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汽車大資料、互聯網+、年輕化,車企大咖如是說!

將大資料與汽車行業相貫通、融合,這種跨界方式從互聯網崛起的那天便悄然發生,只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二者關係愈加緊密。大資料將深刻影響汽車行業、媒體行業、互聯網行業的發展。

在1月17日,由中國汽車新聞網與手機百度聯合舉辦的“數說汽車·中國汽車消費資料大會暨中國汽車影響力指數盛典”上,同時舉辦了一場以大資料和汽車為背景,以《新格局與新未來》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借此以大資料為核心、為大資料發聲。

本次圓桌論壇,由百度服務平臺部總經理屠靜做主持,百度大客戶部總經理林紅、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美虹、電咖汽車首席行銷官向東平、陸風汽車行銷公司總經理潘欣欣、華晨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景瑤以及極豆車聯網聯合創始人李傑共同參與,各抒已見,將各自在汽車行業多年來的經驗結合當前最火熱的“互聯網+”、大資料,預測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

在智慧化外,產品年輕化同樣是本次圓桌論壇的討論重點。面對80後、90後消費主力的崛起,很難用60、70後的產品打動他們,他們所追求的產品不僅要動力強、實用性,還要充分體現他們的個性。

大資料更精准的研究消費者習慣

“作為品牌行銷來講,必須通過大資料進行精准行銷。”楊美虹對大資料的直觀應用便是精准行銷。此觀點也得到了李傑的認可,他補充道:“為什麼我們收到的資訊會跟我們的習慣越來越貼合?那是因為做了大量的大資料傳導的公司。

現在大家可能會通過各種各樣個性化的運營活動去做宣發的管道,因此在產品本身、宣發管道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美虹

同時,

大資料還在生產上大量應用,她表示:“現在用大資料的生產,它在整個生產線上隨時採集資料,隨即和最好品質的模型進行對比,我們叫資料雙胞胎技術,這是在寶馬工廠裡面普遍應用的。這個資料雙胞胎就可以及時比對,一旦發現生產過程中品質有問題,很快就可以停下來,這個地方可以重新做,以免這個產品交到使用者手裡,發現問題再召回,這樣更麻煩。所以在汽車生產方面,
大資料的確非常重要。”

年輕化是下一個產品突破點

其實,談到大資料便離不開“互聯網+”,而這在汽車行業中的體現便是汽車智慧化。“說到智聯,肯定是跟線下的85後、90後消費群體很搭,我們既然鎖定了這樣一個人群,就意味著我們在追尋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些人就是在互聯網端、在手機端。”景瑤認為智慧化與年輕化往往是同等概念上的應用。

華晨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景瑤

陸風汽車行銷公司總經理潘欣欣

此外,林紅用百度搜索量從消費者的角度,證明了年輕化時代的來臨,她表示:“2017年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逆轉,90後人群第一次成為了消費的雙引擎,此前70後和80後一直是主要消費人群。在2017年,80後+90後第一次超越了70後+80後,成為了未來汽車消費的主流人群。”

百度大客戶部總經理林紅

傳統車企與新興車企並非競爭關係

正是因為智慧化、網聯化、以及年輕化時代的來臨,傳統車企在面對產品戰略轉型時,遇到各種阻礙,激發出本次汽車革命——跨界車企的誕生。尤其聲稱顛覆汽車行業的互聯網公司的進入,總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

不過,楊美虹認為汽車企業面臨的競爭是一樣的,她表示:“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興的互聯網車企,其實大家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只不過在輿論上面覺得,互聯網造車相比較過去傳統造車包袱不再重了。比如說做了十幾年的特斯拉,現在它做的東西跟傳統的車企沒有什麼兩樣。”

電咖汽車董事、首席行銷官向東平

向東平也認同此觀點,他說道:“傳統也好、新的造車也好,我覺得並沒有什麼涇渭分明,並不是很對立或者競爭的狀態。其實我們的共同大方向是如何為客戶、為消費者、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體驗,我覺得這個不管是傳統汽車也好,不管是新的造車勢力也好,最終極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

華晨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景瑤

陸風汽車行銷公司總經理潘欣欣

此外,林紅用百度搜索量從消費者的角度,證明了年輕化時代的來臨,她表示:“2017年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逆轉,90後人群第一次成為了消費的雙引擎,此前70後和80後一直是主要消費人群。在2017年,80後+90後第一次超越了70後+80後,成為了未來汽車消費的主流人群。”

百度大客戶部總經理林紅

傳統車企與新興車企並非競爭關係

正是因為智慧化、網聯化、以及年輕化時代的來臨,傳統車企在面對產品戰略轉型時,遇到各種阻礙,激發出本次汽車革命——跨界車企的誕生。尤其聲稱顛覆汽車行業的互聯網公司的進入,總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

不過,楊美虹認為汽車企業面臨的競爭是一樣的,她表示:“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興的互聯網車企,其實大家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只不過在輿論上面覺得,互聯網造車相比較過去傳統造車包袱不再重了。比如說做了十幾年的特斯拉,現在它做的東西跟傳統的車企沒有什麼兩樣。”

電咖汽車董事、首席行銷官向東平

向東平也認同此觀點,他說道:“傳統也好、新的造車也好,我覺得並沒有什麼涇渭分明,並不是很對立或者競爭的狀態。其實我們的共同大方向是如何為客戶、為消費者、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體驗,我覺得這個不管是傳統汽車也好,不管是新的造車勢力也好,最終極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