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展望今後五年 高品質落實五大理念

製圖/展茂光

閱讀提示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在高品質發展中加快建設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1月25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省長許勤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時,強化了高品質發展這一根本要求。

許勤在報告中說,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高品質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和長遠目標,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高品質發展引領轉型升級,以高品質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以高品質發展贏得未來。

設置今後五年發展路徑,許勤提出了“五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高品質創新發展、更加注重高品質協調發展、更加注重高品質綠色發展、更加注重高品質開放發展、更加注重高品質共用發展,對落實新發展理念提出“高品質”要求。

更加注重高品質創新發展

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高品質是創新發展的必然結果。

報告把“高品質創新”放在了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的首位,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河北。

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堅持創新競進,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全面創新的核心位置。

為此,建設創新河北,報告首先對科技創新進行了全面部署,包括,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統籌企業創新、區域創新、協同創新三大重點,構建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創新環境三大支撐。

雖然“綜合創新生態體系”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但是不久前我省出臺的《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為我省繪出了科技創新的“施工圖”。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報告還提出,努力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實施科教興冀戰略、人才強冀戰略

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以科技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因此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冀戰略、人才強冀戰略,大力培養人才、引進人才。

不久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鼓勵柔性引才暫行辦法》,

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引省外高層次人才通過掛職、兼職、技術諮詢、週末工程師等形式,大力營造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以改革促創新,報告提出,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網路強省,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更加注重高品質協調發展

協調是高品質發展的內生特點,高品質是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

當前,河北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冬奧會三大戰略為我省提供了巨大發展勢能,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歷史性視窗期,緊緊抓住戰略性機遇期。

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近期目標順利完成,下一步,河北將按照中長期規劃,圍繞功能疏解、平臺建設等重點抓突破。

對此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三區一基地”建設。

按照“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我省精准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一批重大專案相繼落地。截至目前,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承接京津項目256個;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已簽約醫藥企業102家,其中北京企業79家、天津企業13家;我省累計簽約引進北京商戶25000餘戶,入駐10150戶。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報告提出,舉全省之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努力打造千秋之城、未來之城、典範之城。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必須堅持最先進的規劃理念、最先進的品質標準。1月3日,省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並原則通過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目前,我省正統籌謀劃和推進近期、中期、遠期工作,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列出任務、責任、問題、效果“四清單”。

就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報告提出,堅決貫徹“四個辦奧”理念,確保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按照“四個辦奧”理念,我省將扎實做好各項籌辦工作,以賽場賽事為核心,嚴格按計劃開工建設場館和配套設施,做好京張高鐵、崇禮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要素保障,加快建設進度,並乘勢而上,大力發展奧運經濟。

大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此報告也作出了安排,提出大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水準。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省將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快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實施強村富民行動,加快推動農民全面發展。最終,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大力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貫徹協調發展理念,必須努力實現平衡發展。除了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報告還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要求,提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全面發展、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省將大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更加注重高品質綠色發展

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普遍形態,高品質是綠色發展的內在屬性。

報告提出,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弘揚塞罕壩精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對於人們關注的大氣污染防治,報告提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並首次提出“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這一概念。

“藍天白雲明顯增多了!”去年秋冬季以來,人們感覺呼吸更加清爽舒暢。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39.8%;全省優良天數平均為202天,比2013年增加73天。

為不斷提升百姓的“藍天幸福感”,我省將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根據安排,相關措施將在今年展開。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就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報告提出了工作重點,包括,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建設美麗河北,我省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修復保護,綠色版圖日漸擴展。2017年11月29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河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提出科學精准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環境保護稅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重要環節。1月1日起,我省開徵環境保護稅,利用稅收執法剛性手段,督促企業改進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

更加注重高品質開放發展

開放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高品質是開放發展的重要標誌。

報告提出,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加快形成新時代河北對外開放新格局。

積極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當前,我省外貿出口增長乏力,在此背景下,報告提出,優化外貿結構,積極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省建設,這無疑增強了全省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傳統外貿增長放緩,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新業態發展迅猛。因此,我省將積極申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佈局建設一批海外倉,加快建設100個以上縣域特色產業外貿基地,打造我省外貿轉型發展新引擎。

構建京津冀協同開放共同體

報告首次出現“京津冀協同開放共同體”的提法,令人關注。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我省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從而更加主動地服務和融入國家開放大格局,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空間。

其中,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為我省發展冰雪產業提供了契機。依託冬奧會平臺,一些冰雪強國的企業已經前來洽談合作——有的希望參與冬奧會場館規劃設計專案,有的希望在人才培養方面達成合作,有的則看好冰雪運動裝備器械領域的合作。

形成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河北方陣

報告在部署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工作時,不僅提出要全面提升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品質和水準,加強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端合作,拓展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深度合作,還提出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建立面向全球的生產、貿易、服務網路,打造國際產能合作新樣板,形成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河北方陣。

2017年前三季度,我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746.1億元人民幣,占全省外貿總值的三分之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中方投資額6.15億美元,同比增長38.7%。

同時,我省企業通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先進技術、優化資源配置,特別是國際產能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已投產和在建的境外鋼鐵產能665萬噸、水泥產能468萬噸、玻璃產能85萬重量箱,並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跨國公司雛形。

更加注重高品質共用發展

共用是高品質發展的根本目的,高品質是共用發展的不懈追求。

報告提出,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

如何確保民心工程高標準、高品質推進?

繼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定在幼、學、勞、病、老、住、弱“七個有所”方面用力後,報告再次提出,堅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按照此前省委九屆六次全會部署,上述“七個有所”的用力方向已經明確。幼有所育,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學有所教,加快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勞有所得,突出抓好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和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病有所醫,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老有所養,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住有所居,實施新的三年棚戶區改造攻堅計畫;弱有所扶,落實好特困人員、殘疾人、優撫對象等群體的兜底保障。

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報告提出,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我省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讓戶戶有增收專案、人人有脫貧門路,切實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造血功能。

當前,我省10個深度貧困縣和206個深度貧困村是扶貧攻堅的重點。報告強調,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根據10個深度貧困縣的需求,去年我省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1萬戶,占全省計畫的44%;對206個深度貧困村符合搬遷條件的71個自然村、2.44萬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推進更高品質的平安河北建設

河北是京畿重地,報告提出,要把握大局、守住底線,積極穩妥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並強調,推進更高品質的平安河北建設,打造更加牢固的首都政治“護城河”。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政府債務風險、安全生產風險以及社會風險等,特別是防控社會風險中,要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如此才能打造更加牢固的首都政治“護城河”。

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網路強省,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更加注重高品質協調發展

協調是高品質發展的內生特點,高品質是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

當前,河北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冬奧會三大戰略為我省提供了巨大發展勢能,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歷史性視窗期,緊緊抓住戰略性機遇期。

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近期目標順利完成,下一步,河北將按照中長期規劃,圍繞功能疏解、平臺建設等重點抓突破。

對此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三區一基地”建設。

按照“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我省精准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一批重大專案相繼落地。截至目前,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承接京津項目256個;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已簽約醫藥企業102家,其中北京企業79家、天津企業13家;我省累計簽約引進北京商戶25000餘戶,入駐10150戶。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報告提出,舉全省之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努力打造千秋之城、未來之城、典範之城。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必須堅持最先進的規劃理念、最先進的品質標準。1月3日,省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並原則通過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目前,我省正統籌謀劃和推進近期、中期、遠期工作,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列出任務、責任、問題、效果“四清單”。

就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報告提出,堅決貫徹“四個辦奧”理念,確保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按照“四個辦奧”理念,我省將扎實做好各項籌辦工作,以賽場賽事為核心,嚴格按計劃開工建設場館和配套設施,做好京張高鐵、崇禮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要素保障,加快建設進度,並乘勢而上,大力發展奧運經濟。

大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此報告也作出了安排,提出大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水準。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省將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快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實施強村富民行動,加快推動農民全面發展。最終,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大力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貫徹協調發展理念,必須努力實現平衡發展。除了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報告還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要求,提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全面發展、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省將大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更加注重高品質綠色發展

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普遍形態,高品質是綠色發展的內在屬性。

報告提出,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弘揚塞罕壩精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對於人們關注的大氣污染防治,報告提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並首次提出“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這一概念。

“藍天白雲明顯增多了!”去年秋冬季以來,人們感覺呼吸更加清爽舒暢。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39.8%;全省優良天數平均為202天,比2013年增加73天。

為不斷提升百姓的“藍天幸福感”,我省將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根據安排,相關措施將在今年展開。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就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報告提出了工作重點,包括,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建設美麗河北,我省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修復保護,綠色版圖日漸擴展。2017年11月29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河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提出科學精准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環境保護稅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重要環節。1月1日起,我省開徵環境保護稅,利用稅收執法剛性手段,督促企業改進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

更加注重高品質開放發展

開放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高品質是開放發展的重要標誌。

報告提出,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加快形成新時代河北對外開放新格局。

積極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當前,我省外貿出口增長乏力,在此背景下,報告提出,優化外貿結構,積極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省建設,這無疑增強了全省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傳統外貿增長放緩,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新業態發展迅猛。因此,我省將積極申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佈局建設一批海外倉,加快建設100個以上縣域特色產業外貿基地,打造我省外貿轉型發展新引擎。

構建京津冀協同開放共同體

報告首次出現“京津冀協同開放共同體”的提法,令人關注。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我省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從而更加主動地服務和融入國家開放大格局,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空間。

其中,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為我省發展冰雪產業提供了契機。依託冬奧會平臺,一些冰雪強國的企業已經前來洽談合作——有的希望參與冬奧會場館規劃設計專案,有的希望在人才培養方面達成合作,有的則看好冰雪運動裝備器械領域的合作。

形成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河北方陣

報告在部署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工作時,不僅提出要全面提升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品質和水準,加強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端合作,拓展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深度合作,還提出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建立面向全球的生產、貿易、服務網路,打造國際產能合作新樣板,形成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河北方陣。

2017年前三季度,我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746.1億元人民幣,占全省外貿總值的三分之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中方投資額6.15億美元,同比增長38.7%。

同時,我省企業通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先進技術、優化資源配置,特別是國際產能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已投產和在建的境外鋼鐵產能665萬噸、水泥產能468萬噸、玻璃產能85萬重量箱,並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跨國公司雛形。

更加注重高品質共用發展

共用是高品質發展的根本目的,高品質是共用發展的不懈追求。

報告提出,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

如何確保民心工程高標準、高品質推進?

繼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定在幼、學、勞、病、老、住、弱“七個有所”方面用力後,報告再次提出,堅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按照此前省委九屆六次全會部署,上述“七個有所”的用力方向已經明確。幼有所育,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稚園;學有所教,加快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勞有所得,突出抓好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和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病有所醫,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老有所養,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住有所居,實施新的三年棚戶區改造攻堅計畫;弱有所扶,落實好特困人員、殘疾人、優撫對象等群體的兜底保障。

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報告提出,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我省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讓戶戶有增收專案、人人有脫貧門路,切實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造血功能。

當前,我省10個深度貧困縣和206個深度貧困村是扶貧攻堅的重點。報告強調,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根據10個深度貧困縣的需求,去年我省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1萬戶,占全省計畫的44%;對206個深度貧困村符合搬遷條件的71個自然村、2.44萬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推進更高品質的平安河北建設

河北是京畿重地,報告提出,要把握大局、守住底線,積極穩妥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並強調,推進更高品質的平安河北建設,打造更加牢固的首都政治“護城河”。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政府債務風險、安全生產風險以及社會風險等,特別是防控社會風險中,要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如此才能打造更加牢固的首都政治“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