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懂茶妹說茶|喝茶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洗茶

人們沖泡茶葉飲用是常常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

一般有三個觀點:

1.認為茶葉在種植、生產、加工、儲運、銷售過程中會附著塵沙。不乾淨,不衛生,所以要洗茶。

2.認為茶葉栽培中銅、鉛等金屬過量或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有有害物質,所以洗茶。

3.認為茶葉第一次沖泡過程不能馬上激發茶葉的香氣、滋味。需要舒展茶葉,所以要洗茶,又稱“醒茶”。

首先,我們要瞭解“洗茶”一詞的來源。

“洗茶”一詞始於北宋。宋子安為補充丁渭《北苑茶錄》和蔡襄《茶錄》記述建安茶事的不足,撰寫了《東溪試茶錄》,並率先提出了要製成品質優異的茶,必須嚴格要求技術操作的四道工序——“擇之必精,濯之必潔,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為茶病。”幾乎成為宋代制茶工藝的典範,產生了深遠影響。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飲而有少沙者,

滌濯之不精也。”他提倡“滌芽惟潔,濯器宜靜。”

到了南宋,趙汝礪在《北苑別錄》中又提出“茶既熟謂茶黃,須淋洗數次,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去其膏”的主張,繼承和發展了“洗茶”的傳統。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宋人指的“洗茶”,是屬於採制過程的範疇。與現在我們常在飲用過程中的“洗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其次,關於不衛生而洗茶的做法

有些茶人解釋“洗茶”是因為要洗去茶葉中不清潔不衛生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等,而不“洗茶”的人,則被認為是“不講衛生”、“不懂茶藝”。

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此事。其實,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以後經過初制、精製,其中有多道工序如殺青、炒制,揉撚、烘焙等不同工藝,

不僅獲得茶葉品味品級,而且達到衛生標準。每一種茶葉都要經過高溫乾燥工序,在這個過程中已經進行了一道殺菌。

鮮葉採摘主要是人工採摘,從茶樹的鮮葉採摘一直到成品,整個生產加工過程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標準。各企業也相應建立有生產操作規程和衛生標準操作程式,特別是名優茶。運輸、銷售也都有嚴格衛生指標。

當然其中不可避免會有夾雜物如茶灰、塵埃,

經注入沸水立即倒掉,可迅即去除。那麼似乎為了清潔而洗茶也是無可厚非。但是,有時“洗茶”連茶葉精華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洗掉了。

再次,關於安全而洗茶

很多茶友一談到茶葉農殘就色變,甚至咬牙切齒。其實完全沒必要動這麼大的火氣,所有規模化種植的農產品,都避免不了使用農藥,茶葉也不例外。但國家標準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有一定的標準,只要殘留量在限值之內,就是安全的。

大部分農藥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茶葉用水沖泡,其農殘分解出來的量只是有機化學檢測量的10%~20%。所以在理論上,農殘標準合格的茶葉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為了安全而洗茶,即使茶葉中有少量的農藥殘留,泡出的茶湯中農藥含量極低,通過飲茶攝入的農藥也在安全範圍內,不會對人產生健康風險。

再次,關於“醒茶”

泡茶中為了溫潤茶葉,使茶湯、滋味到達更好而進行的“洗茶”,主要作用是溫潤條索,自然也有清洗的元素,但是用洗茶這個說法有本末倒置之意,長期以來,不少人人云亦云,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另“洗茶”真正成為“洗”茶。

由此,丁俊之先生率先提出,把茶藝中的“洗茶”修正為“浸茶”或“溫茶”。很多茶學界、茶文化界的人士也都已認同。

因此可以看出,為了“醒茶”而進行的洗茶,才是真正的“洗茶”,清潔,安全,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

洗茶有除塵、醒茶、潤茶的功效,而醒茶、潤茶才是真正的目的

“醒茶”就是讓茶葉從沉睡的狀態蘇醒。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它能使茶葉充分舒展,促進內含物質的浸出。

熱水因高溫,快速透過葉片表面進入幹茶內部組織,並進入細胞內部。細胞內主滋味和香氣的內含物質——氨基酸、茶多酚等借水而發,一旦完全浸潤,形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細胞內部的物質開始主動向外滲透,茶湯的濃度開始隨著高溫和浸泡時間的加長逐漸變高。

最後,茶業界對於如何洗茶的爭論很多

一般認為,為了不讓茶葉中有效成分流失洗茶時間最好不超過5秒。

有學者認為,用溫水或者涼水洗好,不提倡用開水洗。

第一泡的有效成分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對人體健康和享受茶的美昧有益,根據相關實驗證明,茶的有益成分和香氣物質在第一泡後三秒即開始浸出,若緩慢倒掉茶水(超過3秒鐘),茶中有效成份,就會大量損失,所以要快倒,這點是最重要的。

一般認為綠茶不必淋洗,但也有學者通過用蓋碗分別沖泡六安瓜片、朵型毛峰和條形毛峰,採用感官審評和化學成分分析的實驗表明綠茶也可以淋洗,淋洗時間建議為3s;高嫩度的綠茶建議短時淋洗。

相信通過本文的閱讀,可以讓你知道,“洗茶”是為了什麼。對於是否洗茶,如何洗茶,取決於你的茶葉,一般對隔年陳茶或製造粗劣的某些低檔茶,用沸水隨注隨傾以去其塵垢,使其更符合衛生要求。對於珠型茶或緊壓茶可以快速沖泡可以更好地潤茶,醒茶。

“洗茶”小方法:

step1 投茶

step2 注水

step3 出湯

step4 倒掉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洗茶”似乎是泡茶時,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個“艱難”選擇。

因茶而異

▼一張圖看懂哪些茶要洗,洗幾遍▼

小提示:潤茶,即對於不需要洗茶的茶,可採用先注少量水浸潤茶之後,再注滿水的手法,這更有利於茶滋味及香氣的煥發。

再多囉嗦幾句:

為了保證茶的內含物質不被過量析出,以及茶香最大程度的保留,在醒茶中特別要注意兩點:

洗茶出湯要快 & 水溫要高

茶葉入水,其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最易被釋出,釋出越多、滋味就越淡,所以盡可能在茶葉剛好被完全浸沒時即可倒出洗茶水。

溫度越高,釋出速度越快,茶的滋味越淡,可為什麼還要高溫呢?

因為溫度極大的影響著茶香的激發,若第一道茶湯溫度太低,則這一款茶的香氣就很難被完全激發,故洗茶需高溫。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發佈,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都避免不了使用農藥,茶葉也不例外。但國家標準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有一定的標準,只要殘留量在限值之內,就是安全的。

大部分農藥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茶葉用水沖泡,其農殘分解出來的量只是有機化學檢測量的10%~20%。所以在理論上,農殘標準合格的茶葉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為了安全而洗茶,即使茶葉中有少量的農藥殘留,泡出的茶湯中農藥含量極低,通過飲茶攝入的農藥也在安全範圍內,不會對人產生健康風險。

再次,關於“醒茶”

泡茶中為了溫潤茶葉,使茶湯、滋味到達更好而進行的“洗茶”,主要作用是溫潤條索,自然也有清洗的元素,但是用洗茶這個說法有本末倒置之意,長期以來,不少人人云亦云,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另“洗茶”真正成為“洗”茶。

由此,丁俊之先生率先提出,把茶藝中的“洗茶”修正為“浸茶”或“溫茶”。很多茶學界、茶文化界的人士也都已認同。

因此可以看出,為了“醒茶”而進行的洗茶,才是真正的“洗茶”,清潔,安全,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

洗茶有除塵、醒茶、潤茶的功效,而醒茶、潤茶才是真正的目的

“醒茶”就是讓茶葉從沉睡的狀態蘇醒。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它能使茶葉充分舒展,促進內含物質的浸出。

熱水因高溫,快速透過葉片表面進入幹茶內部組織,並進入細胞內部。細胞內主滋味和香氣的內含物質——氨基酸、茶多酚等借水而發,一旦完全浸潤,形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細胞內部的物質開始主動向外滲透,茶湯的濃度開始隨著高溫和浸泡時間的加長逐漸變高。

最後,茶業界對於如何洗茶的爭論很多

一般認為,為了不讓茶葉中有效成分流失洗茶時間最好不超過5秒。

有學者認為,用溫水或者涼水洗好,不提倡用開水洗。

第一泡的有效成分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對人體健康和享受茶的美昧有益,根據相關實驗證明,茶的有益成分和香氣物質在第一泡後三秒即開始浸出,若緩慢倒掉茶水(超過3秒鐘),茶中有效成份,就會大量損失,所以要快倒,這點是最重要的。

一般認為綠茶不必淋洗,但也有學者通過用蓋碗分別沖泡六安瓜片、朵型毛峰和條形毛峰,採用感官審評和化學成分分析的實驗表明綠茶也可以淋洗,淋洗時間建議為3s;高嫩度的綠茶建議短時淋洗。

相信通過本文的閱讀,可以讓你知道,“洗茶”是為了什麼。對於是否洗茶,如何洗茶,取決於你的茶葉,一般對隔年陳茶或製造粗劣的某些低檔茶,用沸水隨注隨傾以去其塵垢,使其更符合衛生要求。對於珠型茶或緊壓茶可以快速沖泡可以更好地潤茶,醒茶。

“洗茶”小方法:

step1 投茶

step2 注水

step3 出湯

step4 倒掉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洗茶”似乎是泡茶時,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個“艱難”選擇。

因茶而異

▼一張圖看懂哪些茶要洗,洗幾遍▼

小提示:潤茶,即對於不需要洗茶的茶,可採用先注少量水浸潤茶之後,再注滿水的手法,這更有利於茶滋味及香氣的煥發。

再多囉嗦幾句:

為了保證茶的內含物質不被過量析出,以及茶香最大程度的保留,在醒茶中特別要注意兩點:

洗茶出湯要快 & 水溫要高

茶葉入水,其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最易被釋出,釋出越多、滋味就越淡,所以盡可能在茶葉剛好被完全浸沒時即可倒出洗茶水。

溫度越高,釋出速度越快,茶的滋味越淡,可為什麼還要高溫呢?

因為溫度極大的影響著茶香的激發,若第一道茶湯溫度太低,則這一款茶的香氣就很難被完全激發,故洗茶需高溫。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發佈,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