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300年古城閬中:向世界遞出春節文化的“中國名片”

圖為閬中市落下閎研究會研究員宋森林做講解

中國西藏網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1月24日,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全國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四川站)媒體團來到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春節文化之鄉——閬中,領略古城之美,感受不一樣的年味。

尋春節之源——從“學霸”落下閎說起

“自古以來,中國就以農曆紀年,每年第一個月叫元月(或正月)。不同朝代,元月日期不相同。商代是十二月初一為元日,周代訂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孟冬為正月,以十月初一為元日。可見那時,元月是歲首,春節是迎春,元日成了一個不固定的‘變日’,缺乏科學性與恒定性。”閬中市落下閎研究會研究員宋森林介紹道。

西漢時期的天文學家、閬中人落下閎在《太初曆》中確定“孟春”是春季第一個月,

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第一天(現在的春節),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常會出現在春節前後。從此,中國人迎來了新年與春節的真正吻合。由於落下閎是在曆法上確定春節的天文學家,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春節老人”,閬中也因此被中國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的美譽。

圖為撞鐘祈福

品春節之趣——閬中古城年味正濃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剛剛過去,閬中古城的年味已經濃了起來。在閬中春節民俗中,從冬月殺年豬就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尤其是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正式宣告即將進入“春節時間”。當地,整個春節一直要持續到新年的二月二這一天,

可以說,在二月二“龍抬頭”之前,閬中古城內天天都是年。

據當地人介紹,除夕這天,閬中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祖先、吃年夜飯、燃放煙花爆竹;大年初一3點至5點,還要到井邊去挑金水搶銀水,預示著來年金銀滿罐,所以早上一定得早起;5點至7點要聽開山炮,大家爭先恐後放鞭炮,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人夀年豐;正月十六遊百病,為的是消災祈福、怡情健身;二月初二“亮花鞋”,

女人們穿上自己刺繡的布鞋上街,看看誰家媳婦心靈手巧。

圖為“趕年”表演

春節期間,人們走在街頭最常看到的就是“春節老人”賜福。從大年初一到初七,閬中古城的大街小巷上,數位健康慈祥的老人身穿紅色漢服、頭戴中式帽、手執竹筒或賜福旗幌,裝扮成“春節老人”,迎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頻頻作揖向人們拜年,沿途給小孩子們發放壓歲錢、賜福字。

圖為春倌說春

不僅如此,在閬中還有一項古老的春節民俗:春倌說春。據說,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便有春倌一職,掌典禮。“說春”指的是藝人說唱吉祥如意的歌謠。春倌手執一個小木雕,拄著一根孝春棒,肩上搭根二九(口袋),走進老百姓的堂屋門口,根據主人的職業和家庭環境,吟誦與之相關的吉令。

此外,還有大年初一和元宵夜的提燈會、演燈戲、趕年、舞草龍……閬中過年期間的民俗活動不僅內容豐富,還具有濃濃的傳統文化色彩。圖為春節文化主題公園內的祈福殿

傳春節之魂——讓“春節老人”站上世界舞臺

獨具特色的各式民俗,使閬中的春節文化發展根深葉茂。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這一春節文化資源,南充市正大力推進落下閎春節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其中包括建立落下閎博物館、編寫相關科普讀物、以落下閎的成長軌跡及歷史貢獻為主線拍攝電視片、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打造落下閎天文學國際論壇永久會址等在內的“十大工程”。

圖為前來觀看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表演的父女倆

圖為春節文化博覽會現場的小朋友

媒體團到達春節文化主題公園當天,正值首屆中國(閬中)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舉辦期間,園內“春節文化年味美食節”“春節民俗廟會”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百姓。“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旨在更深入地挖掘歷史名人價值,讓歷史名人及其文化內涵真正‘活起來’,融入當代、走出中國、走向世界。”閬中古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東介紹道,“博覽會主要內容由‘三節’(閬中古城年味美食節、閬中古城新春曲藝節、閬中古城迎春花燈節)和‘兩活動’(春節老人形象全球徵集活動、春節發源地向全球華人送祝福活動)構成。”

古城閬中在深度挖掘、大力弘揚、創新傳承歷史名人文化資源,打造靚麗城市名片的同時,文化旅遊產業也得到了發展。據統計,2017年,閬中共接待遊客1044.86萬人次,同比增長1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1.93億元,同比增長28.76%。(中國西藏網 圖、文/吳建穎)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裝扮成“春節老人”,迎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頻頻作揖向人們拜年,沿途給小孩子們發放壓歲錢、賜福字。

圖為春倌說春

不僅如此,在閬中還有一項古老的春節民俗:春倌說春。據說,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便有春倌一職,掌典禮。“說春”指的是藝人說唱吉祥如意的歌謠。春倌手執一個小木雕,拄著一根孝春棒,肩上搭根二九(口袋),走進老百姓的堂屋門口,根據主人的職業和家庭環境,吟誦與之相關的吉令。

此外,還有大年初一和元宵夜的提燈會、演燈戲、趕年、舞草龍……閬中過年期間的民俗活動不僅內容豐富,還具有濃濃的傳統文化色彩。圖為春節文化主題公園內的祈福殿

傳春節之魂——讓“春節老人”站上世界舞臺

獨具特色的各式民俗,使閬中的春節文化發展根深葉茂。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好這一春節文化資源,南充市正大力推進落下閎春節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其中包括建立落下閎博物館、編寫相關科普讀物、以落下閎的成長軌跡及歷史貢獻為主線拍攝電視片、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打造落下閎天文學國際論壇永久會址等在內的“十大工程”。

圖為前來觀看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表演的父女倆

圖為春節文化博覽會現場的小朋友

媒體團到達春節文化主題公園當天,正值首屆中國(閬中)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舉辦期間,園內“春節文化年味美食節”“春節民俗廟會”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百姓。“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旨在更深入地挖掘歷史名人價值,讓歷史名人及其文化內涵真正‘活起來’,融入當代、走出中國、走向世界。”閬中古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東介紹道,“博覽會主要內容由‘三節’(閬中古城年味美食節、閬中古城新春曲藝節、閬中古城迎春花燈節)和‘兩活動’(春節老人形象全球徵集活動、春節發源地向全球華人送祝福活動)構成。”

古城閬中在深度挖掘、大力弘揚、創新傳承歷史名人文化資源,打造靚麗城市名片的同時,文化旅遊產業也得到了發展。據統計,2017年,閬中共接待遊客1044.86萬人次,同比增長1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1.93億元,同比增長28.76%。(中國西藏網 圖、文/吳建穎)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