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藏鐵路烈士我們不應該遺忘

這是我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自己開車走過青藏線以後才知道修青藏鐵路的偉大,

為青藏鐵路事業付出的人們致敬,你們不改被遺忘,以下是原文:

長眠在雪山下的英雄不應被人遺忘。青藏鐵路通車在即,格爾木市一派繁忙,這座城市前所未有地湧現出大批遊客和記者。但很少有人到過距離火車站西邊10公里的烈士陵園,這裡靜靜長眠著早年修建青藏鐵路的數百名戰士。數十年前,是他們鋪就了青藏鐵路青海到格爾木長達800公里的高原鐵路。

雪山下長眠700多位英雄

55歲的冉世龍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給長眠在格爾木烈士陵園裡的戰士們清掃墓碑上的灰塵。記者見到墓碑上一塵不染。“清明節會有人來拜祭,平常來的人很少。”兩年前開始,原本是木工的冉世龍,來到這裡守護陵墓。

占地315畝的格爾木烈士陵園,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座特殊陵園,從上世紀50年代修築青藏公路,到跨世紀修築 青藏鐵路,

在這塊土地上,長眠著700多位烈士。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有的戰士犧牲時,連遺體也沒有留下,所以陵園裡有香煙塚和衣冠塚。

冉世龍特意把我們帶到陵園中一個130名官兵的合葬墓。在陵園一側我們看到補立的一塊石碑,上面記著參加青藏線第一期(西格段)工程的64名烈士的名字。墓誌銘上寫著“葬我於雪山之下,望我第二故鄉”。

“噶爾穆就在我腳下”

關於這些烈士的事蹟,

冉世龍再清楚不過。40多年前,一位名叫慕生忠的將軍和他的部下,帶著“噶爾穆”這個地名,猶如帶著一個傳說,來找這個地方。噶爾穆是蒙古語,意為河流彙聚之地。將軍率隊從東距青海省西寧市500多公里的香日德向西而行,走過了300多公里荒漠,看到的只是成群的野馬和野羊。“噶爾穆到底在哪裡?”將軍說:“別找了,就在我腳下。”他們就在這裡建成了現在的格爾木市。

烈士們對青藏鐵路的貢獻,

最讓人熟知的莫過於修建關角隧道。關角隧道全長4010米,軌面海拔3680米,是青藏鐵路一期工程最難點。當年,鐵道兵第十師集結兩個營的兵力,在關角山展開會戰。當時條件十分艱苦,有時只能一鍬一鍬地去挖。由於地處高原,洞內嚴重缺氧,如果在洞內工作時間長一些,就會感到胸悶無力,甚至昏厥。由於高原上沸點低,飯總是做不熟。戰士們一年四季沒有新鮮蔬菜,
只有罐頭、肉,還有就是乾菜,喝的水也是雪水。後來,關角隧道塌方。戰士們是用木頭頂著,挖進去一截以後再用木頭頂,後來還沒來得及頂的時候,它就塌方了,人就埋在底下了。當時一共犧牲了55名戰士。

我是廣東人,在拉薩生活了6年,歡迎來我家做客,需要幫忙或者關於西藏的事情都可以諮詢我,但願你我都能以夢為馬,但願更多人能愛上西藏,請關注我,有你好看。純手工,純原創,歡迎點贊。

需要幫忙或者關於西藏的事情都可以諮詢我,但願你我都能以夢為馬,但願更多人能愛上西藏,請關注我,有你好看。純手工,純原創,歡迎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