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題闢謠丨普洱茶致癌?紫菜是塑膠做的?2017年舌尖上的謠言,到底真相是什麼?

面對謠言,很多人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一次善意的轉發,或許無形之中就成為謠言的推手。專家指出,有關方面應加強對食品資訊的科普,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綜合運用資訊公開、科普宣傳、法律追責等手段,

提高公眾對謠言的免疫力。

1、普洱茶致癌?

專家:普洱茶樣品中黃麴黴菌數量很低

解 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黃麴黴菌喜歡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物質中生長繁殖,並形成毒素。普洱茶是一種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低的農產品,普洱茶的生產過程也不利於黃麴黴菌的繁殖和毒素的產生。另外茶葉裡的茶多酚等成分對黃麴黴菌有抑制作用。被抽檢的茶葉樣品,特別是普洱茶樣品有黃麴黴菌的數量是很低的。

2、無礬油條=無鋁油條?

專家:國家對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嚴格標準

解 讀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譚斌:無礬油條不等於無鋁油條。國內外對含鋁食品添加劑有充分的研究,並對其使用範圍、使用量及殘留量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只要食品中鋁殘留量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抽檢樣品中鋁殘留的可能來源,除了含鋁食品添加劑,也可能來源於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鋁。

3、紫菜是塑膠做的?

專家:涉謠者已得到嚴懲

解 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紫菜本身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

韌性較好,紫菜、塑膠袋成分組成差異大。針對這類謠言,食藥監總局加大了對食品謠言製造者、傳播者的懲處力度,“塑膠紫菜”謠言的涉謠者已得到嚴懲。食藥監總局將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讓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人士、相關企業、新聞媒體和公眾形成合力,“五位一體”擊碎謠言。

4、白酒能抗癌?

專家:長期過量飲酒危害健康

解 讀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的酒當中還有少量的糖、肽和氨基酸,還含有其他非營養化學成分。適量飲酒有精神興奮的作用,但過度飲酒特別是長期過量或者長期酗酒對健康會帶來危害。地衣素是一種非揮發性的大分子脂肽類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但在白酒當中發現地衣素不等同於白酒就具有相應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發現活性成分,所以飲酒就有益健康的邏輯推論。

5、謠言在朋友圈“死灰復燃”?

專家:朋友圈“爆文”需甄別

解 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稽查專員李海鋒: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10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公開政務資訊,及時組織闢謠,嚴厲懲處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2017年以來,食藥監總局共發佈闢謠資訊85條次,目前資料庫已經收錄3萬餘條次。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在小道消息面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不少人的心理;一次善意的轉發,往往無意間成為謠言傳播的推手。究其原因,對食品資訊缺乏及時的科學解釋以及資訊的不對稱,為謠言肆虐提供了土壤。公眾在面對食品資訊時,應多想、多聽、多看、多問,學會利用官方公佈的資訊查詢管道求證,避免為謠言所傷。

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但在白酒當中發現地衣素不等同於白酒就具有相應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發現活性成分,所以飲酒就有益健康的邏輯推論。

5、謠言在朋友圈“死灰復燃”?

專家:朋友圈“爆文”需甄別

解 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稽查專員李海鋒: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10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公開政務資訊,及時組織闢謠,嚴厲懲處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2017年以來,食藥監總局共發佈闢謠資訊85條次,目前資料庫已經收錄3萬餘條次。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在小道消息面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不少人的心理;一次善意的轉發,往往無意間成為謠言傳播的推手。究其原因,對食品資訊缺乏及時的科學解釋以及資訊的不對稱,為謠言肆虐提供了土壤。公眾在面對食品資訊時,應多想、多聽、多看、多問,學會利用官方公佈的資訊查詢管道求證,避免為謠言所傷。