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穀歌市值也突破1000億美元,科技股2018繼續上漲?

在過去的2017年,我們看到了很多新技術、新模式的崛起和死亡,產品的驚豔和平庸,科技大佬的浮浮沉沉。2017年湧現出了許多前沿技術和商業模式:AI、面部識別、共用經濟、新零售……而在這些新概念的背後,

一堆科技公司的股價也實現了飆升。

跨入2018年,科技公司迅猛、持續的這波牛市仍未結束。本週一,穀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再創新高,繼蘋果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的企業;港股騰訊股價也不斷飆升,小馬哥的個人身家伴隨著水漲船高;阿裡股價不甘示弱,

也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

科技股公司為什麼這麼牛?

在2017年科技股的這波牛市中,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越了華盛頓特區的GDP。科技股真的到了堪稱“富可敵國”的黃金時代。眼下的美國科技股,早已漲破了18年前的互聯網泡沫時期,來到了新高點。

但是當下的科技股與18年前的互聯網泡沫其實有所不同,並不完全是泡沫。相比之下,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科技股創造的回報是不可持續的,年化收益高達53%,但近幾年並沒有再出現過這種狀況,而且科技公司的現金流更為充裕。

隨著電子商務的加速增長,廣告投放持續由線下向線上轉移,以及互聯網股票板塊的估值仍然接近5年來的平均水準。算起來,

現在的科技股牛市,其實更像是一個補漲而不是泡沫。

近些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技術的更新反覆運算越來越快,也帶動了一個又一個科技風口的誕生。這些科技的發展使得AI、面部識別、新零售、共用經濟、區塊鏈等技術概念股成為了資本市場追逐的寵兒。

2018科技公司還會繼續利好?

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市值和股價依然將繼續上漲。

矽谷的Alphabet、Netflix和Facebook等,它們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大盤科技股。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騰訊、阿裡也正處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競爭雖然有不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阿裡騰訊甚至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在兩大巨頭這種激烈競爭之下,

催生出了許多新興科技巨頭,比如滴滴、美團點評、摩拜、ofo。這些獨角獸公司憑藉著龐大的中國市場,以及背後巨頭資本角逐的力量,其估值飆漲的速度已經難以用以往的商業經驗來看待。

2018年也將是很多新技術破曉落地的那一刻。穀歌和百度分別引領者美中科技界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發推進,這也成為了助推市值上漲的又一重要原因。亞馬遜和阿裡巴巴引領著電商界的兩種發展模式,而且可以預期阿裡將在雲業務上給亞馬遜帶來很大的壓力。

騰訊的營收稱霸全球遊戲行業,在中國的泛娛樂佈局日益完善,在社交領域依靠微信這樣的超級App無往而不利。

當然,最後需要提醒各位讀者,本文只是對世界科技公司做一個非常宏觀的分析,並不作為任何投資參考。

亞馬遜和阿裡巴巴引領著電商界的兩種發展模式,而且可以預期阿裡將在雲業務上給亞馬遜帶來很大的壓力。

騰訊的營收稱霸全球遊戲行業,在中國的泛娛樂佈局日益完善,在社交領域依靠微信這樣的超級App無往而不利。

當然,最後需要提醒各位讀者,本文只是對世界科技公司做一個非常宏觀的分析,並不作為任何投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