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南美食攻略|火辣湘菜,根本停不下來!

“不放辣椒?那你來炒!”早些年廚師會這麼回答怕辣的你。

來到湖南,不要拒絕火辣辣的湖南菜,不論是黑乎乎的臭豆腐、碼滿辣椒的剁椒魚頭,還是市井攤邊的紅色小食,這些讓你腦袋冒煙的湘菜,終究會變成你無比想念的舌尖美味。嘗過湖南的 “辣”,才能更加明白這片土地的美妙!今晚就和Lonely Planet一起去嘗嘗火辣的湖南菜吧!

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找食,湘菜館是不難找尋的。但在這些湘菜館能否吃到地道的湘菜,回答肯定是NO!要吃到正宗地道的湘菜,還得請您移步到湖南來。剁椒魚頭、臘味合蒸、手撕包菜—在這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明星菜品後面,還有林林總總難以盡數的各地美味。

Photo by Julien GONG Min via Flickr不過在全方位品嘗各式湖南菜之前,還得有一項專門的修行,就是能吃辣。潮濕的氣候,造就了湖南人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湖南的辣有著湖南人的脾氣,讓人望而生畏卻又欲罷不能。但若品嘗之後,只怕從此再難有辣度能滿足你的味蕾。

傳說吃辣的境界,有三層—辣不怕,不怕辣,怕不辣,湖南人吃辣境界已達第三層。由此,不吃辣的朋友,很難進入湖南菜的核心地帶,只能徘徊在美食邊緣。稍稍可慰藉的是,湖南除了辣菜外,還有些菜是微辣,甚至是根本不辣的,比如全國知名度頗高的毛氏紅燒肉。湖南美食地圖

湖南有“三湘四水”之稱,根據這樣的地形地貌,湘菜也就有了三大分割板塊—洞庭湖澤的湖鮮,湘江流域的都市菜肴,以及湘西的山野臘味。根據這樣的地形地貌,湘菜也就有了三大分割板塊—洞庭湖澤的湖鮮,湘江流域的都市菜肴,以及湘西的山野臘味。各地菜式也各有千秋,卻也都鮮美異常,讓每一位食客食指大動。

>> 水域湖鮮

在其他省份很難把魚頭當做一道菜品單獨做出來,而湖南人則能以一道魚頭大餐—剁椒魚頭來樹立自己的江湖地位。在全國各地的湘菜館中,剁椒魚頭已成為必點的一道菜。

如果在冬春季來到濕冷的湖南時,不妨一試雜魚火鍋或魚雜火鍋。雜魚火鍋即將湖南河流中的各類小魚仔煮入鍋中,熱氣騰騰的魚湯頗能暖胃。魚雜火鍋即魚子、魚鰾、魚白、魚腸火鍋。當旅行者到達河溪旁,碰見當地魚館機會很大,這裡吃的魚比池塘餵養的魚更鮮美,有時甚至可以從水邊停泊的漁船船艙中直接去挑魚。>> 湘江都市菜肴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經長沙、湘潭、衡陽、株洲、永州等地。這些沿岸城市的都市菜肴多以烹炒為主,加以各地的特色時鮮,美味誘人。

長沙的辣椒炒肉,可謂一絕。說一個廚子不會炒這道菜,等於說這人連豬跑都沒見過。但能像湖南將這道菜炒得家喻戶曉,炒得連盤子上一點油汁都要刮掉,拌著大碗米飯塞進肚子,實現徹徹底底的光碟,是絕無僅有的。

Photo by Prince Roy via Flickr湘潭的“毛氏紅燒肉”,肥而不膩,酥軟甜香。其實紅燒肉也分兩種—甜味紅燒肉和鹹味紅燒肉,毛家紅燒肉屬於前者。後者在湖南也一樣普遍,通常與油豆腐或豆筍等一同紅燒,肉香油濃。Photo by NANXI ZHANG via Flickr小炒黃牛肉,一般餐館都能吃到。髮絲牛百葉,則屬於殿堂級—李合盛、玉樓東、火宮殿這樣的老字型大小才有,牛百葉切得如頭髮絲一樣細,與玉蘭片(筍片)合炒,味道辛辣爽口。

Photo by ChewyIce via Flickr順流而下,到永州,血鴨是當地的一道名菜。湖南地域內多湖澤河溪,隨處都可看到放養的鴨群。而各地炒制的名鴨多以當地地名來命名,如永州血鴨、錢糧湖鴨。鴨子要炒得皮酥肉嫩,是極考驗廚子掌勺功力的—小火慢慢煎炸,不可著急,凡是皮焦肉老或半生不熟難以撕咬的,都是求速度趕工而成的。>> 湘西山珍臘味

Photo by FANG Chen via Flickr湘西山地已是雲貴高原的末端,聳立著武陵山、雪峰山脈,海拔在千米左右。山野之地多產各類時蔬野菜,尤其是野菜種類繁多—香椿、藜蒿、水芹菜、蕨菜、野韭菜等。到飯館點菜,不用看功能表,只問當季時蔬。最不容錯過的是,出產蕨菜、樅菌、竹筍、蓮藕的季節,這些難以長途外運的山珍,是當地最好的美食饋贈。

說到湘西的臘味,凡到各地的鄉土人家,必儲藏有臘味,屋簷下灶臺上掛著一大排一長串—臘魚、臘肉、臘雞、臘鴨、臘腸等。當然在諸多臘味中,臘肉是最尋常的,也是保有量最高的。但要找到真正的好臘肉,並不那麼容易,應該說是很難。臘肉,不用煎炒,就放火頭上這麼一蒸,入口即化,綿軟酥香。

Photo by kevin via Flickr在湘西,不容錯過的還有各地炒制的鴨子—芷江鴨、洪江鴨、鳳凰血粑鴨。炒制過程中,湘西人除了蔥薑辣蒜,還愛放一味作料—甜醬,黑糊糊的,卻香甜無比。血粑鴨,似乎是鳳凰古城必點的美食。長沙:呷小吃才是正經事

Photo by zuiguangyin via Flickr湘菜再火辣,也一定要留點肚量給長沙小吃。除了毛主席愛吃的臭豆腐和前幾年興起的口味蝦,還有糖油粑粑、姊妹團子、椒鹽饊子、湯圓、包子、鍋餃、豆皮等點心,以熱鹵四合一、熊貓姨雞爪為代表的滷味也讓人叫絕。而星城長沙更是雲集了湖南各地的美味,讓旅行者欲罷不能!

Photo by yening via Flickr長沙人把小吃當成夜宵,小吃街一般在午夜進入高☆禁☆潮,淩晨三點才收攤。最著名的小吃街要屬坡子街,這條老街民國時期商鋪雲集,如今它與三王街構成的T字區域內集中了長沙耳熟能詳的老字型大小:火宮殿、楊裕興、向群、文記、雙燕樓……乘公交到坡子街或賈誼故居站即可到達。

Photo by crystalmoon via Flickr另一個小吃聚集地南門口是城南路與黃興路的交叉路口,公交長郡中學站。這裡有兩位長沙“老乾媽”似的傳奇人物駐守:四娭毑從一家泡菜攤起家,十幾年來的榮譽掛滿了兩面牆,不過隨著她本人退出一線,價格不再平民,口碑逐漸下滑;而五娭毑仍然沒有固定門面,臭豆腐炸得香,照樣不怕巷子深。

Photo by Niklaus Berger via Flickr當地人吃夜宵更喜歡去文廟坪,以涼菜居多,小吃店之間擠著許多特色商鋪,可以邊吃邊逛。旅行者晚上在老街裡容易迷路,從長郡中學公交站西側進入登仁橋巷,左拐到南牆灣巷,直走就是西文廟坪巷,遇路口左拐沿古潭街出去就到了湘江中路,正對面即是杜甫江閣,也可以反向逛。

如果在冬春季來到濕冷的湖南時,不妨一試雜魚火鍋或魚雜火鍋。雜魚火鍋即將湖南河流中的各類小魚仔煮入鍋中,熱氣騰騰的魚湯頗能暖胃。魚雜火鍋即魚子、魚鰾、魚白、魚腸火鍋。當旅行者到達河溪旁,碰見當地魚館機會很大,這裡吃的魚比池塘餵養的魚更鮮美,有時甚至可以從水邊停泊的漁船船艙中直接去挑魚。>> 湘江都市菜肴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經長沙、湘潭、衡陽、株洲、永州等地。這些沿岸城市的都市菜肴多以烹炒為主,加以各地的特色時鮮,美味誘人。

長沙的辣椒炒肉,可謂一絕。說一個廚子不會炒這道菜,等於說這人連豬跑都沒見過。但能像湖南將這道菜炒得家喻戶曉,炒得連盤子上一點油汁都要刮掉,拌著大碗米飯塞進肚子,實現徹徹底底的光碟,是絕無僅有的。

Photo by Prince Roy via Flickr湘潭的“毛氏紅燒肉”,肥而不膩,酥軟甜香。其實紅燒肉也分兩種—甜味紅燒肉和鹹味紅燒肉,毛家紅燒肉屬於前者。後者在湖南也一樣普遍,通常與油豆腐或豆筍等一同紅燒,肉香油濃。Photo by NANXI ZHANG via Flickr小炒黃牛肉,一般餐館都能吃到。髮絲牛百葉,則屬於殿堂級—李合盛、玉樓東、火宮殿這樣的老字型大小才有,牛百葉切得如頭髮絲一樣細,與玉蘭片(筍片)合炒,味道辛辣爽口。

Photo by ChewyIce via Flickr順流而下,到永州,血鴨是當地的一道名菜。湖南地域內多湖澤河溪,隨處都可看到放養的鴨群。而各地炒制的名鴨多以當地地名來命名,如永州血鴨、錢糧湖鴨。鴨子要炒得皮酥肉嫩,是極考驗廚子掌勺功力的—小火慢慢煎炸,不可著急,凡是皮焦肉老或半生不熟難以撕咬的,都是求速度趕工而成的。>> 湘西山珍臘味

Photo by FANG Chen via Flickr湘西山地已是雲貴高原的末端,聳立著武陵山、雪峰山脈,海拔在千米左右。山野之地多產各類時蔬野菜,尤其是野菜種類繁多—香椿、藜蒿、水芹菜、蕨菜、野韭菜等。到飯館點菜,不用看功能表,只問當季時蔬。最不容錯過的是,出產蕨菜、樅菌、竹筍、蓮藕的季節,這些難以長途外運的山珍,是當地最好的美食饋贈。

說到湘西的臘味,凡到各地的鄉土人家,必儲藏有臘味,屋簷下灶臺上掛著一大排一長串—臘魚、臘肉、臘雞、臘鴨、臘腸等。當然在諸多臘味中,臘肉是最尋常的,也是保有量最高的。但要找到真正的好臘肉,並不那麼容易,應該說是很難。臘肉,不用煎炒,就放火頭上這麼一蒸,入口即化,綿軟酥香。

Photo by kevin via Flickr在湘西,不容錯過的還有各地炒制的鴨子—芷江鴨、洪江鴨、鳳凰血粑鴨。炒制過程中,湘西人除了蔥薑辣蒜,還愛放一味作料—甜醬,黑糊糊的,卻香甜無比。血粑鴨,似乎是鳳凰古城必點的美食。長沙:呷小吃才是正經事

Photo by zuiguangyin via Flickr湘菜再火辣,也一定要留點肚量給長沙小吃。除了毛主席愛吃的臭豆腐和前幾年興起的口味蝦,還有糖油粑粑、姊妹團子、椒鹽饊子、湯圓、包子、鍋餃、豆皮等點心,以熱鹵四合一、熊貓姨雞爪為代表的滷味也讓人叫絕。而星城長沙更是雲集了湖南各地的美味,讓旅行者欲罷不能!

Photo by yening via Flickr長沙人把小吃當成夜宵,小吃街一般在午夜進入高☆禁☆潮,淩晨三點才收攤。最著名的小吃街要屬坡子街,這條老街民國時期商鋪雲集,如今它與三王街構成的T字區域內集中了長沙耳熟能詳的老字型大小:火宮殿、楊裕興、向群、文記、雙燕樓……乘公交到坡子街或賈誼故居站即可到達。

Photo by crystalmoon via Flickr另一個小吃聚集地南門口是城南路與黃興路的交叉路口,公交長郡中學站。這裡有兩位長沙“老乾媽”似的傳奇人物駐守:四娭毑從一家泡菜攤起家,十幾年來的榮譽掛滿了兩面牆,不過隨著她本人退出一線,價格不再平民,口碑逐漸下滑;而五娭毑仍然沒有固定門面,臭豆腐炸得香,照樣不怕巷子深。

Photo by Niklaus Berger via Flickr當地人吃夜宵更喜歡去文廟坪,以涼菜居多,小吃店之間擠著許多特色商鋪,可以邊吃邊逛。旅行者晚上在老街裡容易迷路,從長郡中學公交站西側進入登仁橋巷,左拐到南牆灣巷,直走就是西文廟坪巷,遇路口左拐沿古潭街出去就到了湘江中路,正對面即是杜甫江閣,也可以反向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