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年前你爸月入800養全家,如今你月入8000養不活自己……

猶記得20年前,你爸月入800,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如今,你在大都市,月入8000,交了房租,才勉強養活了自己,更別提什麼物件了...

千萬別不服氣,雖然你現在的工資比老爸翻了10倍,可真正算起來,

掙得還沒你老爸的800多呢。

不信的話,我們就來算一筆賬。

1990年>>老爸每個月賺800元,在當時,那可算是妥妥的“有錢人”,相當於當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1.6倍,積攢個一兩年,那可是萬元大戶了。

2017年>>你月入8000,與全國城鎮單位非私營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比,

你也是妥妥的“高薪”一族,可為啥卻也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呢?

2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北大師範大學教授鐘偉的一篇學術型報告中給了我們答案——255萬!

這放到現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賺到的。

我們來感受下20年前的物價

1、大米

八九十年代:0.12元/斤。

現在:4.4元/斤。

價格是20年前的36.66倍。

2、培養一名大學生

八九十年代:從小學到大學學費為140元。

現在:從小學到大學≈150000元。

價格是20年前的1071倍。

3、房價

八九十年代:100平每月扣房租1.2元。現在:100平每月房款至少2500元。價格是20年前的2083倍。

物價的飆升,讓我們感受到:錢,是越來越不經花了。一些有才的網友,甚至從紙幣上畫像人數的變化中總結了錢是怎麼貶值的。

當年2萬就能擁有自己的房子,而如今這套房子可能已經翻了幾百倍,父親那代因此走上了財富增長的快車道;而如今我們,是否只能看著銀行存款上那低到塵埃裡的利息,怎麼滾都滾不動...

錢變成紙的年代,我們該怎麼做

錢不是省出來的,該花的地方一定要花,這裡特別強調的就是投資自己。

一堂好課,一本好書,一部好的電影,一支提升氣質的口紅,都是一種投資自己的方式。

這個時代最大的保值增值方式是投資自己,一切都會改變,唯有增加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不會改變,通過學習,通過投資自己讓實力提升,可能才是應對未來一切變化的真正不二法門。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通過勞動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如何利用你的錢。

從上文我們也看到了,十幾年來,工資雖然也翻了十倍,但遠遠比不上物價、房價的上漲。如果單單只靠工資就想要發家致富,真的很難。只有用原始資本去變錢、生錢,讓錢活起來,才是一種更優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