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份證很快將成為手機中一個app

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家巨頭的大力推進之下,中國正在逐步走向“無現金”社會,花花綠綠的紙幣和信用卡變成了手機上的一個app,尤其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們每天只帶一台手機出門就能解決日常所需。

噢,不對,人們還需要帶鑰匙和身份證、駕駛證等,但這個情況可能很快也被智慧手機徹底改變,手機的魔力將進一步發揮,很快,我們將看到鑰匙和身份證、駕駛證,也會逐步變成手機上一個app。

其實這不是什麼新鮮的創意,

無論是作為終端的iPhone、華為手機,還是作為應用的微信、支付寶,甚至作為提供網路服務的運營商都早已佈局“卡包”功能,試圖將人們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種卡和分門別類的各種票變成“卡包”中的一個應用。

曾經,我們每個星期都會在上班路上特意繞去麥當勞門口拿一張優惠券,很大的一張,可以撕成很多個小張,對應不同的優惠,是不是充滿了回憶?是的,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再看不到這樣的紙質優惠券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機上麥當勞、肯德基或者餓了麼的app;曾經我們去醫院要帶紙質的病歷,現在病歷變成了一個app,上面能掛號、能付費、能詳細查到每一次看病的情況,而且全城甚至全國的醫院都通用;還有曾經的電影票、飛機票,等等,今天都變成了手機上的一個應用,那下一個將會是什麼?

下一個很可能就是身份證。身份證起源于戰國時期的秦國,當時商鞅在秦國變法,發明了照身帖,由官府製作並發放,是一塊打磨光滑細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頭像和籍貫資訊,秦國人必須持有,如若沒有就被認為是黑戶或者奸細,嚴重情況可以判死刑。到今天,身份證依然是人們最重要的身份證明文件。

而正是它如此重要,所以在將身份證“app化”的過程要更加嚴謹和考慮周詳,這也是身份證遲遲未能電子化的原因。

但身份證的電子化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隨著技術的發展,政府想在身份證上承載的內容越來越多,以便於管理和服務。如,人們的很多生物特徵資訊,包括人們的照片、面部特徵、手掌特徵、指紋、虹膜、血型、凝血因數,甚至DNA。如果能實現這些,

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如控制犯罪將變得非常簡單,可以通過指紋和DNA快速鎖定犯人。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好處,舉個簡單的例子,最近幾年流行傳染性疾病越來越頻繁,而流行病毒跟人類的DNA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政府能夠更多地獲取人們的DNA資訊,就能很好地實現病情的預防、控制和扼殺。

其實將身份證變成一個app在國外早有先例,2016年芬蘭政府正式啟用了“電子身份證”,政府機構在電信運營商的幫助下,將人們的個人資訊植入到手機的SIM卡中,再通過運營商提供的“移動證書”服務,實現網路實名服務所需的身份認證。當網路實名服務需要確認身份時,使用者只需填寫自己的手機號碼,伺服器就會發送一個短信到用戶手機上要求確認及授權——輸入自己預設的密碼並回復短信,就可以確認用戶的身份。

這是一個很好的先例,但其應用的場景相對單一。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未來將出現更多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說,上述的案例是通過運營商的短信認證來確認用戶的身份,但隨著終端上承載的技術越來越高級,我們有更多的技術解決方案,如政府機構可以將人們的個人資訊植入到手機終端本身,然後結合指紋識別或面部識別技術來配合使用——人們需要用到身份確認功能的時候必須先驗證指紋或面部識別,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安全性的問題。

政府機構在電信運營商的幫助下,將人們的個人資訊植入到手機的SIM卡中,再通過運營商提供的“移動證書”服務,實現網路實名服務所需的身份認證。當網路實名服務需要確認身份時,使用者只需填寫自己的手機號碼,伺服器就會發送一個短信到用戶手機上要求確認及授權——輸入自己預設的密碼並回復短信,就可以確認用戶的身份。

這是一個很好的先例,但其應用的場景相對單一。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未來將出現更多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說,上述的案例是通過運營商的短信認證來確認用戶的身份,但隨著終端上承載的技術越來越高級,我們有更多的技術解決方案,如政府機構可以將人們的個人資訊植入到手機終端本身,然後結合指紋識別或面部識別技術來配合使用——人們需要用到身份確認功能的時候必須先驗證指紋或面部識別,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安全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