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時代民營經濟:以品質、創新論英雄

“品質中國:新時代新征程新跨越——推動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論壇”現場

2018年是全面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之年,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一年。新時代民營經濟如何擔當自己的使命?1月19日,在中華工商時報社主辦的“品質中國:新時代新征程新跨越———推動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各級工商聯組織、民營企業家、智庫等方面的代表共同探討新時代民營經濟的特點、趨勢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期間,論壇還發佈了2017中國民營經濟十大新聞事件以及十大新聞人物。“民營企業”一詞、“兩個健康”表述首次寫入全國黨代會報告等入選新聞事件;紅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海江等入選新聞人物。

■■搬掉發展“絆腳石”

高品質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是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做出的重大判斷,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

“高品質發展階段不可逆,高品質發展任務不能等。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有關民營發展的新思想、新部署,創造更廣闊舞臺,讓廣大民營企業在創造社會財富、提供就業崗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1月19日,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樊友山的演講拉開了“推動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論壇”的帷幕,將這次論壇的主旨定格在“高品質”上。

以問題為導向,樊友山的演講深入淺出,道出新時代民營經濟的發展煩惱以及解憂之策。

在高品質發展大潮中,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具有核心競爭力、影響力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經過市場競爭洗禮的優秀民營企業家,

但是,成本負擔偏重,創新能力不強,轉型升級壓力大,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等問題依然是制約民營企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的“絆腳石”。

聚焦實體經濟,樊友山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鎮痛,動力轉化困難交織,實體經濟還是比較困難。有的實體經濟民營企業信心不足,有的則偏離實業,傾向賺快錢。從短期看,“脫實向虛”也許能使企業受益,

但從長遠上看,則削弱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利於長遠發展。“我們應該扭轉這種局面。”

在樊友山看來,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吸取西方金融危機教訓的基礎上敏銳地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這是極具戰略眼光的。他認為,民企應專注實體經濟,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夯實基礎;以創新精神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活力。

正視自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樊友山的演講引發企業家代表的共鳴。結合自己的行業、企業,企業家代表紛紛暢所欲言。

京東集團副總裁曲越川在論壇上表示,發展品質中國一定要標準先行。比如電商領域,海關總署牽頭起草跨境電商標準,就可以把中國經驗變成標準,引領全球。他還建議,品質中國的打造不僅是每個市場主體的事情,它還涉及政府部門、協力廠商機構,要用一個共建、共治、共用理念才能把中國製造做得更好。

善能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傑森對提高品質給出的答案是,品質的核心在於人,要採取措施鼓勵和提升企業的工匠精神。同時,還要建立信用的監管懲罰機制,建立黑名單公示制度向社會公佈,讓老賴、造假人付出高昂的代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在論壇上提出了三點對策:著力深化對思想陳舊僵化的研究、利益固化藩籬內涵及其存在形態與特點的研究,更好突破其束縛。著力從原材料供給和高品質產品製造與市場投放的生產總過程角度推進技術創新。必須切實堅持把市場取向的改革進一步引向深入。

■■新突破口:組織創新

創新,一個永恆的課題,每一次經濟週期的量變到質變,創新是最關鍵的變數。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核心位置。

論壇上,樊友山與大家探討民營企業的創新之道。樊友山指出,民營企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除了技術進步、品牌建設,他認為,“很大程度上,我們也應該從我們單打獨鬥式發展向集群式發展,向生態體系建設上走。”

結合近年來浙江、廣東、福建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轉型升級出現的多產業鏈集群新趨勢,樊友山認為,大的企業有產品、市場、資本、品牌的優勢,處於頂端集成,其他大型企業和有優勢企業處於子系統、分系統集成,把企業串起來,從而形成大的聯盟體系,形成整體的生態環境。如果能在這個生態環境下實現資本互補,實現品牌互補,實現市場互補,實現專業領域分工互補,那麼,民營企業又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之路。

對於正泰集團而言,樊友山思考的問題已經有了正泰答案。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論壇上表示,正泰集團已經走在轉型升級、加快培育生態環境的路上。

南存輝認為,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新興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務院也出臺了“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一定要結合黨中央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基本特徵的重大判斷,調整企業戰略,搶抓新時代的新機遇。

據介紹,正泰集團不僅做智慧製造,還在做服務+創新,形成產業鏈聯盟,“一家企業做不完的活兒,若干家企業協同作戰一起幹。”南存輝說。

■■新趨勢:信用經濟來臨

掃掃二維碼單車騎走、刷微信、支付寶就可以付費、無人便利店已經出現……如今,無現金消費已經成為社會消費的常態,由此帶來的信用經濟正在開啟當下新時代的新生活。

信用經濟,成為劉迎秋對未來民營經濟新趨勢的預判。劉迎秋認為,信用經濟就是現代經濟的高級形態。現代信用消費到來得猝不及防,信用市場前景廣闊。

在論壇上,智冠控股集團董事長劉智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盤活人的信用資產,構建信用社區、信用城市乃至信用社會,將成為拉動市場內需的重要途徑。”

智冠控股集團旗下的“智慧易購”APP是一款汽車行業的全方位智慧化綜合服務平臺,3年來,“智慧易購”抓住了“信用消費”的大趨勢,整體佈局了從汽車銷售到全產業鏈多平臺發展,聯動金融工具,利用不同產業之間的交叉補貼、迴圈置換,把閒置的個人征信價值,刺激為活躍的資料庫平臺。

此前不久,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針對“智慧易購”專案舉辦了“2017信用消費新業態專案評審會”,專家們認為,在我國逐漸推進和完善信用體系建立的大背景下,企業探索信用消費新業態,是一種“適時的創新”。

劉智表示,民營企業的優勢在於及時和市場良性互動,並且貫徹新商業模式時靈活機動、執行力強。企業在圍繞“大消費”的趨勢做整體佈局、嚴控信用風險的同時,還有責任協助政府構建良好的資料信用環境。

目前,30多個部委參與了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然而因為體制和技術的具體限制,信用資料要實現共用不盡如人意。劉智建議,政府部門有必要根據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業態、新的產業和新的商業模式來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打破壁壘,更好地促進國家信用體系建設造福社會。

記者 吳志紅 文/圖

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活力。

正視自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樊友山的演講引發企業家代表的共鳴。結合自己的行業、企業,企業家代表紛紛暢所欲言。

京東集團副總裁曲越川在論壇上表示,發展品質中國一定要標準先行。比如電商領域,海關總署牽頭起草跨境電商標準,就可以把中國經驗變成標準,引領全球。他還建議,品質中國的打造不僅是每個市場主體的事情,它還涉及政府部門、協力廠商機構,要用一個共建、共治、共用理念才能把中國製造做得更好。

善能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傑森對提高品質給出的答案是,品質的核心在於人,要採取措施鼓勵和提升企業的工匠精神。同時,還要建立信用的監管懲罰機制,建立黑名單公示制度向社會公佈,讓老賴、造假人付出高昂的代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在論壇上提出了三點對策:著力深化對思想陳舊僵化的研究、利益固化藩籬內涵及其存在形態與特點的研究,更好突破其束縛。著力從原材料供給和高品質產品製造與市場投放的生產總過程角度推進技術創新。必須切實堅持把市場取向的改革進一步引向深入。

■■新突破口:組織創新

創新,一個永恆的課題,每一次經濟週期的量變到質變,創新是最關鍵的變數。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核心位置。

論壇上,樊友山與大家探討民營企業的創新之道。樊友山指出,民營企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除了技術進步、品牌建設,他認為,“很大程度上,我們也應該從我們單打獨鬥式發展向集群式發展,向生態體系建設上走。”

結合近年來浙江、廣東、福建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轉型升級出現的多產業鏈集群新趨勢,樊友山認為,大的企業有產品、市場、資本、品牌的優勢,處於頂端集成,其他大型企業和有優勢企業處於子系統、分系統集成,把企業串起來,從而形成大的聯盟體系,形成整體的生態環境。如果能在這個生態環境下實現資本互補,實現品牌互補,實現市場互補,實現專業領域分工互補,那麼,民營企業又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之路。

對於正泰集團而言,樊友山思考的問題已經有了正泰答案。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論壇上表示,正泰集團已經走在轉型升級、加快培育生態環境的路上。

南存輝認為,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新興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務院也出臺了“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一定要結合黨中央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基本特徵的重大判斷,調整企業戰略,搶抓新時代的新機遇。

據介紹,正泰集團不僅做智慧製造,還在做服務+創新,形成產業鏈聯盟,“一家企業做不完的活兒,若干家企業協同作戰一起幹。”南存輝說。

■■新趨勢:信用經濟來臨

掃掃二維碼單車騎走、刷微信、支付寶就可以付費、無人便利店已經出現……如今,無現金消費已經成為社會消費的常態,由此帶來的信用經濟正在開啟當下新時代的新生活。

信用經濟,成為劉迎秋對未來民營經濟新趨勢的預判。劉迎秋認為,信用經濟就是現代經濟的高級形態。現代信用消費到來得猝不及防,信用市場前景廣闊。

在論壇上,智冠控股集團董事長劉智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盤活人的信用資產,構建信用社區、信用城市乃至信用社會,將成為拉動市場內需的重要途徑。”

智冠控股集團旗下的“智慧易購”APP是一款汽車行業的全方位智慧化綜合服務平臺,3年來,“智慧易購”抓住了“信用消費”的大趨勢,整體佈局了從汽車銷售到全產業鏈多平臺發展,聯動金融工具,利用不同產業之間的交叉補貼、迴圈置換,把閒置的個人征信價值,刺激為活躍的資料庫平臺。

此前不久,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針對“智慧易購”專案舉辦了“2017信用消費新業態專案評審會”,專家們認為,在我國逐漸推進和完善信用體系建立的大背景下,企業探索信用消費新業態,是一種“適時的創新”。

劉智表示,民營企業的優勢在於及時和市場良性互動,並且貫徹新商業模式時靈活機動、執行力強。企業在圍繞“大消費”的趨勢做整體佈局、嚴控信用風險的同時,還有責任協助政府構建良好的資料信用環境。

目前,30多個部委參與了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然而因為體制和技術的具體限制,信用資料要實現共用不盡如人意。劉智建議,政府部門有必要根據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業態、新的產業和新的商業模式來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打破壁壘,更好地促進國家信用體系建設造福社會。

記者 吳志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