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中國00後女孩看完《神秘巨星》後說:我就是電影裡那個女主角

有人說,《神秘巨星》是一個很典型的印度故事:男尊女卑、文盲、家暴……

“中國的18歲姑娘,不把男孩子踩在腳下就不錯了。”

好像是這樣。身邊的姑娘,似乎早就擺脫了性別帶來的苦惱,甚至有人說,

這是一個“女權時代”,女孩子越來越像女漢子,男孩子倒顯出一些陰柔氣來。

我們也曾經是這樣認為的。直到公司來了一位00後實習生。

這是一個年齡特別小、人看起來也特別小的姑娘。這位來自三線城市的女孩,看完《神秘巨星》,沉默了整整一天。當同事們嚷嚷“印度真落後”的時候,她慢慢地說:

“你知道嗎,在我們那裡,許多女孩,就是這個樣子。”她頓了一下,“而且,成不了伊希婭最後的樣子。

“我有一個哥哥/弟弟”

這位實習生是個二胎,有一個哥哥。在我們眼裡,這是一個令人羡慕的家庭架構:有父母寵著,有哥哥護著,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姑娘,莫過於成為家裡的小公主。

打破平靜的源頭,是一頓普普通通的晚餐。“父母突然聊到了孩子的結婚話題,

然後就提到了家產。我和哥哥就在一起鬧,說這個給我,那個給你。”小姑娘說,“沒想到,母親非常認真地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一下子讓我呆在了座位上。”

“家裡的車房,我和你爸再寵你都不可能給你,畢竟這是中國傳統。”

兒子和女兒,終究還是有些不一樣。實習生說,她特別想對父母講,請你們老了之後不要受了兒子的氣才想起了要找女兒,畢竟你們給的愛少了一點啊。

不是別人這樣、親戚這樣,你們也非要這樣啊。

我們當然勸住了她,說養育之恩不可以用家產來衡量。但小姑娘還是有些失落。

“我不懂什麼叫中國傳統。我也不想爭什麼家產。我只知道,我也是爸媽的孩子。”

也許她依然在家裡是那個乖乖的姑娘,但她和父母、哥哥之間,多了一道很難彌補的隔閡。在將來,這種隔閡一定會讓整個家庭感受到。

對那些有子有女的家庭來說,

下一代誰當家?答案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公正。

“膽兒肥了,還敢恨我”

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遠離家暴。

“打,我也挨打,我哥哥也挨打。在我們那裡,不打孩子才是稀奇的事情。所以這裡的老師老是說不要打孩子,我聽起來就很特別。”她說,“我爸媽都屬於愛恨分明的人,

寵是真寵,打是真狠。”

這哪裡是愛恨分明,這明明是缺乏情緒控制能力。

“我想過很多避免挨打的辦法,比方說,我問了問我的一個好朋友。她說,每次我爸要打我我就把臉抬起來,對他說,你打啊。他就不打了。”

這個頗具電視劇色彩的解決方式並沒有用。“結果被打得更狠了。”

接下來好朋友又提供了一個更電視劇的解決方法:“對媽媽說,我以後會恨你的。”

結果還是沒有用。“我媽拿著拖鞋追我屁股,邊追邊喊:‘膽兒肥了,還敢恨我’”。

有些家長的體罰,可能有教育的技巧;但更多家長的體罰,只是教育的粗暴。

其實,衝動打孩子家長的數量,比我們想像得多得多。

“再和男人約會打斷你的腿!”

可能我們孩子還不如伊希婭幸運。因為欽滕一個勁兒的追著伊希婭。而且,兩個孩子都沒有繞進所謂的深淵裡。

有人說,好像現在社會比以前寬容早戀啊。得了吧。早戀一直是學霸的專利。對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別說早戀,就算是一起回家,也是洪水猛獸。

“說實話,我有些害怕。”實習生說,“我害怕和男孩子走在一起,我生怕我們一聊天,就會面臨狂風驟雨。哪怕這和早戀沒有一點點關係。”

在讀書的時候,把孩子教育成性別恐懼;在畢業之後,卻催著孩子結婚嫁人。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轉化。

青春期的愛情,能分手的原因一定不是父母和老師,基本都是距離。

那些屬於這個年齡段獨有的懵懂,你哪怕踏上十隻腳,它也會萌芽。

“興趣有什麼用?”

伊希婭會唱歌。那是她最大的幸運。

但並不是每個姑娘都有這樣的才華。她們有的只是興趣。而她們的興趣,最終也只能屈從於生活的壓力。

“這是我唯一不贊同電影的地方。”實習生說,“其實,我挺擔心有學生看了之後,為了興趣尤其是為了當歌手而放棄學習。”

海選的選秀節目那麼多,最後出名的沒有幾個。就算是那些出名的,日子也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舒坦。

“不管是這兩年紅遍大江南北的TFboys,還是從小出道的張一山吳磊,沒有一個是不用參加高考的,成績本身就是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標準。”

就這點來說,我們的實習生想得更明白。

“從指導意義上看,我更認可《摔跤吧爸爸》。”這個小姑娘說,“因為覺得自己會摔跤的女生很少,但覺得自己會唱歌的女生太多了。”

“但沒有一個成功,會那麼幸運和輕易。”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們覺得《神秘巨星》好遠。我們再也不會遇到這樣的18歲。

但如果你真的去走進那些00一代姑娘的內心,你會發現,它或許並不是一個隻屬於異域的故事。

只要它依然觸動人心,就意味著我們還需要改變。

“我媽拿著拖鞋追我屁股,邊追邊喊:‘膽兒肥了,還敢恨我’”。

有些家長的體罰,可能有教育的技巧;但更多家長的體罰,只是教育的粗暴。

其實,衝動打孩子家長的數量,比我們想像得多得多。

“再和男人約會打斷你的腿!”

可能我們孩子還不如伊希婭幸運。因為欽滕一個勁兒的追著伊希婭。而且,兩個孩子都沒有繞進所謂的深淵裡。

有人說,好像現在社會比以前寬容早戀啊。得了吧。早戀一直是學霸的專利。對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別說早戀,就算是一起回家,也是洪水猛獸。

“說實話,我有些害怕。”實習生說,“我害怕和男孩子走在一起,我生怕我們一聊天,就會面臨狂風驟雨。哪怕這和早戀沒有一點點關係。”

在讀書的時候,把孩子教育成性別恐懼;在畢業之後,卻催著孩子結婚嫁人。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轉化。

青春期的愛情,能分手的原因一定不是父母和老師,基本都是距離。

那些屬於這個年齡段獨有的懵懂,你哪怕踏上十隻腳,它也會萌芽。

“興趣有什麼用?”

伊希婭會唱歌。那是她最大的幸運。

但並不是每個姑娘都有這樣的才華。她們有的只是興趣。而她們的興趣,最終也只能屈從於生活的壓力。

“這是我唯一不贊同電影的地方。”實習生說,“其實,我挺擔心有學生看了之後,為了興趣尤其是為了當歌手而放棄學習。”

海選的選秀節目那麼多,最後出名的沒有幾個。就算是那些出名的,日子也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舒坦。

“不管是這兩年紅遍大江南北的TFboys,還是從小出道的張一山吳磊,沒有一個是不用參加高考的,成績本身就是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標準。”

就這點來說,我們的實習生想得更明白。

“從指導意義上看,我更認可《摔跤吧爸爸》。”這個小姑娘說,“因為覺得自己會摔跤的女生很少,但覺得自己會唱歌的女生太多了。”

“但沒有一個成功,會那麼幸運和輕易。”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們覺得《神秘巨星》好遠。我們再也不會遇到這樣的18歲。

但如果你真的去走進那些00一代姑娘的內心,你會發現,它或許並不是一個隻屬於異域的故事。

只要它依然觸動人心,就意味著我們還需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