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政協委員楊瑋斌: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

映象網訊2017年7月中央下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

明確提出要豐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內涵和領域,打造人文交流國際知名品牌,重點支援漢語、中醫藥、武術、美食、節日民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代表性項目走出去。

“文化走向世界不僅能把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的河南生動地展現到世人面前,也會極大地增強我國對外人文交流的“軟實力”;講好河南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在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偉大工程中,

河南理應作出應有的貢獻。”省政協委員楊瑋斌說。

楊瑋斌做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在省十二屆政協委員大會上表示,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對於把文化作為長線資本投入“一帶一路”建設,營造經貿合作有利條件的認識不足;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引導,對外人文交流資源和工作開展整合不夠;對中原歷史文化資源的認識、挖掘力度不夠,

譯成外文,能夠準確而又生動展示中原文化和河南發展成就,讓國外民眾聽得懂、看得明白、產生共鳴的產品匱乏,精品少之又少;對外譯介缺乏規範標準,公共服務領域外文翻譯亂象叢生,甚至出現政治性錯誤等等。

為此,楊瑋斌委員建議:

一、重視河南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完善頂層設計

從戰略和全域高度,把講好河南故事、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進一步整合全省外宣資源,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打好“組合拳”,形成黨政部門各司其職、官方民間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推動理念、內容創新,以文化為紐帶,民心相通為橋樑,提升對外宣傳推介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在“一帶一路”上唱響河南人民的美好樂章,寫下中原文化包容、和諧的壯麗詩篇。

二、開展“翻譯河南”系列活動,講好河南故事

翻譯是跨文化交流的橋樑。集全省文化和翻譯界精英之力,政府資助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編輯出版“翻譯河南”中外文系列叢書,系統推出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重點突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翻譯規範的多語種河南文獻、通俗讀物和優秀出版物,把中醫藥、少林武術、太極拳、瓷器、豫劇、雜技、豫菜等代表性文化產品通過遍佈各地的孔子學院、文化中心、友城送到世界每個角落,

讓“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傳誦河南好故事,為河南點贊、喝彩,為經貿合作鋪路架橋。

三、制定公共服務領域標識語譯寫規範,提升對外形象

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確保外文公共標識語的使用有章可循,違規整頓有法可依。宣傳、外事部門牽頭,以國家規範為指導,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我省使用的重要公共標識語譯寫進行研究,制定出臺滿足我省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社會等領域對外開放實際需要的統一規範,動員社會各界行動起來,推廣使用規範翻譯用語。

四、加強校政合作,培養“翻譯河南”高端人才

加強校政合作,鼓勵和支援高等院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培養地方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引進和培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急需的小語種人才;建立全省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庫,資源分享,為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對外交流合作提供翻譯人才支撐。

五、提升對外話語體系研究水準

鼓勵和支持關於河南與“一帶一路”融合的文化、語言、旅遊、社會發展等學術研究,在有學科優勢的高校建立對外話語體系和語言服務研究中心,開發具有河南特色的標準化翻譯語料庫和術語庫,支援社會組織開展中原文化對外推廣活動,形成全社會參與、共同推動的良好局面,打造面向世界的開放型文化高地。

動員社會各界行動起來,推廣使用規範翻譯用語。

四、加強校政合作,培養“翻譯河南”高端人才

加強校政合作,鼓勵和支援高等院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培養地方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引進和培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急需的小語種人才;建立全省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庫,資源分享,為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對外交流合作提供翻譯人才支撐。

五、提升對外話語體系研究水準

鼓勵和支持關於河南與“一帶一路”融合的文化、語言、旅遊、社會發展等學術研究,在有學科優勢的高校建立對外話語體系和語言服務研究中心,開發具有河南特色的標準化翻譯語料庫和術語庫,支援社會組織開展中原文化對外推廣活動,形成全社會參與、共同推動的良好局面,打造面向世界的開放型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