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後小夥打造“野香豬王國”

九龍山生態農業園的員工正在給野香豬投喂青草。

楊敏華 攝

邵陽新聞線上訊4月9日中午,隆回縣岩口鎮九龍山腳下,一群在野外放養的黑色小野香豬或悠閒自在地嬉戲、拱泥巴,或津津有味地進食。不遠處一棟陳舊的圈舍裡,工作人員正忙著給野香豬添加草料。這裡就是80後小夥楊國報和他一手構建的“野香豬王國”——在3000多平方米的圈舍裡,生長著100多頭種豬,存欄1000多頭仔豬。

楊國報今年34歲,岩口鎮楊家村人。由於從小家庭困難,

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每年的學費都交不上。上初三那年,因無法湊齊學費,他只好輟學了。輟學後,楊國報前往廣東中山闖蕩。因為年齡小個頭矮,他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靠撿廢品賣錢為生。由於沒錢租房,他就在山上搭建了一所茅草房。幾年後,生意漸漸有了起色,積攢了一些積蓄,他便自己開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之後,他轉行做起了五金生意,後來又在廣州開了家回收油漆鐵罐的公司。

一次聊天時,受朋友的啟發,楊國報決定走綠色生豬的養殖之路。2009年,楊國報在老家流轉了400畝山地,一邊經營廣州的公司,一邊從事生豬養殖。

怎麼會想到養殖野香豬?楊國報說,傳統家豬特色不夠明顯,而普通香豬的市場也基本被瓜分,他想通過雜交的方式,培育和研發新的香豬品種。得知國內知名的香豬品種有貴州的從江香豬和廣西的巴馬香豬後,

他立即奔赴從江引進了50頭母豬,並從廣西巴馬引進了10頭公豬,想看下這兩個優質品種的香豬,雜交出來的後代品質如何。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大老遠買來的60頭種豬,養了幾天就陸續死亡了。種豬怎麼就離奇死亡了呢?這讓楊國報百思不得其解。他決定再次前往從江一探究竟。一番“暗訪”過後,他發現對方賣給他的豬有問題,引種之後很難養活。弄清原因後,他再次購買了200頭從江母香豬,
並從巴馬引進了5頭公豬。

總結經驗教訓後,楊國報對雜交香豬信心滿滿。之後,經過雜交,他養的種豬不久後誕下了新的豬種。但讓他和專家沒想到的是,雜交出來的新品種香豬不但肉帶腥味,而且口味也不好。因為防疫不當,這200頭種豬全部染病。後來,他對這些豬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經歷兩次失敗後,楊國報發現,從江、巴馬這兩個香豬品種雜交出來的後代品質不行。

於是,他遠赴大興安嶺,從那裡購進幾隻純正的野豬,還從西藏買回幾頭藏香豬。

歷經兩年的雜交選育實驗後,他從諸多品種中挑選出一個最佳豬種,取名“九龍山”野香豬。這種香豬體毛全黑,耳朵較小,四肢細短,一隻成年豬飼養週期為一年,體重只有四五十公斤。楊國報說,這個豬種的肉脂肪含量相當低,放在鍋裡都炸不出什麼油來,而且皮是脆的,沒有腥味,肉也很筋道。“品種問題解決了,後續的飼養也很關鍵。”楊國報說,藏香豬之所以受青睞,就在於藏民是純天然放養,讓香豬自由覓食生長。為此,他也效仿這種養殖模式,全天候放養野香豬,讓豬在山林間以青草、玉米、土豆、紅薯藤等綠色野生植物為主,喝山泉水。

2013年,為了打開銷路,楊國報拉了30只野香豬到廣州、中山等地,請朋友試吃。“一個開酒店的朋友試吃後跟我說,他有三十年沒有吃到這麼好吃的豬肉了。”經過這一推廣,廣州、中山好幾家高檔酒店預定了他的九龍山野香豬。“除了銷往廣州、中山之外,九龍山野香豬在我們本地也賣得不錯,不少人慕名前來購買。”

楊國報說,下一步,他將積極開拓市場,將九龍山野香豬打造成為大眾心目中的豬肉精品,讓更多人享受到這一健康獨特的美食。目前,他有了新的規劃:以養殖九龍山野香豬、發展生態農莊為基點,把他的九龍山生態農業園打造成一個集拓展訓練、休閒娛樂、民俗展示、生態農業於一體的基地。

“品種問題解決了,後續的飼養也很關鍵。”楊國報說,藏香豬之所以受青睞,就在於藏民是純天然放養,讓香豬自由覓食生長。為此,他也效仿這種養殖模式,全天候放養野香豬,讓豬在山林間以青草、玉米、土豆、紅薯藤等綠色野生植物為主,喝山泉水。

2013年,為了打開銷路,楊國報拉了30只野香豬到廣州、中山等地,請朋友試吃。“一個開酒店的朋友試吃後跟我說,他有三十年沒有吃到這麼好吃的豬肉了。”經過這一推廣,廣州、中山好幾家高檔酒店預定了他的九龍山野香豬。“除了銷往廣州、中山之外,九龍山野香豬在我們本地也賣得不錯,不少人慕名前來購買。”

楊國報說,下一步,他將積極開拓市場,將九龍山野香豬打造成為大眾心目中的豬肉精品,讓更多人享受到這一健康獨特的美食。目前,他有了新的規劃:以養殖九龍山野香豬、發展生態農莊為基點,把他的九龍山生態農業園打造成一個集拓展訓練、休閒娛樂、民俗展示、生態農業於一體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