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少軍個展 “真的是我”開幕

貴州省眾多知名藝術家到場祝賀

27日下午,著名藝術家王少軍個人作品展“真的是我”在貴州美術館開幕,

展覽涵蓋雕塑、水彩、玉雕、文玩等多種藝術形式,充分展現了藝術家王少軍從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中找尋創作能量,在多個藝術領域取得的成果。

《慧》 玻璃鋼手繪

王少軍1959年生於中國天津,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全國城雕委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館館藏藝術品評審專家,中國美術館展覽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糾纏 》水彩

王少軍的早期作品以雕塑為主,

近年來在水彩畫領域多有建樹,近期開始創作玉雕作品,在多個藝術領域取得成果。雕塑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引發關注。為多個城市創作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5周年盧溝橋抗戰紀念群雕、江西南昌八一廣場紀念雕塑等,曾獲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優秀作品獎;中國公共藝術學術獎。作品被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清華大學,國家大劇院,中國電影博物館,北京國際雕塑園,長春國際雕塑園,福州國際城市雕塑園,上海市政府等國家重要展館及政府機構收藏。

《面具》和田玉

藝術評論家岳潔瓊在展覽的前言中寫道:“真的是我”是以藝術家王少軍作為個案研究的物件,

探討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關係的體悟與思考,嘗試從他的作品中,探求藝術家從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中找尋創作能量的多種可能性。

《詠梅》臂擱

近年來,王少軍的作品中反復出現一個標誌性形象“角兒”。“角兒”兼具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既有西方形體塑造的造型基礎,又有東方泥塑的流暢線條,這個臆造的帶有抽象表徵的形象是藝術家的自我象徵嗎?作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一代由法國學成歸來諸位先生們的弟子,王少軍可以說是法國學院派體系的再傳弟子。他的師長們同時對於中國傳統雕塑的重視與研究,也對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角兒”或者既是“我”,又不是“我”;既可以理解為個人,也可以理解為眾生,這種超然的意象具有可以做多重解讀。

藝術家王少軍表示:我們走到了今天,只有經歷了艱辛困惑的精神求索,包括保守與開放、拒絕與接受,還有坦蕩的包容,才能培育昇華出無上崇高的心性。我將個人的藝術創作與社會的發展、人生的成長、自然的演進盡可能地相關聯,使我的藝術形式和內涵相協調、統一,不停頓地以藝術的方式去觀察認識、解讀和表達對所感知到的世界萬象。

展覽現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月28日,喜愛藝術的市民朋友在此期間可前往觀賞。

也可以理解為眾生,這種超然的意象具有可以做多重解讀。

藝術家王少軍表示:我們走到了今天,只有經歷了艱辛困惑的精神求索,包括保守與開放、拒絕與接受,還有坦蕩的包容,才能培育昇華出無上崇高的心性。我將個人的藝術創作與社會的發展、人生的成長、自然的演進盡可能地相關聯,使我的藝術形式和內涵相協調、統一,不停頓地以藝術的方式去觀察認識、解讀和表達對所感知到的世界萬象。

展覽現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月28日,喜愛藝術的市民朋友在此期間可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