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無問西東》看當今大學,到底缺了什麼?

看過了《無問西東》,看到沈光耀駕駛著飛機沖向日本軍艦的時候,

忍不住流淚。

一個清華學子,在民族危難之際選擇了民族大義,舍生赴死,但他沒有忘記對媽媽的責任,寫下了“媽媽,對不起”。

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境界?

我想在孔子老人家裡評價一定是極高極高的。

學生如斯,老師亦不會丟人。

無論是校長梅貽琦,還是老師吳嶺瀾,還有王國維、陳寅恪、錢穆、馮友蘭等老師,影片中一段大雨下教室漏雨上課的鏡頭想必大家印象深刻。

老師寫下了“靜坐聽雨”,雖然雨聲已經大到後排的學生聽不到老師的講課生,但這不要緊,要緊的是“學生求學求知,老師傳道解惑”的那種渾然一體的狀態。

不僅僅如此,當學生時代的吳嶺瀾因偏科嚴重困惑不已的時候,校長問他為什麼要學理工科,

他回答:

最好的學生都是學實科的。我只知道,這個年紀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何用管我學什麼。每天把自己交給書本,心裡就覺得踏實。

梅貽琦回答:

你還忽略了一件事,真實。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

吳嶺瀾問什麼是真實?校長回答:

真實就是,你看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吳嶺瀾轉系學文科。

泰戈爾來清華演講,吳嶺瀾也去聽了,他看到了校長梅貽琦,看多了很多篤定的老師,“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羡慕”。

他也聽到泰戈爾在臺上慷慨激昂的說:

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成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吳嶺瀾在那一刹那頓悟了,

他後來也變成了老師。自信而又篤定,即使在昆明,敵機來了,也不能改變他那樣的氣度。

防空警報響的時候,老師怎麼可以比學生先走。

他在躲避日軍飛機轟炸的地下坑道裡給同學們講泰戈爾,深深影響了很多人,也包括沈光耀。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保持內心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此走出黑暗”,沈光耀因此放棄對母親的承諾,走上做一名空軍飛行員的道路。

而剛剛發生的西交大博士自殺事件裡的老師呢?(具體內容請看:看過西交大自殺博士和導師聊天記錄,才能明白他的痛)

她將學生當成學生了嗎?她的師德在哪裡?

這幾天,大家在F進化會員群進行了很多討論,小倩同學還分享了她職場初期被欺負的經歷。

慶倖的是,我們很多人還在堅守自己的真實和良知。而西交大的楊博士的博導老師呢?

她恐怕早就將“老師”代表這兩字代表的內涵完全忘記了,將老師的職責工具化,將個人主觀感受無限擴大化,將學生“奴隸”化。

韓愈在《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得可貴品質。

我們所謂的名校老師你們在做什麼?你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哪裡?

我們已經不敢奢望和《無問西東》的老師們去比了?但是,很多禽獸老師連最基本的已經做不到了,頻發的性侵,性騷擾,淩辱事件,讓我們懷疑高校的老師怎麼可以如此無恥!

這些老師雖然沒有“殺人”,但是他們的行徑比“殺人犯”好到那裡去?這些淩辱對心靈的傷害,對社會風氣的毒害都是持續而深遠的。

“別的老師這麼幹,那麼我當了老師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幹”,一旦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而無問西東老師們的傳承差異何止是天壤之別?

“惡行”做多了就變成了“習慣”,這樣的大學我們不要;這樣的書,我們不讀也罷!

但是,我依然堅信我們的大學總體是好的,有很多有良知的老師,遵照自己內心的真實,一點一滴。

在我的求學生涯裡,我也曾經遇見過很多這樣的老師,自信而從容,無論是“芳華正茂”,還是“芳華已逝”,都在傳道、解惑,做我們的榜樣,傳承那些動人的力量!

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保持內心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此走出黑暗”,沈光耀因此放棄對母親的承諾,走上做一名空軍飛行員的道路。

而剛剛發生的西交大博士自殺事件裡的老師呢?(具體內容請看:看過西交大自殺博士和導師聊天記錄,才能明白他的痛)

她將學生當成學生了嗎?她的師德在哪裡?

這幾天,大家在F進化會員群進行了很多討論,小倩同學還分享了她職場初期被欺負的經歷。

慶倖的是,我們很多人還在堅守自己的真實和良知。而西交大的楊博士的博導老師呢?

她恐怕早就將“老師”代表這兩字代表的內涵完全忘記了,將老師的職責工具化,將個人主觀感受無限擴大化,將學生“奴隸”化。

韓愈在《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得可貴品質。

我們所謂的名校老師你們在做什麼?你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哪裡?

我們已經不敢奢望和《無問西東》的老師們去比了?但是,很多禽獸老師連最基本的已經做不到了,頻發的性侵,性騷擾,淩辱事件,讓我們懷疑高校的老師怎麼可以如此無恥!

這些老師雖然沒有“殺人”,但是他們的行徑比“殺人犯”好到那裡去?這些淩辱對心靈的傷害,對社會風氣的毒害都是持續而深遠的。

“別的老師這麼幹,那麼我當了老師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幹”,一旦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而無問西東老師們的傳承差異何止是天壤之別?

“惡行”做多了就變成了“習慣”,這樣的大學我們不要;這樣的書,我們不讀也罷!

但是,我依然堅信我們的大學總體是好的,有很多有良知的老師,遵照自己內心的真實,一點一滴。

在我的求學生涯裡,我也曾經遇見過很多這樣的老師,自信而從容,無論是“芳華正茂”,還是“芳華已逝”,都在傳道、解惑,做我們的榜樣,傳承那些動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