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華社三問直播答題 “真撒幣”還是“假噱頭”?

2018年1月21日訊,憑藉著高額獎金、超低參與門檻和明星出題助戰等吸睛點,各種“直播答題”遊戲在新年伊始迅速躥紅。“沖頂大會”“百萬英雄”和“芝士超人”等APP,成為社交群裡的爆款,霸佔了很多人的手機螢幕。

短時期內的爆紅,引起了很多爭議和質疑。參與者與獎金數額是否真實?遊戲“作弊”軟體頻出怎麼辦?如果不直面這些問題,“直播答題”遊戲還能火多久也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參與人數和獎金金額真實嗎?

用了一張復活卡,請了兩名好友,

忙乎了約20分鐘,好不容易把十二道題全答對了,最後只分到了不到5塊錢的獎金,這讓直播答題迷賀青有些小失望。“一開始參與時非常興奮,主要關注網速和題目選項,希望不要卡頓。現在覺得遊戲規則的公開透明有點問題,特別是參與和答對的人數方面。”賀青說。很多線民的吐槽也證明了這一點——“線上人數122萬,參與答題的人有140多萬,這是什麼情況?”“第六題總共7000多人答錯,
復活的卻有1.3萬人,太假了吧!”“答到最後一題,眼看著通關後可以分40多塊,結果最後一把有3萬多人復活,獎金一下子降到了11塊,這個預算控制我是蠻服的。”……

按照賀青的分析,部分答題遊戲中,可能存在“機器粉”的現象。“比如獎金100萬元,最終5萬人通關,但其中一半是機器答對的,相當於50萬元獎金平臺又收回去了。反正使用者的真實性沒人驗證,平臺頁面也只顯示百來名獲獎者。

”針對參與人數大於線上人數的問題,花椒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答題遊戲的參與用戶不僅來自花椒APP,還包括PC端、快視頻及流覽器等協力廠商平臺。由於技術原因,目前線上人數只顯示APP上的,其他平臺的答題用戶數未及時體現,會儘快進行優化。關於遊戲平臺是否存在人數“注水”稀釋獎金的現象,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表示,這種行為如果屬實,不僅涉嫌虛假宣傳,
還涉嫌不正當競爭,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依法介入調查。

怎樣應對各種搜索神器和外掛軟體?

在直播答題遊戲走紅的同時,一條新的產業鏈也在快速延伸,那就是花樣迭出的搜索神器和輔助軟體。率先亮相的是百度的“簡單搜索”。這款APP使用了智慧語音辨識技術,用戶按住說話後,幾秒鐘內APP會給出搜索結果。按照APP的官方提示,“兩秒搜索,三秒答題,越短越快,越長越准。”目前,

簡單搜索已開始在百萬英雄、沖頂大會等四款答題遊戲中直播機器助手給出的答案。

百度之後,其他競爭對手紛紛跟進。搜狗推出“汪仔答題助手”,360推出“超級智慧答題神器”。除輔助軟體,電商平臺還出現不少兜售“復活卡”、答題攻略、題庫大全的店鋪。在直播答題中,如果遇到答錯或超時未答的情況,可以借助“復活卡”復活一次。一張“復活卡”的價格在1元左右。顯然,隨著這些搜索神器的氾濫,直播答題遊戲會變成一種機器演算法和資料的對決,使用者參與的趣味性將喪失殆盡。有業內人士指出,本來問答是個很好玩的遊戲,但被這種所謂的AI搞得一點都不好玩了。對於AI參與遊戲作弊的問題,主要直播平臺的聲明中均提到:禁止用戶使用模擬器、外掛程式、外掛或協力廠商工具下載、註冊、獲取答案。一經發現,活動舉辦方有權取消該用戶的活動參與及獲獎資格。

廣告“金主”強勢植入利弊幾何?

從第一天流行開始,直播答題就面臨一大質疑:如何支撐這種靠獎金刺激的“撒幣”遊戲?尤其是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直播平臺的“撒幣”力度越來越大:19日,某直播平臺從上午11點到晚上11點,設置了7場活動,獎金總額號稱有900萬元。按照這個趨勢,該平臺一個月的“撒幣”規模不下2億元。隨著用戶量和關注度的大增,直播答題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最近,在美上市的趣店集團宣佈與某直播答題平臺開展商業合作,涉及金額1億元。目前商業品牌與直播答題的主要合作方式是廣告植入。廣告“金主”的加入,為直播平臺輸送了“撒幣”火力。和影視劇的廣告植入講究與情節合拍不同,直播答題的廣告植入赤裸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直播答題遊戲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使用者,但產品趨於同質化、用戶黏性不高,只能依靠高額獎金和名人效應來獲取流量,這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相比廣告變現,趕在玩家失去興趣之前,開發出讓用戶黏性增強的功能,可能是未來的方向。(據新華社)

直播答題遊戲會變成一種機器演算法和資料的對決,使用者參與的趣味性將喪失殆盡。有業內人士指出,本來問答是個很好玩的遊戲,但被這種所謂的AI搞得一點都不好玩了。對於AI參與遊戲作弊的問題,主要直播平臺的聲明中均提到:禁止用戶使用模擬器、外掛程式、外掛或協力廠商工具下載、註冊、獲取答案。一經發現,活動舉辦方有權取消該用戶的活動參與及獲獎資格。

廣告“金主”強勢植入利弊幾何?

從第一天流行開始,直播答題就面臨一大質疑:如何支撐這種靠獎金刺激的“撒幣”遊戲?尤其是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直播平臺的“撒幣”力度越來越大:19日,某直播平臺從上午11點到晚上11點,設置了7場活動,獎金總額號稱有900萬元。按照這個趨勢,該平臺一個月的“撒幣”規模不下2億元。隨著用戶量和關注度的大增,直播答題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最近,在美上市的趣店集團宣佈與某直播答題平臺開展商業合作,涉及金額1億元。目前商業品牌與直播答題的主要合作方式是廣告植入。廣告“金主”的加入,為直播平臺輸送了“撒幣”火力。和影視劇的廣告植入講究與情節合拍不同,直播答題的廣告植入赤裸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直播答題遊戲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使用者,但產品趨於同質化、用戶黏性不高,只能依靠高額獎金和名人效應來獲取流量,這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相比廣告變現,趕在玩家失去興趣之前,開發出讓用戶黏性增強的功能,可能是未來的方向。(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