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我國各省份分界劃分為何會參差不齊嗎?

中國地圖

我國的版圖像一隻雄雞,與14個國家接壤,

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公里,而且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其實我國各省份版圖的邊界劃分也是參差不齊,你知道是根據什麼劃分的嗎?

我泱泱中華,悠悠五千年,歷史悠久,省際邊界都是長期融合形成。所以並不像美國那麼規整,美國之所以如此規整主要是其歷史短,其領土多是騙過來的、買過來的和戰爭侵佔的,所以就用經緯線分,這並沒有啥優越感的,反而毫無文化和意義感。

美國地圖

廢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我國省份邊界到底是怎麼樣劃分的?

我國古代劃分行政區域主要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交錯。

(一)山川形便

山川形便是說根據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徵劃分地理區域,進而劃分行政區域。對於中國的地形根據山脈和河流劃分是在不為過的,

畢竟有大山和大河的隔開,使得兩地風俗不盡相同。

強盛時期秦國分郡

山川形便在宋代以前比較多見,如秦代劃分三十六郡(鼎盛時期48郡),漢代劃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利用自然條件的高山,

大河來劃分區域,比較好分辨,也利於防守,比方說秦地,也叫四塞之地,它周圍有高山,四個關口把守,易守難攻。諸侯割據的時候也作為防守要塞,很大程度上利用地理優勢保全了國土完整。

中國山川分佈圖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有多少什麼是依據這一條來劃分省界的。

太行山分割出河北、山西、山東;

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

南嶺山脈正好是廣東、廣西同福建、江西、湖南的天然界線;

秦嶺本來是分割四川和陝西的天然分界線,但是自古以來考慮到“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的形式,漢中則是入蜀的咽喉,元代為了加強對四川的控制,設興元路於漢中,正式把漢中劃入陝西;

金沙江和橫斷山脈則劃分出了雲南、四川和西藏;

甘肅則是沿著河西走廊和祁連山與青海作為天然劃分;

洞庭湖則劃分出了湖南、湖北;

大別山則算是湖北和安徽的分界;

太湖是江蘇和浙江的分界;

黃河和漳河則分出了河南河北;

黃河的“幾”字彎的“乙”處分隔出了陝西和山西;

大興安嶺是黑龍江西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

昆侖山脈中段則是新疆和西藏的分界。

(二)犬牙交錯

犬牙交錯最早出自于班固《漢書·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磐石宗也。”本來是漢太祖劉邦統一天下後,為了分化各個諸侯國原有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把原有分界線故意錯開,這樣地形之利共有,不利於防守,有效的減弱了地方割據政權的勢力。

如果完全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的話,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如果該區域足夠大、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力,那就會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我們就拿四川省為例。

四川自古就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地,四川盆地四周環山,歷史上割據林立:有1.西漢末年的公孫述(25年);2.東漢末年的劉焉父子(26年);3.三國時期的劉備的蜀漢(49年);4.十六國時期的成漢(42年);5.東晉譙縱建立的譙蜀(8年);6.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20年);7.五代十國的後蜀(32年);8.北宋初期李順起義的農民政權(5個月);9. 南宋時期吳曦建立的偽政權(2年);10.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9年);11.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3年),共計11個割據政權,可見四川盆地的地形是極具憑險割據。

為了防止割據的出現,元朝時候將文化上都明顯屬於四川的漢中劃給了陝西。其實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經過數百年的各朝代的行政區劃變遷,於是就形成了如今的犬牙交錯的省界。

大抵上中國各省的省界是這樣形成的,山川本就不是直來直去的,文化上、政治上和民族因素的劃分自然也不可能是直來直去的,也就形成中國省份版圖邊界劃分的參差不齊。

你覺得還有什麼原因呢?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大家一起交流,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三幅圖帶你看安徽省的行政區劃變遷!

曾屬於古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縣,為何被劃歸到了江西省!

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磐石宗也。”本來是漢太祖劉邦統一天下後,為了分化各個諸侯國原有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把原有分界線故意錯開,這樣地形之利共有,不利於防守,有效的減弱了地方割據政權的勢力。

如果完全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的話,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如果該區域足夠大、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力,那就會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我們就拿四川省為例。

四川自古就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地,四川盆地四周環山,歷史上割據林立:有1.西漢末年的公孫述(25年);2.東漢末年的劉焉父子(26年);3.三國時期的劉備的蜀漢(49年);4.十六國時期的成漢(42年);5.東晉譙縱建立的譙蜀(8年);6.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20年);7.五代十國的後蜀(32年);8.北宋初期李順起義的農民政權(5個月);9. 南宋時期吳曦建立的偽政權(2年);10.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9年);11.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3年),共計11個割據政權,可見四川盆地的地形是極具憑險割據。

為了防止割據的出現,元朝時候將文化上都明顯屬於四川的漢中劃給了陝西。其實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經過數百年的各朝代的行政區劃變遷,於是就形成了如今的犬牙交錯的省界。

大抵上中國各省的省界是這樣形成的,山川本就不是直來直去的,文化上、政治上和民族因素的劃分自然也不可能是直來直去的,也就形成中國省份版圖邊界劃分的參差不齊。

你覺得還有什麼原因呢?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大家一起交流,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三幅圖帶你看安徽省的行政區劃變遷!

曾屬於古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縣,為何被劃歸到了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