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綜合治理楊柳樹雌株40萬 2020年可望實現有絮不成災

飛絮較往年提早了一兩周

據市園林綠化部門普查,

北京建成區有200萬株楊柳樹雌株,目前,這些楊柳樹都已進入成熟期,飛絮量較大。今年氣溫升高快,春天來得早,楊柳飛絮的時間也較往年提早了一兩周,給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公園注射抑花藥物20萬株

楊柳飛絮長達一個月時間,如何應對?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杜建軍表示,今年將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對五環內的所有楊柳樹進行精確調查、定位和登記工作,

建立雌株的資料庫,為今後五環內精准治理提供基礎。明年調查工作會擴展到五環以外及衛星城等,摸清家底。同時,要從源頭上進行控制,科學選擇綠化樹種,以減少雌株。

目前,園林綠化局已經在黃垡苗圃培育了30萬株毛白楊雄株,每株都可以追溯。今後,在城鎮綠地、新農村綠化中也會嚴把苗木品質關,營造多樹種結合的混交林,把楊柳樹種的比例降下來,並禁止使用楊柳樹雌株。

機場路、八達嶺高速這些楊樹密集的地方,進行楊樹的更新、疏伐,來減少一部分飛絮。總體來看,今年計畫採取更新樹種、合理疏伐、高接換頭、注射藥物、修剪等方式綜合治理楊柳樹雌株40余萬棵。其中,注射抑花藥物20萬株,主要在市屬11家公園等地。採用高接換頭、修剪雌株枝條等方式治理20萬株,以減少飛絮總量。力爭到2020年,基本治理楊柳飛絮,實現有絮不成災。

楊柳樹還要保持一定數量

現在,不少市民對飛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建議直接把楊柳雌株都砍掉。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表示,楊柳樹的生態作用遠遠大於飛絮的影響,治理楊柳飛絮千萬不能一砍了之。目前北京楊柳樹品種數量很多,且大都已經形成大樹,如果大量伐除這些樹木,會引起城市環境品質和景觀的下降,造成更為嚴重的生態損失。作為鄉土樹種,楊柳樹還要保持一定的數量,

尤其北京這種寬馬路,還得高大樹種能撐得起來。此外,楊柳也有其文化價值,“左公柳”、“白楊禮贊”都是說楊柳的。飛絮要解決,但有個過程,不能絕對化。

國務院參事、北京市園林局原副局長劉秀晨也表示,對待楊柳雌株不是消滅而是減少,以人為本的同時也要以生物多樣性為本。不能為了方便人,讓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除了毛白楊,北京還有上世紀五十年代栽的黑楊等其他楊樹品種,

今後都可以嘗試恢復,把種質資源利用好。這樣既保證了物種的多樣性,又減少了飛絮問題。

本報記者 孫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