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評分9.4,看完只想不婚不育

2016年年底有一部關於生育的記錄片《生門》在國內上映,由於排片宣傳等原因,這部紀錄片在口碑很好的情況下也只收穫了150萬票房。

今年1月1日它又重映,但是這次重映卻幾乎沒有排片,

六天之後也徹底與院線告別。

有人或許不知道這部電影存在,也有人可能想看沒趕上排片。

好在從12月21日開始,更完整的劇版《生門》在網上上線,一週一集總共十三集,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的看到發生在婦產科的那些事。比起電影版,劇版時常更長,

對於那些病患的描述也更為詳盡。

這部紀錄片所展現的故事都發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鏡頭生猛,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生死交替、新生降臨,無數孕婦來來去去,對於貓醬而言,這樣的場景一個比一個震撼。

來中南醫院尋求治療的孕婦,胎兒或多或少有點問題,

甚至有很多病患從農村縣城而來,只因為這裡是湖北頂級的婦產科,有頂級的設備和頂級的醫生,很多疑難問題也只有這裡可以解決。

在我們幼年時,想必都常常思索自己從何而來,從撿來的到變出來的,偏偏沒有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

也因此我們的童年至少有一隅被置於童話之中。

然而,現實卻是直白而殘酷的。

一個嬰兒的降生,也讓一個母親在生理上承受很大的痛苦,有些甚至面臨生命危險。貓醬的朋友B出生時母親就面臨大出血,好在她與死神擦肩而過,現在想想原來生死之間,

曾經那麼近過。

而《生門》所描繪的就是一種現實,這種現實還與我們近在咫尺。

第一集的一開始,鏡頭對準的第一個病人來自急症。

她身懷死胎,整個人給人感覺搖搖欲墜。

對於醫生而言,她是一個“三無病人”。

姓名、身份證號、家人電話,這些資訊她都保持沉默,

唯一知道的就是她今年26歲,結果還是假的。

醫院只有把員警叫來,有員警的證明才敢做這個手術。

最終她在全麻之後取出死胎,自己也得到解救。

入院幾天後,她15歲到女兒前來看望(從此可得知26歲到年齡是虛報),她背後的難言之隱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從這裡貓醬看到責任二字的重,從頭到尾那個孩子的父親都不曾現身,女人無力的躺在病床上,滿臉寫著蒼白與無力,什麼都不願意說。

那一天還是除夕,電視上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醫院裡是又一個胎兒的悄然而逝。

女人的愚昧、男人的不負責,誰應該為這個慘劇買單。

或許只有當教育全面提升,女孩學會保護自己,男孩學會承擔責任,才能減少這種慘劇吧。

再說另一個讓貓醬印象深刻的故事。

鄭清明年過四十,蹉跎半生終於找到個比自己小的女人,懷上了孩子。

他的老婆陳小鳳送到醫院時境地已經很危險,她懷的是雙胞胎,卻是風險極高的中央型前置胎盤。總之孩子越大,胎盤壓力越大,隨時有可能爆炸。

而鄭清明來自農村,來看病的5000塊錢還是東拼西湊借到的。陳小鳳是他在外打工帶回來的,連社保都沒有,事實上就連陳小鳳這個身份都不屬於她,她曾經被拐賣最終兜兜轉轉終於和鄭清明走到一起。

5000塊錢對於陳小鳳的病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孩子出生需要直接轉兒科進ICU,這就是一大筆錢。

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大人孩子你最好選一個側重的來保。

鄭清明都不想捨棄,在醫生一席話後,他在病床邊上濕潤了眼眶,又默默擦掉淚痕。

他甚至想到賣腎,用自己的血輸給妻子。然而醫院根本不接受賣腎,而他能抽個400ml的血,對陳小鳳的治療完全幫不上忙。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錢。

鄭清明家徒四壁,只有靠家中大哥四處借債,幾乎用光了所有人情才勉強湊到幾萬塊。

那段時間,鄭清明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醫院的催款單,貓醬都深深的感到絕望。是該質問為何窮困,還是應該失望于社會福利,亦或是歸責於命途多舛,貓醬找不到答案。

主治醫師問他,“孩子出生了,那個養孩子的錢怎麼辦?”

鄭清明:“小時候家裡窮,還不是就這樣把我拉扯大。”

主治醫師:“哎,現在不一樣了。”

最讓貓醬感慨的是,從頭到尾陳小鳳都一言不發的躺在床上,她的臉上寫滿了麻木。

沒有人過問過她的意見,她似乎也無權掌握自己和孩子的生死。

所有人擔憂的圍在病房前出謀劃策時,也沒有讓她表態。她能做的好像只有去面對丈夫為她定下的命運。

有人說,這個女人不過就是這一家人的生育工具。

其實,她更多的是無能為力,從被拐賣到住進醫院,她從來無力決定自己的命運。在她身上貓醬看到的是女性的弱勢,子宮似乎成為了導致她四處漂泊的原罪。

好在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對雙胞胎姊妹順利誕生,如今也長得大了一些,除了比尋常小孩羸弱點,其他一切安好。

陳小鳳在家照顧孩子,鄭清明在外努力掙錢還債。

兩個孩子的姓名,把愁字拆開——鄭秋,鄭心。

在中南醫院中,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去去。

有人因為晚一點抽血而大吵大鬧。

有精神分裂患者極度不配合治療,陪同她前來的也只有婆婆和小姑子。婆婆簡單粗暴,“反正我搞不定她,你們幫我搞定”。

然而醫生卻只能建議她轉院,去到一個有機會同時接受精神科和婦產科治療的醫院。

還有四十八歲“老來得子”的丈夫,在兒子順利生下後喜極而泣,和母親一起到村裡告訴所有人這個消息。有後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

他母親的母親,當年生了十三胎。

還有老母親說著自己生育的女兒平安就好。

有人為了保住孩子不惜一切,哪怕再大的風險也願意一試。但也有人不願意承擔風險,害怕錢打水漂或者承擔不起孩子的後續治療費用而放棄這條小生命。

各式各樣的病人來到中南醫院,有的在生死邊緣,有的承擔雙面風險。

看著他們,貓醬感慨萬千。

中國社會對後代的渴望、醫療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婚姻的複雜、醫生的平凡又偉大以及從未變過的重男輕女現象都呈現在《生門》之中。

現實的殘酷一言難盡,而繁衍則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沒有人能夠剝奪。在未來,中南醫院還會有更多徘徊於生死邊緣的母子。所有的准父母都需要為孩子擁有更多的責任感,而社會也應該有所行動。

戲外“早產兒救助計畫”一直在持續,性教育也有很多人在呼籲。

生門是生命之門也是生活之門,生育為新生兒打開了這扇大門。

在生活的泥沼中踏步,只願越來越好、無怨無悔。

至少生命本身是無價的。貓醬私以為生育不是為了繁衍後代,而是生命本身就是可貴的。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只是從這裡貓醬看到責任二字的重,從頭到尾那個孩子的父親都不曾現身,女人無力的躺在病床上,滿臉寫著蒼白與無力,什麼都不願意說。

那一天還是除夕,電視上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醫院裡是又一個胎兒的悄然而逝。

女人的愚昧、男人的不負責,誰應該為這個慘劇買單。

或許只有當教育全面提升,女孩學會保護自己,男孩學會承擔責任,才能減少這種慘劇吧。

再說另一個讓貓醬印象深刻的故事。

鄭清明年過四十,蹉跎半生終於找到個比自己小的女人,懷上了孩子。

他的老婆陳小鳳送到醫院時境地已經很危險,她懷的是雙胞胎,卻是風險極高的中央型前置胎盤。總之孩子越大,胎盤壓力越大,隨時有可能爆炸。

而鄭清明來自農村,來看病的5000塊錢還是東拼西湊借到的。陳小鳳是他在外打工帶回來的,連社保都沒有,事實上就連陳小鳳這個身份都不屬於她,她曾經被拐賣最終兜兜轉轉終於和鄭清明走到一起。

5000塊錢對於陳小鳳的病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孩子出生需要直接轉兒科進ICU,這就是一大筆錢。

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大人孩子你最好選一個側重的來保。

鄭清明都不想捨棄,在醫生一席話後,他在病床邊上濕潤了眼眶,又默默擦掉淚痕。

他甚至想到賣腎,用自己的血輸給妻子。然而醫院根本不接受賣腎,而他能抽個400ml的血,對陳小鳳的治療完全幫不上忙。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錢。

鄭清明家徒四壁,只有靠家中大哥四處借債,幾乎用光了所有人情才勉強湊到幾萬塊。

那段時間,鄭清明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醫院的催款單,貓醬都深深的感到絕望。是該質問為何窮困,還是應該失望于社會福利,亦或是歸責於命途多舛,貓醬找不到答案。

主治醫師問他,“孩子出生了,那個養孩子的錢怎麼辦?”

鄭清明:“小時候家裡窮,還不是就這樣把我拉扯大。”

主治醫師:“哎,現在不一樣了。”

最讓貓醬感慨的是,從頭到尾陳小鳳都一言不發的躺在床上,她的臉上寫滿了麻木。

沒有人過問過她的意見,她似乎也無權掌握自己和孩子的生死。

所有人擔憂的圍在病房前出謀劃策時,也沒有讓她表態。她能做的好像只有去面對丈夫為她定下的命運。

有人說,這個女人不過就是這一家人的生育工具。

其實,她更多的是無能為力,從被拐賣到住進醫院,她從來無力決定自己的命運。在她身上貓醬看到的是女性的弱勢,子宮似乎成為了導致她四處漂泊的原罪。

好在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對雙胞胎姊妹順利誕生,如今也長得大了一些,除了比尋常小孩羸弱點,其他一切安好。

陳小鳳在家照顧孩子,鄭清明在外努力掙錢還債。

兩個孩子的姓名,把愁字拆開——鄭秋,鄭心。

在中南醫院中,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去去。

有人因為晚一點抽血而大吵大鬧。

有精神分裂患者極度不配合治療,陪同她前來的也只有婆婆和小姑子。婆婆簡單粗暴,“反正我搞不定她,你們幫我搞定”。

然而醫生卻只能建議她轉院,去到一個有機會同時接受精神科和婦產科治療的醫院。

還有四十八歲“老來得子”的丈夫,在兒子順利生下後喜極而泣,和母親一起到村裡告訴所有人這個消息。有後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

他母親的母親,當年生了十三胎。

還有老母親說著自己生育的女兒平安就好。

有人為了保住孩子不惜一切,哪怕再大的風險也願意一試。但也有人不願意承擔風險,害怕錢打水漂或者承擔不起孩子的後續治療費用而放棄這條小生命。

各式各樣的病人來到中南醫院,有的在生死邊緣,有的承擔雙面風險。

看著他們,貓醬感慨萬千。

中國社會對後代的渴望、醫療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婚姻的複雜、醫生的平凡又偉大以及從未變過的重男輕女現象都呈現在《生門》之中。

現實的殘酷一言難盡,而繁衍則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沒有人能夠剝奪。在未來,中南醫院還會有更多徘徊於生死邊緣的母子。所有的准父母都需要為孩子擁有更多的責任感,而社會也應該有所行動。

戲外“早產兒救助計畫”一直在持續,性教育也有很多人在呼籲。

生門是生命之門也是生活之門,生育為新生兒打開了這扇大門。

在生活的泥沼中踏步,只願越來越好、無怨無悔。

至少生命本身是無價的。貓醬私以為生育不是為了繁衍後代,而是生命本身就是可貴的。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