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幸福的家庭,從來不是三觀相合,而是不爭對錯

知乎上有人問: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最高贊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爭對錯。

很多夫妻都會把家庭的爭吵歸結為“三觀不合”。其實,哪有那麼多三觀相和呢?

很多時候,夫妻吵架,

只是因為愛爭對錯。

01

我曾深夜接到朋友的電話,抱怨老公“固執”。

我一面強撐著別睡著,一面安慰她:“你好好和他說嘛,你這種態度他怎麼接受呢?”

電話那頭哇哇大哭,說:“我說了無數次了,好說歹說都不行,你說我該怎麼辦嘛?當初真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

我要離婚,我要離婚......”

好吧,這大概就是婚姻時常出現的場景——你簡直不敢相信,你的伴侶就是這樣遲鈍。

最初你想,我等,他/她最後一定會知道他/她錯了,我才是對的。

然後,你們開始冷戰。你很討厭和伴侶之間的這種距離感,但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很生氣,他也是,你們都不想搭理對方,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02

馬東曾經在節目中提到,自己76歲的老母親,過慣了節儉的日子。最喜歡做的事情,

就是關燈。只要屋裡沒有人,母親總是第一時間將燈關掉。

雖然馬東告訴母親,一開一關燈會影響燈的壽命,一直亮著也費不了多少電。

但是即便這樣,母親依然是第一時間關燈。馬東也就不再糾正母親的做法。

因為馬東知道,在母親那裡,及時關燈節約用電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思維模式,就算跟她講明白道理,母親這個年紀,是很難改掉關燈的習慣。

想想我們的母親,

和馬東的母親也一樣麼?

一遍一遍告訴他們,不要給小孩子吃那麼多甜食,她們嘴裡說好,可一轉身,就給孩子買了甜品;

一遍一遍告訴他們,生病要去看醫院,不要依靠保健品,可還是會把保健品當藥吃。

但,恐怕很少人能做到,不和父母爭論。

傷了與父母的感情,也和父母有了隔閡。

我的一個同事,跟我講起她和母親的故事。

她家在農村,她從上大學,多年在外,每年回家時間也不多。

有一年,母親生病,她請假回家住了段時間。母親很疼愛孩子,雖然生病,也會經常到孩子的房間噓寒問暖。但是每次都不敲門,總是直接推門而進。

她在外多年,一個人生活,非常在乎自己的私人空間。母親這樣推門而入,她很不適應,就和母親好好談了一次。告訴母親:“我一個人生活了很久,你的做法影響了我的生活,所以,我們來聊一下,以後你敲門進我屋子。”

母親覺得很委屈,

說:“我是你媽媽,這是我家,為什麼進你的屋子還要敲門?”但是在她的好說歹說下,母親答應了進屋要敲門。可是,之後,母親還是不敲門。

她和母親說很多次也沒有用,所以,每次回家住,都為這個而煩惱。

後來,我跟她提議,讓她回去時常到母親屋子裡跟母親聊天,然後跟母親說,自己回去,將門關上,不要去找她了。

也許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解決方法,但是至少讓母親不再難堪,她的私人空間也不會被打擾。

03

楊絳在《我們仨》裡說過這樣的小事:

“我和鐘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之間,總會有分歧,如果一定要爭論對錯,贏了結果,而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得不痛快。

然而,很多人並不懂這個道理,總是在生活的瑣事上爭論不休。

你想在家安靜坐著,Ta非要說在家坐著對身體不好;

你想買個麵包機,自己做麵包,Ta非說一年吃不了幾次,還占地方;

你想外出吃飯, Ta 非說外面都是地溝油。

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誰對誰錯呢?其實沒有對錯的,只是兩個人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容易解決的。

和伴侶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執,甚至不歡而散。這樣的婚姻顯然是不幸福的。

那麼,幸福的婚姻,是什麼樣子呢?

有不少人認為好的婚姻一定是三觀相合的。但是,好的婚姻,比起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論對錯。

很多時候,爭論有也不會出現爭論結果,而且爭論的過程中,兩個人都覺得很累,以至於兩個人都很傷心。

生活中,並沒有三觀完全一致的兩個人,都會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同。

但是,夫妻之間,比起三觀,更重要的是,相互理解,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不是找誰錯了,而是先想一想,兩個人如何合力解決。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退休領導和老伴在飯桌上說談起怎麼維持婚姻30年,丈夫說:“一個字:忍。”而妻子說:“四個字:忍無可忍。”

這其中的忍,更多的是對是非對錯的“忍”,不爭論是非對錯,才能夠讓婚姻少了爭吵,多了平和。

網上流傳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著妻子。妻子問:“明明知道我錯了,為什麼還讓著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贏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裡,哪裡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不過是你在爭吵,他在笑。

04

記得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中,有一個母親早上要送兩個兒子去學校,但是兩個兒子都貪玩,吃完飯,還要玩玩具,她經常吼叫,吼叫對於兩個孩子也沒有作用。反而讓自己經常忘記帶鑰匙或者手機。

後來,她意識到吼叫是沒有用的。又一次,當孩子有磨磨蹭蹭的時候,她沒有吼叫,而是深呼吸幾次,自己跟自己說:“他們還只是孩子,他們兩個一起玩耍,我真是個幸運的媽媽。”這樣子跟自己說後,她也沒有發脾氣,到兒子們的房間,兒子們給她展示新設計的火車。她則平靜地跟孩子們說:“該穿鞋了。”等到放學後,她留出時間聽兒子講火車的故事。

不與孩子們爭論,不大吼大叫,所花費的時間並沒有比吼叫孩子花費的時間更多。

在小事上不與孩子爭論是非,放下爭論,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瞭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知乎上一位叫@極樂 的網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生說自己怕鬼,嚇得晚上都不敢睡覺。

媽媽再三和她強調,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讓她別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傾訴。於是爸爸問她,鬼長什麼樣?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頭他就不見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孩子在路上經常看到鬼。

接下來,每天放學爸爸都悄悄跟著孩子,想看看孩子眼裡的鬼到底什麼樣。

結果發現,有一個中年男子尾隨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馬報了警,媽媽得知後,後怕不已,慶倖爸爸聽了孩子的“胡話”,讓孩子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家長都把孩子當成不懂事的小孩子,孩子說什麼,也不會認真聽。總是覺得自己知道的比孩子知道的多。

卻不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孩子所說的東西,大人未必懂。

所以,請讓孩子在家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童真,表達自己的想法,哪怕那些想法有些荒唐。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是藏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戰場”,絕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她的私人空間也不會被打擾。

03

楊絳在《我們仨》裡說過這樣的小事:

“我和鐘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之間,總會有分歧,如果一定要爭論對錯,贏了結果,而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得不痛快。

然而,很多人並不懂這個道理,總是在生活的瑣事上爭論不休。

你想在家安靜坐著,Ta非要說在家坐著對身體不好;

你想買個麵包機,自己做麵包,Ta非說一年吃不了幾次,還占地方;

你想外出吃飯, Ta 非說外面都是地溝油。

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誰對誰錯呢?其實沒有對錯的,只是兩個人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容易解決的。

和伴侶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執,甚至不歡而散。這樣的婚姻顯然是不幸福的。

那麼,幸福的婚姻,是什麼樣子呢?

有不少人認為好的婚姻一定是三觀相合的。但是,好的婚姻,比起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論對錯。

很多時候,爭論有也不會出現爭論結果,而且爭論的過程中,兩個人都覺得很累,以至於兩個人都很傷心。

生活中,並沒有三觀完全一致的兩個人,都會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同。

但是,夫妻之間,比起三觀,更重要的是,相互理解,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不是找誰錯了,而是先想一想,兩個人如何合力解決。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退休領導和老伴在飯桌上說談起怎麼維持婚姻30年,丈夫說:“一個字:忍。”而妻子說:“四個字:忍無可忍。”

這其中的忍,更多的是對是非對錯的“忍”,不爭論是非對錯,才能夠讓婚姻少了爭吵,多了平和。

網上流傳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著妻子。妻子問:“明明知道我錯了,為什麼還讓著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贏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裡,哪裡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不過是你在爭吵,他在笑。

04

記得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中,有一個母親早上要送兩個兒子去學校,但是兩個兒子都貪玩,吃完飯,還要玩玩具,她經常吼叫,吼叫對於兩個孩子也沒有作用。反而讓自己經常忘記帶鑰匙或者手機。

後來,她意識到吼叫是沒有用的。又一次,當孩子有磨磨蹭蹭的時候,她沒有吼叫,而是深呼吸幾次,自己跟自己說:“他們還只是孩子,他們兩個一起玩耍,我真是個幸運的媽媽。”這樣子跟自己說後,她也沒有發脾氣,到兒子們的房間,兒子們給她展示新設計的火車。她則平靜地跟孩子們說:“該穿鞋了。”等到放學後,她留出時間聽兒子講火車的故事。

不與孩子們爭論,不大吼大叫,所花費的時間並沒有比吼叫孩子花費的時間更多。

在小事上不與孩子爭論是非,放下爭論,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瞭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知乎上一位叫@極樂 的網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生說自己怕鬼,嚇得晚上都不敢睡覺。

媽媽再三和她強調,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讓她別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傾訴。於是爸爸問她,鬼長什麼樣?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頭他就不見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孩子在路上經常看到鬼。

接下來,每天放學爸爸都悄悄跟著孩子,想看看孩子眼裡的鬼到底什麼樣。

結果發現,有一個中年男子尾隨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馬報了警,媽媽得知後,後怕不已,慶倖爸爸聽了孩子的“胡話”,讓孩子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家長都把孩子當成不懂事的小孩子,孩子說什麼,也不會認真聽。總是覺得自己知道的比孩子知道的多。

卻不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孩子所說的東西,大人未必懂。

所以,請讓孩子在家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童真,表達自己的想法,哪怕那些想法有些荒唐。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是藏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戰場”,絕不是逃兵,而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