制度和獎懲政策。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業畝均稅收低於全省平均水準的,適當減少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啟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行動,支持湖州、衢州、麗水等市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扎實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以人才、產業、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為重點,建設一批省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和特色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爭取佈局一批重大軍民融合項目。

(五)著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工程建設。建成浙江自然博物園核心館區、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加快建設農村文化禮堂,不斷提高運行管理水準。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大力推進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加快大運河(浙江)文化帶規劃建設。

推進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八大計畫”。組建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加快影視演藝、數位內容、文化創意設計、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發展,大力發展絲綢、茶葉、青瓷等歷史經典產業。加快建設之江文化中心,積極打造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集群。

(六)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創新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消除大班額三年專項行動和班額控制專項行動。擴大中高職一體化規模,開展中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工程,支援慶元開展農村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試點。

加快提高就業品質和人民收入水準。認真做好就業創業服務工作,新增城鎮就業8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和3.5%以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管道,提高低保人群保障水準。

加快健康浙江建設。推進醫保、醫療、醫藥、醫院、中醫、醫生“六醫”統籌,加快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完善“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對全省0—3歲兒童開展早期識別發育風險和發育異常篩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工程,辦好省第十六屆運動會。

加強社會保障。加大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力度,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大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公益慈善事業、優撫安置制度,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發展殘疾人事業。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積極推進醫養護一體化和護理保險制度全覆蓋。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更加注重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和購房行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提高租賃住房供地比例。開工建設棚改安置住房29.2萬套、建成19.5萬套。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大力加強平安浙江建設。堅決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颱、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等四大紅線。籌辦好“楓橋經驗”紀念活動,積極推廣“G20安保經驗”,加強“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打造社會治理浙江樣板。扎實抓好治危拆違、除險安居工作,完成農村危房治理改造12.2萬戶,減少地質災害隱患點1000處以上,完成重大隱患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專案400個以上。加強防汛防颱、森林消防等工作,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百姓安寧。

按照民生實事“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的理念,認真辦好食品安全監管、學前教育品質提升、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基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家庭屋頂光伏建設、市場消費環境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和“廁所革命”等十方面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