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預防冠心病,不能不知道的9大原則!

冠心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以及過度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等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不得不說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冠心病已經嚴重大眾健康,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哪些症狀預示可能發生冠心病呢?

當出現前胸或者後背疼,都是冠心病嗎?當然不是,冠心病的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心絞痛症狀,嚴重會發展到心肌梗死,對於心絞痛的具體臨床表現為:

(1)當出現胸部出現壓迫窒息的感覺、喘不上氣,

有劇烈的燒灼疼痛,注意一般疼痛持續1-5分鐘的時間,偶爾有長達15分鐘,可自行緩解;

(2)疼痛通常會牽扯到左肩、左臂前內側甚至小指與無名指也出現症狀;

(3)疼痛在體力活動猛然增加、強烈的精神刺激和感到寒冷時出現,在休息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幾分鐘後就能消失;

(4)疼痛發作時,可能還同時存在虛脫、出汗、呼吸短促、憂慮、心悸、噁心或頭暈症狀。

冠心病究竟是如何發展的?

① 眾所周知假若本身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三高”就會增加酯質進入血管壁內的幾率,“三高”是現代社會所派生出來的“富貴病”,存在方式很特殊,可能某一種疾病單獨存在,也可能三種疾病共同存在,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再患上高血壓或高血脂症,

而高血脂的主要危害又是動脈硬化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動脈硬化患者的自身特質是血管彈性差,從而又會加劇血壓升高。因此出現這三種疾患中的任何一種,後期都易形成了“三高”。

② 有吸煙喝酒不良生活嗜好也增加患病幾率;

③ 經常熬夜人群體內會分泌應急激素(兒茶酚胺類)增加,久而久之會對心臟、血管產生很大損害。

冠心病也有年輕化趨勢,冠心病本來是一種老年病,60以上老齡患者偏多,但由於現在年輕人的不良習慣和長期酷愛刺激性食物的飲食習慣,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請大家注意在臨床上40歲以內的冠心病患者也是大有人在。

冠心病有家庭的遺傳傾向,

但並不是遺傳病。換句話講如果存在家族史,個人在年輕時就應該注意生活方式,比如戒煙,運動、避免肥胖、每年進行體檢,及時發現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

下面醫傳君要說說如何在日常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預防冠心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沈節豔主任指出:

1、 積極防治高脂血症:應多食蛋白質豐富、膽固醇少的食品,如瘦肉、禽肉、帶鱗魚、蝦、豆類、豆製品、蔬菜、水果;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品,如肥肉、非脫脂乳製品、帶魚或鰻魚、動物內臟等。減輕體重,避免超重,避免過度飲酒,適當增加體力活動,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等。

2、 控制高血壓:膳食中減鹽、加鈣、適當增加動物蛋白質,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戒煙:吸煙能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4、 控制糖尿病:控制糖尿病,特別是積極控制1型糖尿病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5、 減肥:標準體重(公斤)=身高(釐米)-105。超過標準體重20%應減肥。

6、 少量飲酒:過多飲酒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飲酒可以增加體重及收縮壓,減低左室功能及引起心律失常。中等量飲酒可提高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但是害處比好處多。少量飲酒可能通過凝血系統發揮防護作用。

7、 大量維生素C的攝入:Vitc能抑制低密底脂蛋白(LDL)的氧化而具有預防作用。

8、 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情是減少冠心病的必備條件。

9、 每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的體育活動(方式自定)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環節。

總結:有冠心病家族病史人群要做到定期體檢血壓、血糖、血脂指標,及時糾正;正常人群要嚴於律己,切不可因為年輕不顧及身體,日積月累身體機能下降,疾病就發生,得不償失,為了身體健康,讓我們一起關注起來!

如肥肉、非脫脂乳製品、帶魚或鰻魚、動物內臟等。減輕體重,避免超重,避免過度飲酒,適當增加體力活動,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等。

2、 控制高血壓:膳食中減鹽、加鈣、適當增加動物蛋白質,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戒煙:吸煙能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4、 控制糖尿病:控制糖尿病,特別是積極控制1型糖尿病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5、 減肥:標準體重(公斤)=身高(釐米)-105。超過標準體重20%應減肥。

6、 少量飲酒:過多飲酒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飲酒可以增加體重及收縮壓,減低左室功能及引起心律失常。中等量飲酒可提高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但是害處比好處多。少量飲酒可能通過凝血系統發揮防護作用。

7、 大量維生素C的攝入:Vitc能抑制低密底脂蛋白(LDL)的氧化而具有預防作用。

8、 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情是減少冠心病的必備條件。

9、 每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的體育活動(方式自定)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環節。

總結:有冠心病家族病史人群要做到定期體檢血壓、血糖、血脂指標,及時糾正;正常人群要嚴於律己,切不可因為年輕不顧及身體,日積月累身體機能下降,疾病就發生,得不償失,為了身體健康,讓我們一起關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