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年的輪回:港股重返“大時代”

十年週期輪回,港股“大時代”重返。自2018年1月以來恒生指數漲勢如虹,在十四個交易日內迅速上升超2000點,在1月19日再創下歷史新高32254.89點;同時成交額迅速升溫,令市場投資者振奮。

在創下新高後,部分資金可能於急漲後回抽確認帶來波動率的提升。但業績依然是驅動香港市場的主線邏輯,雖然波動加大,恒生指數依然具有繼續上行的潛力。

見證港股重新崛起的內地投資者,顯然不會錯過分享港股盛宴的機會。

滬深港股通資料顯示,

2018年1月(截至19日)共有537.55億港元淨買入港股,超過2017年四季度三個月單月的水準。港股正成為內地投資客愈加重視的投資品種。

一、港股的投資大時代

事實上,自進入2018年,恒生指數勢如破竹,十四個交易日內連續突破30000點、31000點、32000點多個大關。歷經十年浮沉,港股市場終告別低迷,邁入“大時代”。

從經濟週期背景來看,此輪牛市與2007年的起因並不相同。2007年是週期性行業的整體繁榮,帶來香港市場表現向好。

而此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傳統行業反彈。

從地產行業來看,2007年無論大型或中小型房企,房地產行業整體向好,所以帶動當時香港市場內房股的上行。目前內房股同樣表現高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在地產“去庫存”和金融“去杠杆”的過程中,房企集中度提高。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轉型期之後,外資對於中國經濟以及中資資產的態度改善,而資產品質的見底回升亦將支持港股的長期估值修復。

當前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估值水準,均大幅低於2007年高點。

細究恒生指數以及國企指數成分,在十餘年間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以本港企業為主轉為內資企業佔據絕大部分。

恒生指數雖未改金融地產佔據主導地位的局面,但騰訊控股以及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的納入提升了TMT板塊的權重,改變了恒生指數的行業結構情況。

在2018年1月劇烈上行後,關於恒生指數的未來走向,多名業內人士表示上漲速度會漸慢,甚至出現回檔,但向好的大勢不變。

市場預計恒生指數上升速度會放緩,同時,過去以權重股上漲為主,未來將出現板塊輪動。行情還會繼續上升,畢竟目前普漲還未出現,還要慢慢發展。

美股近半年來股價沖得較快,大幅度上升容易誘發調整,A股銀行板塊也漲得太急。港股1月表現已經漲得過猛,

再受到上述兩者影響,港股接下來大概率會進行調整。

二、港股市場的“北水南調”

不得不提的是,港股慢牛少不了內地資金的助推發展。我們將2017年與2007年做同類對比,就會發現市場的資金結構發生極大變化。

2007年內地資金流入香港市場的管道有限,港股受週邊市場的影響更大。此輪牛市是受到週邊資金與內地資金的綜合影響,投資者結構同樣出現很大的變化。

香港股市的成交額近日有所回升,1月初至今日均成交額達到約1460億港元,明顯高於過去三個月全月的水準(2017年10月951億港元;11月1192億港元;12月1040億港元)。

除了由於部分大盤股比如國內銀行股、科技股、博☆禁☆彩股等,他們股價強勢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外,越來越多港股通資金進場亦是成交額的推手之一。

根據交易資料顯示,1月18-19日從滬、深港股通淨流入的資金量均超60億港元,為2017年以來單日新高。截至1月19日,前14個交易日中,滬深兩地已經為港股淨輸入537.55億港元的彈藥。

更多的資金從港股通以外的管道流入。

在港的金融機構也發現內地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群注意到港股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內陸城市。近期一些北方內陸城市的大戶通過各種管道找到我們,對港股投資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公募基金亦在持續加碼投資港股。近日,主打主動管理的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計畫在1月23日發行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混合基金,主要精選滬港深優質個股。

而在證監會對公募基金的審核中,目前至少有66只計畫投資港股標的的基金等待審批。其中在1月5日獲得證監會新受理的有兩隻,分別為中國人保資管的“港股通中華優選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滙豐晉信的“港股通雙核策略混合型”。

港股的價值窪地正在被更多的投資機構所重視,我們為大家列舉幾個重要時點出現的案例:

1、2002年

巴菲特買入中國石油(00857.HK)時,中石油的PB估值(下同)大約是0.5倍,相當於後來A股上市後被炒到當時最高48元的估值的約1/20。

2、2011年

10月4日,中國中鐵(00390.HK)的估值是0.38倍;2016年5月16日,交通銀行(03328.HK)的估值下降到0.54倍;2008年10月27日,複星國際(00656.HK)的估值為0.33倍,2012年9月6日又降至0.55倍。

3、2013年

6月24日,中信股份(00267.HK)的估值降至0.37倍;晨鳴紙業(01812.HK)的估值則在2012年年中到2014年年中的兩年時間裡,一直在0.35倍上下徘徊。

4、2016年

煤炭龍頭的中國神華(01088.HK)在2016年1月20日的估值是0.56倍;長城汽車(02333.HK)9月18日的估值則是1.7倍,可謂物美價廉。

港股市場為什麼會偶爾出現部分公司被嚴重估值的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港股是一個典型的無效資本市場。

所謂無效市場:就是承認投資者的認知並不能達到完美,所有的認識都是有缺陷的或是歪曲的,人們依靠自已的認識對市場進行預期,並與影響價格的內在規律價值規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場的走勢操縱著需求和供給的發展。

換句話說,其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多半並不能深度挖掘企業背後的價值,不但在研究資訊方面存在劣勢並且未必真正理解企業的基本面。

因此,我們判斷港股市場將是價值投資者的下一個戰場。我們與大家一同去發掘個中蘊藏的投資機遇。——投資魔方

香港股市的成交額近日有所回升,1月初至今日均成交額達到約1460億港元,明顯高於過去三個月全月的水準(2017年10月951億港元;11月1192億港元;12月1040億港元)。

除了由於部分大盤股比如國內銀行股、科技股、博☆禁☆彩股等,他們股價強勢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外,越來越多港股通資金進場亦是成交額的推手之一。

根據交易資料顯示,1月18-19日從滬、深港股通淨流入的資金量均超60億港元,為2017年以來單日新高。截至1月19日,前14個交易日中,滬深兩地已經為港股淨輸入537.55億港元的彈藥。

更多的資金從港股通以外的管道流入。

在港的金融機構也發現內地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群注意到港股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內陸城市。近期一些北方內陸城市的大戶通過各種管道找到我們,對港股投資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公募基金亦在持續加碼投資港股。近日,主打主動管理的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計畫在1月23日發行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混合基金,主要精選滬港深優質個股。

而在證監會對公募基金的審核中,目前至少有66只計畫投資港股標的的基金等待審批。其中在1月5日獲得證監會新受理的有兩隻,分別為中國人保資管的“港股通中華優選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滙豐晉信的“港股通雙核策略混合型”。

港股的價值窪地正在被更多的投資機構所重視,我們為大家列舉幾個重要時點出現的案例:

1、2002年

巴菲特買入中國石油(00857.HK)時,中石油的PB估值(下同)大約是0.5倍,相當於後來A股上市後被炒到當時最高48元的估值的約1/20。

2、2011年

10月4日,中國中鐵(00390.HK)的估值是0.38倍;2016年5月16日,交通銀行(03328.HK)的估值下降到0.54倍;2008年10月27日,複星國際(00656.HK)的估值為0.33倍,2012年9月6日又降至0.55倍。

3、2013年

6月24日,中信股份(00267.HK)的估值降至0.37倍;晨鳴紙業(01812.HK)的估值則在2012年年中到2014年年中的兩年時間裡,一直在0.35倍上下徘徊。

4、2016年

煤炭龍頭的中國神華(01088.HK)在2016年1月20日的估值是0.56倍;長城汽車(02333.HK)9月18日的估值則是1.7倍,可謂物美價廉。

港股市場為什麼會偶爾出現部分公司被嚴重估值的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港股是一個典型的無效資本市場。

所謂無效市場:就是承認投資者的認知並不能達到完美,所有的認識都是有缺陷的或是歪曲的,人們依靠自已的認識對市場進行預期,並與影響價格的內在規律價值規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場的走勢操縱著需求和供給的發展。

換句話說,其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多半並不能深度挖掘企業背後的價值,不但在研究資訊方面存在劣勢並且未必真正理解企業的基本面。

因此,我們判斷港股市場將是價值投資者的下一個戰場。我們與大家一同去發掘個中蘊藏的投資機遇。——投資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