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骨頭壞死的程度與臨床表現不一致是怎麼回事?

1、股壞死的程度與臨床表現不一致?

由於患髖關節囊內有無積液,患者對疼痛反應的個體差異,往往表現出對壞死程度表現不一致的現象。無塌陷或塌陷較輕,但關節腔內積液過多,

病人會感覺疼痛很重;塌陷較重,病情相對靜止,病人因久經疼痛對疼痛耐受力提高,會表現出相對較輕症狀。

2、得了股骨頭壞死,最終都要換關節?

得了股骨頭壞死,最終並不一定都要換關節。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要換關節,大部分患者得了股骨頭壞死,都能通過其他治療解決問題。

3、股骨頭壞死到什麼程度必須換關節?

從X片上發現自己的股骨頭不圓了,並且出現疼痛,

尤其是夜間疼痛,可以在專業醫院進行進一步專項檢查在確定要不要換。對於一些X片上顯示股骨頭不圓,卻沒有感到疼痛的患者,此時可以不換關節。此外,對於股骨頭壞死導致的兩條腿不等長,如果通過增高墊能墊成一樣高,患者也沒有感到疼痛,這時也不需要換關節。當然,還有些人認為股骨頭壞死一旦達到Ⅲ期,就需要做髖關節置換,這也是一種誤區。換言之,只有當股骨頭壞死導致出現骨關節炎,
一活動就疼,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才考慮做髖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要考慮適應症。

4、聽說股骨頭壞死換完關節後,新的關節會從骨頭裡面掉出來?

新關節從骨頭中掉出來,醫學上叫術後髖關節脫位。一旦出現髖關節脫位就要考慮復位或翻修等問題,

這時需要立即就醫。其實,只要有手術就可能存在併發症,這是很難完全避免的。醫生能夠做的就是提高手術技術,儘量減少手術併發症。就手術後髖關節脫位而言,整體發生率大約為2%~4%。

5

5、股骨頭壞死病人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股骨頭壞死病人的功能鍛煉要貫徹局部與整體、運動與靜止相結合的原則,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動作要協調,

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應根據股骨頭壞死的期、形,骨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功能受限程度以及體質進行全面分析,選擇適宜的站立、坐、臥位鍛煉術式及方法。一般以不負重鍛煉為主,負重鍛煉為輔,當然最好有專業醫生指導鍛煉為佳。

6、為什麼有些病人在服用藥物後,症狀減輕,而X線表現上反而不斷加重?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在股骨頭壞死後用藥的過程中股骨頭內部一直存在著死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的過程。

在用藥後,由於疼痛減輕,病人活動量可能加大,使得股骨頭所受的應力增加,使得這兩個過程都減慢,所以病人可能出現症狀減輕,而體征反而不斷加重。常見的就是有些人在看似正規藥(包括中成藥製劑,祖傳秘方等)其中含有止痛藥、激素的藥物,服用藥物後症狀明顯減輕,但事實上是這些藥物起作用,讓你暫時不感覺到疼痛了,但是X線表現上反而不斷加重。

讓你暫時不感覺到疼痛了,但是X線表現上反而不斷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