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蔣方舟:智能時代不憂慮寫作,但焦慮大眾閱讀退化

青年女作家、《新週刊》副主編蔣方舟因少年成名而引發社會關注,

並被貼上眾多標籤。從成名一路走來,她始終保持對社會潮流的冷靜審視和不隨波逐流的自我。最近,她受邀擔任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評審,近距離打量新一代年輕人和即將到來的智慧時代,首次深度披露了對年輕群體的理解與疑惑、對智慧時代的期待與焦慮,以及自己在時代洪流中如何聽從內心召喚等。

換去正式場合的一襲白色衫裙,

著上一身黑色休閒運動服,與在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上的幽默、俏皮相比,訪談室中的蔣方舟多出了一份沉靜與睿智。20餘年觀察社會變幻的寫作經歷,讓她獲得了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和蔣方舟沒有交集的人大多是通過“少女作家”、“叛逆作家”、“相親作家”、“恨嫁作家”等標籤認識她的。她曾努力反抗過這些標籤,但最終卻放棄了辯駁。有人說,她已習慣在誤解和標籤下生活。

眾多標籤包裹下,蔣方舟心底憋著一股氣,但她沒有直接發洩,反而從容地將外界的誤讀看作是前行的動力。“別人懷疑你,你就堅定一點,別人質疑你,你又堅定一點。”在總決賽上接受採訪時,蔣方舟點評賽場年輕人的這番話,也像是內心自白。

儘管常常處於被審視的環境,作為年輕人的她卻認為,這個時代對年輕人太好了,並以一種批判的口吻說:“現在的年輕人不缺鼓勵,

缺的反而是比較務實和犀利的審問。”

蔣方舟擁有一種篤定的力量,在社會快節奏運轉、碎片化資訊氾濫、受眾注意力被切割的當下,仍沉浸在長篇寫作的熱情中,會奢侈地將步伐放慢,以保持這種熱情。2016年,她隻身在日本東京整整待了一年,為的就是感受“徹頭徹尾的孤獨”,以汲取寫作靈感。

28歲的蔣方舟,內心藏著寫作野心,她的寫作欲依然比結婚欲更強烈。

她將結婚年齡定在35歲,並立志在30歲前寫出一部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她關注現實世界裡人類的情感、內心與社會價值,但又希望跳脫現世生存框架,目前正著手寫作一部反烏托邦的長篇和科幻短篇,這促使她不僅要關注當下,更要有想像未來的能力,借此拉長文字的生命力,寫出不被現實和時間打敗的故事。

這對她是不小的挑戰,她自嘲自己是想像力貧瘠的創作者。

她從書裡和電影裡汲取想像營養,也從各種智慧設備中感知未來脈搏。擔任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評審,觀察和審視更年輕的群體,也是洞察未來的方式之一。

面對即將到來的智慧時代,蔣方舟顯得很樂觀,她認為人工智慧正在突破人類的想像力邊界。而當審視自己的職業時,她毫不擔心寫作會被機器取代,唯獨憂慮的是:大眾的閱讀能力逐步退化,更年輕的一代人也越來越沒有群體記憶。

以下是訪談對話。

智慧未來與社會生存

“時代永遠在前面,願意走的早早就上車了,不願意走的也被拖著往前走。”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評審陣容。

問:有人擔心智慧型機器會取代很多工作崗位,在你看來智慧時代是變得更好了還是更糟了?

蔣方舟:還是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吧。當然,肯定會讓一些人失去工作機會,但這是自然淘汰的過程。對於智慧時代,我倒沒有悲觀,如果人的某種單一技能被淘汰了,那就去發展多面潛能。

問:對此你會有焦慮嗎?

蔣方舟:職業發展上有兩重焦慮。第一,自身有沒有可能被取代,比如說機器可以寫小說。這個焦慮並不大,能夠被取代的那部分寫作,本來也應該被取代,因為沒什麼價值。持續的創造力不會被取代。

我最焦慮的,是受眾焦慮。文學文本已經不是現在年輕人認知世界的方式了,大眾的閱讀能力也在變差。文學文本受眾的消失,我還是很擔心的。

問: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擁抱智慧生活還是偏向抵觸它?

蔣方舟:時代永遠在前面,願意走的早早就上車了,不願意走的也被拖著往前走。你不可能落在這個時代後面。要早認清形勢,更好地迎接新時代和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充滿了可能性。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說,因為確實創造了很多未知的東西。還有一點,從很自私的角度來說,由於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壞事,但也是好事。看書成了少部分人擁有的能力和技能,那麼能夠快速看書迅速整理的人,就能吃知識紅利。

問:現在流行一個詞——智慧時代的原住民,你怎麼理解它的含義?

蔣方舟:這些人可能是三四歲時或者說兩三歲就開始玩iPad切水果的小孩,智慧原住民已經產生了,但他們還沒走到真正到發揮創造力的時刻。

問:這些小孩的優勢會是什麼?

蔣方舟:我首先想到的是劣勢,他們可能不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創造靈感。還有一點,因為沉迷智慧設備,我覺得他們會對他人的感覺沒那麼敏感,對別人的關心也比較少。在這種情境裡,他們能夠創造出什麼樣的產品?能不能創造出真正有“愛”的東西?

面對智能時代,我有兩點擔心:一是人對人的關照會變少,我們對他人的痛苦失去感知能力;還有一個是大資料,比如資訊推送,演算法是根據個人興趣設定的,有可能讓一個人的視野變得越來越狹隘,盲區也越來越多。

問:有沒有方法改變這種狀態?

蔣方舟:像聯想這種鼓勵造物的狀態就很好,參賽學生造出的東西,是和現實世界有聯繫的。這次大賽的很多參賽作品,是發心于對現實生活的一些需求洞察,是發明一些讓人可以走出去、與他人產生交互的智慧設備。

問:你最期望擁有什麼樣的智慧設備?

蔣方舟:我特別需要一個智慧翻譯機器。現在的翻譯還是比較差,文學作品更是這樣。這款設備如果能學習作家的語言風格,從技術上打破語言、文化的隔閡,年輕人瞭解外界的代價就會變小。

問:在你的想像中,未來的智慧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

蔣方舟:早上起床時,床會輕輕地把你托起來,窗簾自動打開,機器人會自動幫你穿睡衣,走到淋浴間會流出合適溫度的水,麵包機會自動幫你做出麵包……這是未來的智慧生活,每個人過的都是“帝王”般的生活。

年輕、創新與智慧創造

“現在的年輕人不缺鼓勵,缺的是比較務實和犀利的審問。”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評審風格溫和又犀利。

問:時代變化很快,在大賽上你看到的是比你更年輕的人,在你看來他們這代人和你不一樣嗎?

蔣方舟:這些小孩對於自己和未來有很大的期待,對未來社會的想像比我更遠一些,他們好像已經擺脫了現實生活的壓力。

問:你覺得他們創造的驅動力源自什麼,是那種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想法嗎?

蔣方舟:我覺得他們的趣味驅動更強一些,比如說VR的設備,其實很明顯是趣味驅動的,像3D印表機造物的東西,也不是實用驅動,是趣味驅動的。現在的年輕人族群化很厲害,連接他們族群的,其實就是共同的興趣。

問:在你看來,聯想在鼓勵大學生創新、調動大家的創造熱情上,還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

蔣方舟:已經很好了,聯想是連接年輕人和市場的一條紐帶,好處就是直接把面向大眾的中間障礙給清除了,而且產品也可以儘快量產,這對年輕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們在創造產品時的心態也更成熟,我發現評審問他們的問題,其實他們都拷問過自己。

問:因為這些產品可能要由聯想賦能量產,所以評審在提問時也顯得很犀利,你怎麼看待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這次大賽上的表現?

蔣方舟:我覺得他看似溫和,但看問題挺尖銳的,他見的東西足夠多,所以判斷力很強。他能甄別年輕人創作的哪些東西有價值,哪些價值沒有那麼強,並能直接說出來。

這個時代其實對年輕人太好了,我之前做過類似節目的評委,很多人對年輕人一味地討好和諂媚,覺得年輕人敢想敢幹了不起,給他們點贊鼓掌,說得都沒邊了。劉總在大賽上對這些年輕人挺不留情面地直言,挺讓我意外的,但這裡的出發點是好的。年輕人需要不斷地歷練,而且要和外界對抗。年輕人不缺鼓勵,缺的是比較務實和犀利的審問,團隊順風順水時也是最容易分崩離析,但在抵抗外力的時候反而是最團結的。

智慧互聯與中國速度

“能不能超前感知到社會變化,或者把握時代變化的核心焦慮和核心痛苦,是比較有意思的。”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最強大腦》演播廳決出前三強。

問:你最近在海外生活了一段時間,為什麼要去日本待上一年?

蔣方舟:人在同一個環境當中,視野會變得越來越狹窄,你看到的人和事其實都是雷同的,在海外很大的不一樣就是,那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孤獨,它會帶給你很新鮮的感受,讓你在審視現實世界時會有更寬的視野。

問:有沒有做一些關於海外年輕人的觀察,他們和中國的年輕人有什麼不一樣?

蔣方舟:我觀察到的日本年輕人,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對外面世界沒有多少好奇、沒有什麼欲望,就把自己那點事情琢磨好就行了,當然日本年輕人可能更快樂一些。

問:現在大家都說中國可能會成引領智慧互聯網發展的角色,你觀察到的日本與中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蔣方舟:中國的發展速度很快,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人口基數大帶來的競爭原因,這也是能否在世界上引領智慧時代的重要動力。

問:對於寫作者來說,似乎不希望速度太快?

蔣方舟:創作者很大的挑戰,就在於即便現在把握了社會生態,但需要時間寫出來,可寫出來之後,作品也許已經過時了,這個社會生態可能已經不存在了,不過樂趣也正在於此——能不能超前感知到社會變化,或者把握時代變化的核心焦慮和核心痛苦,是比較有意思的。

問:你說你還有寫作野心,你期望你的作家生涯做到什麼程度?

蔣方舟:我覺得每個階段不一樣,這個階段是想成為中國最好的青年作家,成為70後、80後裡能夠寫出這個時代精神的最好的青年作家,這離我到30歲還有一年半的時間。

問:你會堅持寫自己想表達但不一定會受市場歡迎的創作嗎?

蔣方舟:我今年想做一個講座,這是屬於我想做的,但是市場不一定會喜歡。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即使這件事情不成功,但是我想做,就滿足了。很多人本身就是面向市場,這個市場又不可控,就容易後悔,或者容易失敗。

問:那你會向商業妥協嗎?

蔣方舟:不妥協。金錢可以再生,熱情不可再生。

訪談背景

2018年1月23日,蔣方舟受邀參加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在南京《最強大腦》錄製現場進行的全國總決賽,並與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等聯想高管、《最強大腦》人氣選手王昱珩一起擔任大賽評審。

這次大賽是聯想首次面向500多所高校舉辦的全國性智慧生態創新大賽,吸引1萬多名高校大學生參賽。11支參賽隊伍成功晉級全國總決賽,最終南開大學優米團隊憑藉模仿媽媽的飯、將媽媽的味道留在身邊的“味來智慧煲”一舉奪魁,來自清華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姐妹組合glitter團隊,憑藉一款集美妝社交和智能推薦於一體的“海馬魔鏡”斬獲大賽亞軍,來自西安科技大學的觸夢科技團隊,憑藉一款可延伸手指觸覺的“Hypnos觸覺回饋手套”斬獲大賽季軍。

這次大賽旨在挖掘隱藏在中國高校裡的創新人才和創新產品,隨後聯想將聯手大學生孵化一批富有賦能實力的標杆樣本,進而不斷豐富其智慧生態版圖。賦能過程中,聯想擬説明大學生完成作品設計、製造、量產和銷售等環節,大學生的原型作品將孵化為成熟商品,這些商品未來或將在聯想的線上商城和線下新零售店亮相售賣。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

詳細情況

可點擊文尾“閱讀原文”瞭解

以下是訪談對話。

智慧未來與社會生存

“時代永遠在前面,願意走的早早就上車了,不願意走的也被拖著往前走。”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評審陣容。

問:有人擔心智慧型機器會取代很多工作崗位,在你看來智慧時代是變得更好了還是更糟了?

蔣方舟:還是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吧。當然,肯定會讓一些人失去工作機會,但這是自然淘汰的過程。對於智慧時代,我倒沒有悲觀,如果人的某種單一技能被淘汰了,那就去發展多面潛能。

問:對此你會有焦慮嗎?

蔣方舟:職業發展上有兩重焦慮。第一,自身有沒有可能被取代,比如說機器可以寫小說。這個焦慮並不大,能夠被取代的那部分寫作,本來也應該被取代,因為沒什麼價值。持續的創造力不會被取代。

我最焦慮的,是受眾焦慮。文學文本已經不是現在年輕人認知世界的方式了,大眾的閱讀能力也在變差。文學文本受眾的消失,我還是很擔心的。

問: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擁抱智慧生活還是偏向抵觸它?

蔣方舟:時代永遠在前面,願意走的早早就上車了,不願意走的也被拖著往前走。你不可能落在這個時代後面。要早認清形勢,更好地迎接新時代和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充滿了可能性。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說,因為確實創造了很多未知的東西。還有一點,從很自私的角度來說,由於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壞事,但也是好事。看書成了少部分人擁有的能力和技能,那麼能夠快速看書迅速整理的人,就能吃知識紅利。

問:現在流行一個詞——智慧時代的原住民,你怎麼理解它的含義?

蔣方舟:這些人可能是三四歲時或者說兩三歲就開始玩iPad切水果的小孩,智慧原住民已經產生了,但他們還沒走到真正到發揮創造力的時刻。

問:這些小孩的優勢會是什麼?

蔣方舟:我首先想到的是劣勢,他們可能不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創造靈感。還有一點,因為沉迷智慧設備,我覺得他們會對他人的感覺沒那麼敏感,對別人的關心也比較少。在這種情境裡,他們能夠創造出什麼樣的產品?能不能創造出真正有“愛”的東西?

面對智能時代,我有兩點擔心:一是人對人的關照會變少,我們對他人的痛苦失去感知能力;還有一個是大資料,比如資訊推送,演算法是根據個人興趣設定的,有可能讓一個人的視野變得越來越狹隘,盲區也越來越多。

問:有沒有方法改變這種狀態?

蔣方舟:像聯想這種鼓勵造物的狀態就很好,參賽學生造出的東西,是和現實世界有聯繫的。這次大賽的很多參賽作品,是發心于對現實生活的一些需求洞察,是發明一些讓人可以走出去、與他人產生交互的智慧設備。

問:你最期望擁有什麼樣的智慧設備?

蔣方舟:我特別需要一個智慧翻譯機器。現在的翻譯還是比較差,文學作品更是這樣。這款設備如果能學習作家的語言風格,從技術上打破語言、文化的隔閡,年輕人瞭解外界的代價就會變小。

問:在你的想像中,未來的智慧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

蔣方舟:早上起床時,床會輕輕地把你托起來,窗簾自動打開,機器人會自動幫你穿睡衣,走到淋浴間會流出合適溫度的水,麵包機會自動幫你做出麵包……這是未來的智慧生活,每個人過的都是“帝王”般的生活。

年輕、創新與智慧創造

“現在的年輕人不缺鼓勵,缺的是比較務實和犀利的審問。”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評審風格溫和又犀利。

問:時代變化很快,在大賽上你看到的是比你更年輕的人,在你看來他們這代人和你不一樣嗎?

蔣方舟:這些小孩對於自己和未來有很大的期待,對未來社會的想像比我更遠一些,他們好像已經擺脫了現實生活的壓力。

問:你覺得他們創造的驅動力源自什麼,是那種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想法嗎?

蔣方舟:我覺得他們的趣味驅動更強一些,比如說VR的設備,其實很明顯是趣味驅動的,像3D印表機造物的東西,也不是實用驅動,是趣味驅動的。現在的年輕人族群化很厲害,連接他們族群的,其實就是共同的興趣。

問:在你看來,聯想在鼓勵大學生創新、調動大家的創造熱情上,還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

蔣方舟:已經很好了,聯想是連接年輕人和市場的一條紐帶,好處就是直接把面向大眾的中間障礙給清除了,而且產品也可以儘快量產,這對年輕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們在創造產品時的心態也更成熟,我發現評審問他們的問題,其實他們都拷問過自己。

問:因為這些產品可能要由聯想賦能量產,所以評審在提問時也顯得很犀利,你怎麼看待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這次大賽上的表現?

蔣方舟:我覺得他看似溫和,但看問題挺尖銳的,他見的東西足夠多,所以判斷力很強。他能甄別年輕人創作的哪些東西有價值,哪些價值沒有那麼強,並能直接說出來。

這個時代其實對年輕人太好了,我之前做過類似節目的評委,很多人對年輕人一味地討好和諂媚,覺得年輕人敢想敢幹了不起,給他們點贊鼓掌,說得都沒邊了。劉總在大賽上對這些年輕人挺不留情面地直言,挺讓我意外的,但這裡的出發點是好的。年輕人需要不斷地歷練,而且要和外界對抗。年輕人不缺鼓勵,缺的是比較務實和犀利的審問,團隊順風順水時也是最容易分崩離析,但在抵抗外力的時候反而是最團結的。

智慧互聯與中國速度

“能不能超前感知到社會變化,或者把握時代變化的核心焦慮和核心痛苦,是比較有意思的。”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最強大腦》演播廳決出前三強。

問:你最近在海外生活了一段時間,為什麼要去日本待上一年?

蔣方舟:人在同一個環境當中,視野會變得越來越狹窄,你看到的人和事其實都是雷同的,在海外很大的不一樣就是,那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孤獨,它會帶給你很新鮮的感受,讓你在審視現實世界時會有更寬的視野。

問:有沒有做一些關於海外年輕人的觀察,他們和中國的年輕人有什麼不一樣?

蔣方舟:我觀察到的日本年輕人,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對外面世界沒有多少好奇、沒有什麼欲望,就把自己那點事情琢磨好就行了,當然日本年輕人可能更快樂一些。

問:現在大家都說中國可能會成引領智慧互聯網發展的角色,你觀察到的日本與中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蔣方舟:中國的發展速度很快,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人口基數大帶來的競爭原因,這也是能否在世界上引領智慧時代的重要動力。

問:對於寫作者來說,似乎不希望速度太快?

蔣方舟:創作者很大的挑戰,就在於即便現在把握了社會生態,但需要時間寫出來,可寫出來之後,作品也許已經過時了,這個社會生態可能已經不存在了,不過樂趣也正在於此——能不能超前感知到社會變化,或者把握時代變化的核心焦慮和核心痛苦,是比較有意思的。

問:你說你還有寫作野心,你期望你的作家生涯做到什麼程度?

蔣方舟:我覺得每個階段不一樣,這個階段是想成為中國最好的青年作家,成為70後、80後裡能夠寫出這個時代精神的最好的青年作家,這離我到30歲還有一年半的時間。

問:你會堅持寫自己想表達但不一定會受市場歡迎的創作嗎?

蔣方舟:我今年想做一個講座,這是屬於我想做的,但是市場不一定會喜歡。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即使這件事情不成功,但是我想做,就滿足了。很多人本身就是面向市場,這個市場又不可控,就容易後悔,或者容易失敗。

問:那你會向商業妥協嗎?

蔣方舟:不妥協。金錢可以再生,熱情不可再生。

訪談背景

2018年1月23日,蔣方舟受邀參加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在南京《最強大腦》錄製現場進行的全國總決賽,並與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等聯想高管、《最強大腦》人氣選手王昱珩一起擔任大賽評審。

這次大賽是聯想首次面向500多所高校舉辦的全國性智慧生態創新大賽,吸引1萬多名高校大學生參賽。11支參賽隊伍成功晉級全國總決賽,最終南開大學優米團隊憑藉模仿媽媽的飯、將媽媽的味道留在身邊的“味來智慧煲”一舉奪魁,來自清華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姐妹組合glitter團隊,憑藉一款集美妝社交和智能推薦於一體的“海馬魔鏡”斬獲大賽亞軍,來自西安科技大學的觸夢科技團隊,憑藉一款可延伸手指觸覺的“Hypnos觸覺回饋手套”斬獲大賽季軍。

這次大賽旨在挖掘隱藏在中國高校裡的創新人才和創新產品,隨後聯想將聯手大學生孵化一批富有賦能實力的標杆樣本,進而不斷豐富其智慧生態版圖。賦能過程中,聯想擬説明大學生完成作品設計、製造、量產和銷售等環節,大學生的原型作品將孵化為成熟商品,這些商品未來或將在聯想的線上商城和線下新零售店亮相售賣。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

詳細情況

可點擊文尾“閱讀原文”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