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有強大的軍隊為什麼沒進行有效的抵抗?

一,在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已經沒有了所謂強大的軍隊了。這是因為在之前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陸軍和空軍被重創,海軍基本被全殲。從1990年起,美國主導的國際制裁對伊拉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造成嚴重災難,

首當其衝的是使伊拉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國民經濟陷入癱瘓狀態。在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前,憑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在中東地區處於中上水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4000美元。海灣戰爭使伊拉克的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國家百廢待興。隨著制裁的實施,聯合國凍結了伊拉克在海外的全部資產,世界各國停止了與伊拉克的經貿往來,
伊拉克無法吸納足夠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用於經濟重建。由於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缺乏,伊80%的工廠企業停產,大批人員失業,到伊拉克戰爭之前伊國內失業率達60%以上,通貨膨脹率高達6000%。

長期制裁導致伊拉克國內各類生活用品奇缺。

薩達姆政權自海灣戰爭結束後一直實行定量配給制,但這難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長期的營養不良使伊拉克人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加上缺醫少藥、衛生條件得不到改善以及飲用水受到污染等因素,伊境內許多地區疾病流行。雖然安理會曾通過“石油換食品”決議,允許伊拉克出口少量石油換取食物、藥品等人道物資,但由於美英阻撓,該計畫未能得到徹底執行,
其中伊大量進口合同遭到擱置,從而加重了制裁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據報導,在制裁期間,伊拉克至少有173.2萬人因缺醫少藥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其中近半數為兒童,而5歲以下的兒童比例最高。僅2001年,就有近19萬伊拉克人因營養不良和有病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死亡,其中8.4萬多人是不足5周歲的兒童。僅2002年1月至7月,伊拉克境內死亡人數就達10.3萬,其中4.63萬名為不足5周歲的兒童。
與人民生活貧困化相伴隨的是教育嚴重滑坡。遭受制裁之後,伊拉克無資金投入教育,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從1980年的67%下降至1994年的53%。海灣戰爭前,伊拉克曾一度掃除了文盲,而在制裁期間伊拉克新文盲則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 

(這是當時出生的嬰兒,

瘦弱的嚇人)

經濟制裁對軍隊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二、伊拉克戰爭前,伊拉克現役部隊有42.4萬人,其中陸軍37.5萬,編成7個軍司令部(5個正規軍和2個共和國衛隊軍);裝甲師3個、機械化師3個、步兵師11個、共和國衛隊師6個(裝甲師3個、機械化師1個、步兵師2個),特種共和國衛隊旅4個、突擊師5個、特種部隊旅2個。

主戰坦克:約2200輛。其中T-55/-62型、59式共約1500輛,T-72型700輛。

(T62)

(59式)

(T72)

裝甲偵察車:BRDM-2型、AML-60/-90型、EE-9“響尾蛇”式、EE-3“蛙蛇”式各若干輛。裝甲步兵戰車:BMP-1/-2型約1000輛。

(在海灣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BMP-1戰車)

裝甲人員輸送車:約2400輛,包括BTR-50/-60/-152型。OT-62/-64型、MTLB型、YW-701型、M-113A1/A2型、“潘哈德”M-3型、EE-11,“褐斑洞蛇”式各若干輛。牽引炮:約1900門,包括105毫米、122毫米、130毫米、155毫米各若干門。自行火炮:約150門,包括122毫米2S1型、152毫米2S3型、155毫米M-109Al/A2型和AUF-1型各若干門。火箭炮:約500門,包括107毫米、122毫米、127毫米、132毫米、262毫米炮各若干門。迫擊炮:81毫米、120毫米、160毫米、240毫米炮各若干門。地地導彈:“飛毛腿”式6部,約27枚導彈。反坦克導彈:AT-3“耐火箱”式、AT-4“塞子”式、“米蘭”式、SS-11型、“霍特”式各若干具。無後坐力炮:73毫米、82毫米、107毫米各若干門。反坦克炮:85、100毫米各若干門。直升機:約50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約120架、運輸直升機約350架。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共和國衛隊之外,其餘5個軍均不滿編,大概只有50%左右,而武器裝備因為缺乏資金,維護保養困難,完好率極差,且缺乏急需的零部件,戰鬥力不強。

海軍只有2000餘人,只有小型艦艇10餘艘。

空軍3萬餘人,作戰飛機316架,其中只有100多架高性能飛機具有作戰能力。

(米格29)

(幻影F1)

防空部隊1.7萬人,編成16個防空旅,其中只有1個防空導彈旅,武器以高炮為主,大約6000門,在現代戰爭中,這些高炮的作用已經不大了。而且在海灣戰爭後,這些防空體系遭到過美軍多次打擊,力量大大削弱,且美軍完全掌握其部署。

三、海灣戰爭前伊拉克軍隊的實力

1990年的伊拉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包括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部隊,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僅在科威特戰區就有43個師(含6個共和國衛隊師),擁有4200輛坦克、2800輛裝甲車和3100門火炮。

特別是防空體系。當時伊拉克一體化戰略防空體系KARI按照前蘇聯模式配置,由法國人進行設計,覆蓋伊拉克全境。全系統包括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和70余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可以綜合控制所有的防空單位、空軍基地和地空導彈陣地。全系統的最高指揮機構位於巴格達市內的空防指揮司令部,安裝有法制大型電腦可以集中處理所有資訊,並使用微波和光纜通信系統下達命令,也可以利用民用通訊系統。該系統的所有關鍵節點都有堅固的地下掩體掩護。

(薩姆6)

在該體系控制下,伊拉克空軍有大約33架米格29、28架米格25、100架米格23、190架米格21與大約40架幻影F1可以投入空戰;位於伊拉克各地的254個地空導彈陣地一共擁有1000多部發射架,包括薩姆-2、3、8、9、13和“羅蘭特”、“霍克”等型號,以及薩姆-7、14、16可擕式發射裝置6788具。此外在伊軍中還有各種口徑的高炮近10000門和數萬挺高射機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2003年的伊拉克軍隊和1990年的伊拉克軍隊相比,實力大大下降。

這僅僅是硬實力。

更重要的是,美國主導的長達13年的經濟制裁已經徹底瓦解了伊拉克的民心士氣,軍無鬥志,將謀出路,在心理上已經完勝。

四、伊拉克軍隊的抵抗情況

這場戰爭,其實是一場大人和幼兒的拳擊賽,英美聯軍完全可以只憑藉空中力量就摧毀伊拉克軍隊。但出於政治和檢驗陸軍改革成果的考慮,美軍投入了大量的地面部隊。

實際上,如果拋去完全的空中優勢,美軍地面部隊的表現並不好。比如在烏姆蓋斯爾港戰鬥中,美軍精銳王牌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2個團及英軍海軍陸戰隊一部兵力對防禦的伊拉克軍第45旅100余名官兵在該港口發生激烈交戰,擁有40:1以上兵力優勢和絕對火力優勢的美軍王牌遲遲無法贏得勝利。

再例如,一路突飛猛進的美機步第3師,也就是號稱創造陸軍前進速度奇跡的這個師,其實基本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前進,在遭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迪那”師的情況下,該師一度後退,想利用空中火力打擊伊軍,後被伊拉克軍隊利用沙塵暴天氣進行襲擊,而且得手,造成美軍一定損失。

再例如,美海軍陸戰隊5000餘人負責攻擊巴格達東南的納西裡耶,伊拉克防禦部隊為第11師,從21日戰至25日,在美軍地空火力的狂轟濫炸下,伊拉克軍隊依然堅守陣地,美軍被迫留下部分兵力監視,主力以裝甲車輛排成3.5公里的裝甲走廊捨棄目標前進。

正因為伊拉克軍隊中一些雜牌部隊的頑強抵抗,美軍被迫在26日宣佈增兵3萬,調用了全世界唯一一支數位化步兵,美軍第4機步師。

而且美軍指揮上問題也很多,比如各部急突猛進,在側後暴露了極大的空隙,被伊拉克軍隊屢次利用這種空隙打擊了美軍的後勤補給部隊,造成了相當的傷亡。這是和一支基本沒有抵抗能力的弱敵作戰,可以想像如果是強敵,這種指揮的問題將造成多大的影響。

美軍是在完全掌控戰場資訊的情況下作戰,這種作戰甚至就像我們玩電腦遊戲,看見敵人在哪,動動滑鼠去打擊即可。美軍空中力量基本可以達成這樣進行戰鬥,這種戰鬥其實對伊拉克來說,就是一種屠殺。

但是美地面部隊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戰後美陸軍作戰部長湯瑪斯•懷特辭職、伊拉克戰爭的總指揮弗蘭克斯退出現役。

而伊拉克軍隊方面,因為完全是被動挨打,特別是在美國的制裁下整個國家經濟崩潰、民心崩潰、信念崩潰,薩達姆政權已基本喪失了人民的支援,雖然有部分雜牌部隊頑強作戰,但大部分軍隊的作戰是不堅決的,甚至就是準備投降的,特別是最精銳的共和國衛隊的指揮官基本被美國人收買,這就是為什麼只看見“麥迪那”師在英勇作戰的原因。

(T62)

(59式)

(T72)

裝甲偵察車:BRDM-2型、AML-60/-90型、EE-9“響尾蛇”式、EE-3“蛙蛇”式各若干輛。裝甲步兵戰車:BMP-1/-2型約1000輛。

(在海灣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BMP-1戰車)

裝甲人員輸送車:約2400輛,包括BTR-50/-60/-152型。OT-62/-64型、MTLB型、YW-701型、M-113A1/A2型、“潘哈德”M-3型、EE-11,“褐斑洞蛇”式各若干輛。牽引炮:約1900門,包括105毫米、122毫米、130毫米、155毫米各若干門。自行火炮:約150門,包括122毫米2S1型、152毫米2S3型、155毫米M-109Al/A2型和AUF-1型各若干門。火箭炮:約500門,包括107毫米、122毫米、127毫米、132毫米、262毫米炮各若干門。迫擊炮:81毫米、120毫米、160毫米、240毫米炮各若干門。地地導彈:“飛毛腿”式6部,約27枚導彈。反坦克導彈:AT-3“耐火箱”式、AT-4“塞子”式、“米蘭”式、SS-11型、“霍特”式各若干具。無後坐力炮:73毫米、82毫米、107毫米各若干門。反坦克炮:85、100毫米各若干門。直升機:約50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約120架、運輸直升機約350架。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共和國衛隊之外,其餘5個軍均不滿編,大概只有50%左右,而武器裝備因為缺乏資金,維護保養困難,完好率極差,且缺乏急需的零部件,戰鬥力不強。

海軍只有2000餘人,只有小型艦艇10餘艘。

空軍3萬餘人,作戰飛機316架,其中只有100多架高性能飛機具有作戰能力。

(米格29)

(幻影F1)

防空部隊1.7萬人,編成16個防空旅,其中只有1個防空導彈旅,武器以高炮為主,大約6000門,在現代戰爭中,這些高炮的作用已經不大了。而且在海灣戰爭後,這些防空體系遭到過美軍多次打擊,力量大大削弱,且美軍完全掌握其部署。

三、海灣戰爭前伊拉克軍隊的實力

1990年的伊拉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包括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部隊,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僅在科威特戰區就有43個師(含6個共和國衛隊師),擁有4200輛坦克、2800輛裝甲車和3100門火炮。

特別是防空體系。當時伊拉克一體化戰略防空體系KARI按照前蘇聯模式配置,由法國人進行設計,覆蓋伊拉克全境。全系統包括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和70余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可以綜合控制所有的防空單位、空軍基地和地空導彈陣地。全系統的最高指揮機構位於巴格達市內的空防指揮司令部,安裝有法制大型電腦可以集中處理所有資訊,並使用微波和光纜通信系統下達命令,也可以利用民用通訊系統。該系統的所有關鍵節點都有堅固的地下掩體掩護。

(薩姆6)

在該體系控制下,伊拉克空軍有大約33架米格29、28架米格25、100架米格23、190架米格21與大約40架幻影F1可以投入空戰;位於伊拉克各地的254個地空導彈陣地一共擁有1000多部發射架,包括薩姆-2、3、8、9、13和“羅蘭特”、“霍克”等型號,以及薩姆-7、14、16可擕式發射裝置6788具。此外在伊軍中還有各種口徑的高炮近10000門和數萬挺高射機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2003年的伊拉克軍隊和1990年的伊拉克軍隊相比,實力大大下降。

這僅僅是硬實力。

更重要的是,美國主導的長達13年的經濟制裁已經徹底瓦解了伊拉克的民心士氣,軍無鬥志,將謀出路,在心理上已經完勝。

四、伊拉克軍隊的抵抗情況

這場戰爭,其實是一場大人和幼兒的拳擊賽,英美聯軍完全可以只憑藉空中力量就摧毀伊拉克軍隊。但出於政治和檢驗陸軍改革成果的考慮,美軍投入了大量的地面部隊。

實際上,如果拋去完全的空中優勢,美軍地面部隊的表現並不好。比如在烏姆蓋斯爾港戰鬥中,美軍精銳王牌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2個團及英軍海軍陸戰隊一部兵力對防禦的伊拉克軍第45旅100余名官兵在該港口發生激烈交戰,擁有40:1以上兵力優勢和絕對火力優勢的美軍王牌遲遲無法贏得勝利。

再例如,一路突飛猛進的美機步第3師,也就是號稱創造陸軍前進速度奇跡的這個師,其實基本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前進,在遭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迪那”師的情況下,該師一度後退,想利用空中火力打擊伊軍,後被伊拉克軍隊利用沙塵暴天氣進行襲擊,而且得手,造成美軍一定損失。

再例如,美海軍陸戰隊5000餘人負責攻擊巴格達東南的納西裡耶,伊拉克防禦部隊為第11師,從21日戰至25日,在美軍地空火力的狂轟濫炸下,伊拉克軍隊依然堅守陣地,美軍被迫留下部分兵力監視,主力以裝甲車輛排成3.5公里的裝甲走廊捨棄目標前進。

正因為伊拉克軍隊中一些雜牌部隊的頑強抵抗,美軍被迫在26日宣佈增兵3萬,調用了全世界唯一一支數位化步兵,美軍第4機步師。

而且美軍指揮上問題也很多,比如各部急突猛進,在側後暴露了極大的空隙,被伊拉克軍隊屢次利用這種空隙打擊了美軍的後勤補給部隊,造成了相當的傷亡。這是和一支基本沒有抵抗能力的弱敵作戰,可以想像如果是強敵,這種指揮的問題將造成多大的影響。

美軍是在完全掌控戰場資訊的情況下作戰,這種作戰甚至就像我們玩電腦遊戲,看見敵人在哪,動動滑鼠去打擊即可。美軍空中力量基本可以達成這樣進行戰鬥,這種戰鬥其實對伊拉克來說,就是一種屠殺。

但是美地面部隊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戰後美陸軍作戰部長湯瑪斯•懷特辭職、伊拉克戰爭的總指揮弗蘭克斯退出現役。

而伊拉克軍隊方面,因為完全是被動挨打,特別是在美國的制裁下整個國家經濟崩潰、民心崩潰、信念崩潰,薩達姆政權已基本喪失了人民的支援,雖然有部分雜牌部隊頑強作戰,但大部分軍隊的作戰是不堅決的,甚至就是準備投降的,特別是最精銳的共和國衛隊的指揮官基本被美國人收買,這就是為什麼只看見“麥迪那”師在英勇作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