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媒稱殲-20未來仍會“大改”,目標超越F22和F35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3月24日報導稱,中國宣佈其殲-20隱形戰鬥機已於2017年初悄悄開始服役。進入現役的殲-20戰機數量不得而知,而且戰機的實際戰力也還是未知數。

雖然中國于2014年向其海外客戶推銷18噸重的殲-31隱形戰鬥機,

但不會出口由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生產的更先進的殲-20。成都飛機製造公司還生產殲-10和梟龍戰機。

成飛研製的殲20戰鬥機於2011年1月11日首飛

殲-20於2011年首次試飛,此後又試飛了多次。最初殲-20至少有2種原型機,2013年又出現了一種新原型機,

在原有基礎上有多處修改,估計最大重量36噸。自那以後,出現了更多原型機,並且至少有6種生產型號。

雖然從頭部看,殲-20有點像美國的F-22,但其整體形態、重量和發動機功率都接近美國的F-15C。也就是說,其長度約為20米,翼展13.3米。殲-20的機翼面積也與F-15C差不多,約比F-22(在長度和翼展方面都比F-15C高出幾個百分點)小25%左右。對殲-20來說糟糕的是其發動機功率也與F-15C差不多,而F-22的發動機功率要高出65%。

在後燃室發動的情況下,殲-20的動力要比F-15C強,而接近F-22。但由於後燃室消耗的燃油太多,一次只能使用幾分鐘,新型殲-20似乎可以超音速巡航。

美國F-22“猛禽”戰鬥機

對此,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現代作戰飛機在正式交付使用前,通常要經過1500-4000架次的飛行試驗,

飛行小時大約2000到6000小時,試飛週期為4-10年。殲-20的驗證機於2011年初首飛,從時間上看,理論上有可能小批量生產裝備部隊試用。這名專家認為,如果能在今年投入批量生產,說明其試飛速度是非常快的,在第五代戰機中很可能是最短的。第五代戰機由於技術複雜,試飛週期往往會更長一些。美國F-22A的驗證機YF-22於1990年9月29日首飛,F-22A原型機1998年5月首飛,共有9架原型機參加試飛,
試飛架次達到2400餘次。從驗證機首飛到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經歷了大約16年。F-35從驗證機試飛至今已經有15年,從原型機算起也有近9年時間。俄羅斯的T-50於2010年首飛,計畫今年裝備部隊,歷時6年。

F-15“鷹”戰鬥機伴飛的F-22“猛禽”戰鬥機

不過專家指出,目前來看,外界普遍認為殲-20裝備的仍是AL-31F或渦扇-10發動機,

裝備上述發動機的殲-20,在五代機的4S指標中,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這兩個S肯定無法實現,這就很難說它是標準的五代機。因此,目前的殲-20應該還不是殲-20的最終狀態。不排除殲-20只是小批量生產裝備部隊,然後通過部隊試用、不斷發現問題,最終進行改進的可能。另外,殲-20目前的試飛科目可能遠未達到F-22裝備部隊時的水準,未來需要進一步拓展試飛包線,增加試飛科目,進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實現五代機的作戰能力。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增加試飛科目,進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實現五代機的作戰能力。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